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24名將戰績排行,呂布排位尷尬,五虎上將排不進前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255期)

有關三國類的武將排行多如牛毛,但多半都以小說《三國演義》為藍本做依據,雖然精彩,但畢竟不是歷史事實。

而有關三國歷史最經典的史學著作是陳壽的《三國志》。

所以,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不厭其煩花費了很長時間來翻看《三國志》中的名將記載,然後根據每個武將的戰績,這個戰績並非演義中所謂的單挑,而是指一個名將的統兵作戰表現,以及他所取得的戰績成就來做一個粗略的排行:即《三國志》24名將戰績排行,呂布排位尷尬,五虎上將排不進前十(當然在史書上,蜀國並沒五虎上將這個叫法,此處只是為了方便,借用演義之叫法)。

當然這個排行只是一家之見,其中難免有疏漏或謬誤,還請各位看官理性看待,或者通過留言討論,以得出更客觀的結論。

第一:開拓江東之孫策。

我們廢話少說,直接看陳壽對孫策的評價:孫策英氣不凡才智超群,勇猛蓋世,能出奇制勝,志在陵蓋中原……東吳之國能夠割據江東成就帝業,是孫策奠定的基礎。

別的不說,單說孫策幾乎是白手起家,帶著很少的人馬從袁術那裡逃離,渡江之後,在短短數年之內就平定江東六郡,而江東大業也基本就此告成。

如此蓋世之功績,試問三國名將中誰可與之爭鋒?料無人也!

第二:滅蜀第一功臣鄧艾。

孫策是三國初期的創業高手,而這個鄧艾則是三國晚期的軍事新秀,他可以說是一個滅國高手。

他有兩大表現極其過人,我們都知道蜀國一直熱衷北伐,第一代領導人是諸葛亮,第二代接班人則是姜維。

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國是司馬懿抵抗,結果耗死了諸葛亮。

到了姜維北伐時期,魏國的主要抵抗統帥則是鄧艾,結果多次擊退擊敗姜維。

鄧艾之厲害,從這裡也可見一斑。

到了公元263年,魏國派出三路大軍進攻蜀國,但只有鄧艾這一支偷渡陰平出奇制勝,先是擊敗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接著就是兵臨成都城下,逼迫劉禪投降,從此蜀國滅亡。

如此功勞,能與之相比的,恐怕不多。

第三:曹魏名將曹真。

曹真有兩大著名戰績,可以說每一件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一件戰績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紛紛望風而降,但是諸葛亮還沒來得及高興,魏國派遣曹真統兵來到前線。

曹真派遣張郃奔赴街亭,擊敗了馬謖,而曹真自己率軍在箕谷擊敗了趙雲,導致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

曹真則親自來到三郡之地,三郡則又重新歸附魏國,諸葛亮等於空歡喜一場,什麼也沒撈到。

第二件戰績更厲害,在公元221年,胡族聯軍在河西發動規模巨大的叛亂,曹真統兵鎮壓,取得完勝。

《魏書》記載了此次勝利,斬首敵兵五萬,俘獲牛馬等數十萬。

此次大勝,迫使鄯善、龜茲、于闐王等重新向魏稱臣納貢。

第四:五子良將張遼。

張遼原來是丁原的部署,在東漢末期政局混亂,他被何進派遣到河北去徵兵,張遼到了那裡徵兵1000多人,但是回來的時候,何進已經掛了,而且董卓已經控制了京師,沒辦法,張遼只好投靠董卓。

董卓死後,張遼又歸呂布。

在這期間,張遼幾乎一直默默無聞。

但是等到張遼28歲的時候,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遼投曹操。

這是張遼命運的真正轉折,所謂良將遇明主,才能配對。

張遼跟了曹操後,迅速表現出傑出才能來,而且是屢立奇功,比如白狼山之戰、比如合肥之戰,等等,他成為曹魏陣營除夏侯、曹姓之外最傑出的名將,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第五:曹姓第一大將曹仁。

作為被《三國演義》黑的最嚴重的曹姓名將,曹仁實在太冤。

正史中對曹仁的記載比較多,曹仁是曹操的堂弟,好騎射,勇武過人,在曹操起兵的時候,曹仁招募了上千人來投奔曹操,自此之後,曹仁便一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戰功無數。

