還原被《三國演義》掩蓋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文學史上的驚世之作,無數的人被書中武將的忠勇,精彩的排兵布陣所吸引,很多人甚至將其當作了歷史,由此產生了很多誤解,但前人早已說過書中的情節是七分實三分虛,它在本質上只是一部歷史演義,今天就讓我們來糾正其中的一些錯誤。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精彩片段,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節。

描述了董卓廢黜少帝劉辯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殘暴不仁,掌控朝權,以袁紹、曹操等為首的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迎戰華雄,在送行的溫酒還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這段故事可謂膾炙人口,將關羽的英勇充分的表現出來。

然而真正的歷史卻不是這樣,也極具諷刺意味。

斬殺華雄的不是關羽,反而是那個在小說里被華雄擊敗的孫堅。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至此真相大白,華雄確被孫堅所殺而非關羽,小說只是將關羽神化了。

視劇中的武聖關羽

聊完關羽咱們再說說另一個蜀國武將,中國有一個人盡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負責。

這一句話將廖化貶為了一文不值的平庸之輩,小說中寫用廖化作先鋒是因為蜀國無人,是沒有辦法的人。

但真實的廖化是這樣嗎,我們先看一下這句俗語的出處,取自《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

通讀《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我們可以發現廖化其實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以果敢剛直著稱,並不如俗語中所說的那樣。

其一生先後跟隨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後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候。

通過這些封號可以看出廖化並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三國軍模擬圖

接下來我們講最後一個故事。

草船借箭大家都耳熟能詳,諸葛亮受周瑜算計,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以用來對曹軍作戰。

但周瑜為置諸葛亮於死地故意扣押各種必需品,諸葛亮將計就計,在三天內借到十萬支箭。

小說里的情節精彩絕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盡顯而出。

很多的人以為這是真的,只是情節比現實誇張了很多,但很不幸,這個傳承久遠的故事也可能是假的。

關於借箭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我們選取正史中的說法,《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二》曾引用了《魏略》說,「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這發生於赤壁大戰結束五年後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之事,當時孫權與曹操正在進行濡須之戰,而且也正是這次事件之後讓曹操留下了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草船借箭

在生活中有很多們耳熟能詳並且自認為是正確的故事,文中的例子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當有人向我們講述正確故事的時候,我們可能更願意相信我們已經知道的那個版本,就像《三國演義》。

當然我所舉的例子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歷史是一門追溯過去的學科,在漫長的歲月中很多的事實被人忘卻,但是我們應該保留住這些事實,歷史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丑。

歡迎大家指出愚文的疏漏,感謝您閱讀,祝君安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雄原來不是被關羽所殺,竟然是被他……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別被羅貫中騙了,真相是這樣的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一說熟讀三國,有幾個讀的是三國志呢?三國志才是正兒八經的史書,而三國演義只是小說。既然是小說,有些誇張手法是可以原諒的,但是書中有些事是不存在的,還有...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華雄我殺的。」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關羽溫酒斬華雄真的存在嗎?

說起三國,武將中總是繞不開大名鼎鼎的關二爺,關羽作為一位歷史武將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歷史人物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忠義的象徵。關羽流傳下來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他第一次成名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