最為我們熟知的比如曹操在赤壁敗回之後,讓曹仁做鎮南將軍,先後駐守江陵、樊城,負責曹魏地盤的南方防線,對付東吳和劉備集團。

後來關羽進攻樊城,曹仁兵少,但卻因其英勇無比、善於部署,導致關羽圍攻樊城一年都沒有攻下來。

最後終於在徐晃援軍的外援之下,內外聯合,擊敗擊退了關羽。

陳壽說曹仁智勇雙全,有大將軍的風度,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武將。

第六:孫堅。

孫堅這個人,很厲害,是史載中的一大名將,他的主要戰績都體現在討伐董卓期間,取得多次勝仗,對逼迫董卓遷都具有最主要的作用。

雖然戰績有限,但是對三國歷史的走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

只可惜孫權早逝,未能盡情發揮他的軍事才能。

第七:公孫瓚。

作為白馬將軍的公孫瓚,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名將,他在三國時期的歷史性貢獻,主要是在三國群雄爭霸的時候,他以自己訓練的特種部隊白馬義從對北方邊境的遊牧民族起到了巨大的威懾作用,當然前提是遊牧民族被公孫瓚打怕了,史書載匈奴之兵每看到白馬義從就遠遠躲開。

但最終因個人大方略上出現問題,兵敗於袁紹,自焚而死。

第八:曹魏傑出名將夏侯淵。

夏侯淵也屬於被演義黑過的名將,史載中夏侯淵還是相當厲害的。

最出色的戰績是,擊敗馬超,打跑馬超,平定涼州。

在夏侯淵活著的時候,他對曹魏勢力在西北的影響力和重要程度堪比曹仁駐守樊城對於荊州方面的影響。

因此,曹操在取得漢中之後,夏侯淵被任命為這漢中方面的軍政總指揮,這都是有原因的。

後來夏侯淵在此地失利兵敗,其實也並非夏侯淵無能,而是對手法正太強大。

其實曹操在夏侯淵去世和漢中失守的時候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即「就是以劉備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擊敗夏侯淵奪取漢中,背後必有高人。

」陳壽認為夏侯淵戎馬一生,驍勇善戰,功勞卓越,雖不幸戰死沙場,但他的人生是多麼輝煌大氣啊!

第九:周瑜(附:陸遜)。

東吳有兩個傑出儒將,排在首位的當屬周瑜。

周瑜這個人了不起,文武雙全,還精通音樂,真是平添一縷風流氣。

他對於三國歷史的轉折很關鍵,此即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之戰,也正是此戰救活了劉備、並且讓劉備出現了發展的轉機,並且迅速強大起來。

所以周瑜統領的赤壁之戰看似救東吳,實際劉備卻跟著得到了最大的好處。

除了周瑜之外,還有一儒將即陸遜。

陸遜這個才氣逼人,能力出眾。

尤其是在夷陵之戰,靠著周瑜的東風發展起來的劉備,在夷陵之戰被陸遜又打回了原形,甚至結束了性命。

第十:呂蒙。

「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的主人公,就是這位呂蒙。

呂蒙以前是個目不識丁的小兵,但靠著自己的努力不僅逆襲做了武將,還受到孫權的欣賞,並且在孫權的點撥下,學習了兵法等書,成了一位文武兼備的將帥,接替了魯肅的班。

呂蒙最成功的戰績,幫助孫權搶回了念念不忘的荊州。

此戰績對於東吳來說意義重大,同時也為蜀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十一:演義中的武聖人關羽。

蜀國的武將一直被誇大,尤其關羽。

在史書上關羽能夠拿出手的戰績,也就是水淹七軍。

但是關羽的悲哀在於,輝煌過於短暫,接著就兵敗被殺了。

第十二:演義中的黑臉猛將張飛。

客觀來看,張飛也是被演義修整的形象,比如張飛在史載中並不是目不識丁的莽夫,而是一員會書法、會畫畫的武將。

張飛的戰績主要是拒水斷橋阻擋曹軍和宕渠大勝大敗曹軍。

第十三:演義中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史載中呂布號稱「飛將」,不過呂布的個人勇武可能能屬第一,但他的統兵戰績確實一般。

除了跟著袁紹的時候勝過幾次農民起義軍張燕的部隊,在後來他不管是搶奪曹操的濮陽還在占領徐州時的戰役情況,勝利的戰績都很少。

也因此,呂布在演義和史載中的反差,導致呂布排位尷尬。

第十四:曹魏「周亞夫」徐晃。

周亞夫是漢朝的名將,文武兼備,非常厲害。

而徐晃能夠被曹操譽為「周亞夫」,這是很高的評價。

陳壽說徐晃個人生活簡樸,戰功巨大,但徐晃極少邀功,因此有「不得餉、屬徐晃」的評價。

作為曹魏的開國名將,徐晃也被列為中國古代優秀戰將之列。

第十五:鍾會。

此人是三國末期非常傑出的一員軍事名將,但是他的名聲卻是毀譽參半。

譽的方面在史載中有很多,一方面是他少年時就已經頗有天才,一方面是他在後來也確實展現出了了不起的軍事能力,比如平定諸葛誕之叛亂、與鄧艾一起進入蜀中滅蜀等。

毀的方面主要指他的政治野心,在政治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在蜀中想造魏國或者說司馬昭等勢力的反,結果沒有成功,兵敗慘死。

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可惜的一員軍事天才。

第十六:典韋(附:曹彰)。

典韋雖為護衛隊長,但是他在作戰上的勇猛卻令人刮目相看,比如在濮陽突圍的時候,他能夠保護曹操從城中把圍困他的敵軍打出城去,再比如對戰呂布的時候,他不懼危險,殺退呂布統領的援軍。

可以說,典韋是一員非常勇猛之將,但是非常可惜,去世得早,沒有得以盡情發揮。

與典韋對應的是曹彰,曹彰作為曹操最勇武的兒子,前半生追隨曹操,那是戰功極多,尤其是擊破代郡烏丸、降服鮮卑。

在塞外,威懾力極強,不亞於當年公孫瓚對於匈奴的影響力。

但是很可惜,如此善戰之將,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後,兵權被收,基本再無機會征戰沙場有所作為。

第十七:樂進(附:龐德)。

樂進是五子良將之一,此人雖然身材短小,但是威力極強,作戰極猛,很早就追隨曹操,戰功極多,比如官渡之戰時他殺掉了袁紹的大將淳于瓊,後殺袁軍大將嚴敬。

比如他和張遼一起鎮守合肥,擊退了孫權的十萬大軍。

陳壽評說樂進有膽量和見識,英勇剛烈。

龐德原是馬騰、馬超部將,但因為馬超反叛時拋棄,故而隨張魯一起投降了曹操。

龐德此人勇猛善戰,尤其是非常忠誠、剛烈。

尤其在樊城之戰中,雖然兵敗被關羽斬殺,但在個人氣節上卻贏得了人們的讚譽,是一員難得之勇烈之將。

陳壽說龐德有漢代周苛的節操。

第十八:夏侯惇(附:曹洪)。

夏侯惇在曹魏陣營,地位十分崇高,應該說排在第一位,是曹操最最信任的武將。

但是夏侯惇的功績主要體現在後方,這都是因為他的一隻眼睛被射瞎之後,不便於一線征戰,就成了曹操後方的主要鎮守大將。

不過夏侯惇這個人雖為武將,但手不釋卷,而且在內政方面也有突出的成績。

史載中都認為夏侯惇是曹魏的開國元勛。

陳壽說夏侯惇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才。

曹洪也是曹魏名將,曾經在泗水之戰救曹操,追隨曹操時間也非常長,功勞也極大。

陳壽說曹洪是一代武將,功勳卓著,具有大將軍之風範。

第十九:姜維(附:魏延)。

姜維原是魏將,後降蜀國。

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姜維就作為主要將領,功勞很大。

後來諸葛亮去世後,蜀國的北伐重擔就壓在了姜維肩上。

姜維矢志不移,屢次北伐,雖然最終沒有取得勝利,但是其中原因多種多樣,在蜀國劉禪投降後,姜維還想復國,但兵敗被殺。

陳壽說,姜維為人忠勤,有膽義,即便處在奸臣阻撓、甚至亡國的無奈中,他也都不氣餒,不放棄,這種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與姜維同時期的還有一位蜀漢名將,即魏延。

魏延與姜維正好相反,魏延雖有軍事才能,但在政治方面的見識很差,不知道隱忍和變通,最終導致被小人楊儀所殺,其實是非常遺憾的。

第二十:張郃(附:于禁)。

張郃原是袁紹部將,後投曹操,成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也是曹魏開國的名將,功勞很大,比如街亭之戰大破馬謖,導致諸葛亮的北伐無疾而終。

陳壽在史載中說張郃極善用兵布陣,尤其以用兵巧變、善於利用地形排列營陣。

再說于禁,于禁是三國時期最可惜的一員名將,論戰功,于禁比誰都不差,他跟隨曹操三十年,勞苦功高。

但是他的問題在於晚節不保,樊城之敗選擇投降,導致一生積累的功勞都付諸東流。

陳壽說于禁最為堅毅持重,但可惜未能善始善終。

第二十一:文鴦(附:趙雲)。

文鴦是三國後期冒出來的新秀,他以個人勇武見長,單槍匹馬殺退司馬師的精銳騎兵,演義中更是說文鴦嚇死了司馬師。

後來文鴦做了晉朝的將領,公元220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發動叛亂,影響巨大,晉武帝嚇得吃不下睡不著,後來文鴦統兵大破禿髮樹機能的叛軍,降服胡人20萬之眾,一時間名震天下,比關羽威震華夏牛氣多了。

再說趙雲,常見有人拿趙雲和文鴦相比,但是實際上,兩人不在一個層面,首先論個人勇武,趙雲是不及文鴦的。

趙雲的個人勇武在演義中很多,但在史載中鮮有。

其次,趙雲統兵作戰勝利的傑出戰績也沒有,一般的勝利更是無法和文鴦降服20萬胡人所能比。

第二十二:黃忠(附:馬超)。

黃忠,原是劉表部將,劉表之子劉琮降曹,黃忠也降曹,後來劉備攻韓玄,韓玄被魏延斬殺,黃忠乃降劉備。

黃忠跟隨劉備的主要戰績就在定軍山,斬殺了曹操的西線統帥,可謂一戰成名,轟動天下,但是此後黃忠就死了。

馬超,名氣極大,影響也極大,但是具體的戰績並不理想,不論是對戰曹操,還是降劉之後的表現,都很普通。

第二十三:毋丘儉。

毋丘儉是三國後期名將,歷任幽州刺史、度遼將軍、鎮東將軍,主要功績是兩次,一次是大破高句麗,幾乎使其亡國;另一次是在合肥新城擊退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陳壽說:「毋丘儉才識拔干。

第二十四:李典(附:許褚)。

李典在曹魏武將陣營非常獨特,有點像小一號的夏侯惇,喜歡讀書和學習,而且很有才華,不喜歡戰爭,但是每次被安排軍中重任,都能完成得極好,功勞卓著。

許褚的軍事功績沒有,不過許褚有兩個過人之處,第一就是對曹操以及曹魏的忠誠度堪稱無堅不摧,其次是許褚的勇武也非常了不起,在作為曹操侍衛的大半生里,屢次保護曹操脫險。

陳壽說許褚和典韋在太祖左右保駕退敵,就是漢代的樊噲。

結語:此《三國志》24名將戰績排行,除了呂布排位尷尬之外,以關羽為首的五虎上將也排不進前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根據史載的戰績來看,名將太多,所謂的五虎上將真的不能與之相比,第二是五虎上將在演義中的虛構內容,在史載中查無此事。

因此,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排位都很靠後,但是儘量依照史載的戰績依據。

當然其中也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看官看在辛苦認真的份上,理性評價,客觀留言,以作探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趣評三國九大猛將

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往往對三國猛將很感興趣。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武將排名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下面具體解析一下他們。NO.1 呂布

曹操手下戰將排名,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三國無疑是戰火瀰漫的時代,可能是由於演義的緣故,我們很喜歡在茶餘飯後,聊一聊三國,侃一侃自己心目中的文臣武將誰更厲害。尤其是武將,更是許多三國迷熱愛的話題,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的戰鬥力更...

三國:三國各大勢力的首席名將,不服來辯!

蜀國:姜維。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在蜀漢四相之後,名將凋零的邊陲小國,姜維一直苦苦支撐著時局。論能力,謀略,地位,戰績,姜維都是蜀國名將的佼佼者,力抗鄧艾,鍾會,郭淮,陳泰等曹魏名將,應該是當之無愧...

正史中曹操手下五虎上將 五子良將僅張遼入選

導讀:一部《三國演義》,世人知道了蜀漢五虎上將,一部《三國志》因為作者陳壽的一句點評,後人知道了曹魏五子良將。那麼,在群星閃耀的曹魏陣營,五子良將真的是最強嗎?若從《三國演義》看,除了張遼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