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呂蒙不偷襲荊州,關羽可以打敗曹操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領兵北伐,圍攻樊城。

當年七月,逢天降大雨,關羽引大水灌城,即歷史上著名的水淹七軍。

此役,關羽生擒五子良將之首、曹魏外姓第一大將于禁,斬首西涼猛將龐德,史書評價「威震華夏」。

當時劉備在西邊的戰場攻下漢中,黃忠射殺大將夏侯淵,蜀軍士氣高漲。

而曹操此時被關羽震懾,猶豫是否遷都以避鋒芒。

正當期待蜀漢下一步計劃,呂蒙突然偷襲荊州,斷了關羽後路,也就有之後的關羽敗走麥城。

每次讀史看到這裡,都不禁痛罵孫權鼠目寸光,可惜了關雲長一世英雄,竟遭小人暗算。

而關羽這次北伐威震華夏的成果,也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假如呂蒙沒有偷襲荊州,關羽能順利拿下荊州,甚至一路直取許昌洛陽,取得更輝煌的戰果嗎?

首先來分析下為什麼關羽會孤軍北伐?當時劉備剛拿下漢中,並不穩固,寫信讓關羽率兵北伐。

當時關羽只有三萬大軍,指望關羽取得重大勝利明顯不實際,因此這次北伐的目的主要是戰略騷擾,讓曹操不能集中兵力反攻漢中。

但沒想到戰爭如此順利,恰逢連降大雨,使得漢水暴漲,加上關羽出色的指揮能力,才有了水淹七軍。

然而此時,曹操見前線作戰不力,派徐晃火速支援,自己也準備親率大軍三十萬出征。

由此可見,即使沒有呂蒙偷襲荊州,關羽也未必可以攻下樊城。

即便攻下樊城,大機率也守不住。

要知道,襄樊之戰,蜀軍的大將只有關羽一人,而曹魏派出了以防守著稱的曹仁,大將于禁、龐德、滿寵,再加上後來增援的徐晃,陣容堪稱豪華。

關羽三萬大軍,經過幾輪大戰消耗,兵力大大受損,不太可能經受住曹魏大軍輪番支援。

但是,如果不是荊州被偷襲,關羽沒有被段後路,至少可以確保全身而退,撤回江陵固守。

此時漢中得到幾個月喘息的空間,關羽北伐戰略騷擾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對劉備來說,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實現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重要戰略位置。

難怪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會不顧後果,傾全國之力與孫權決戰。

而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實力大損,徹底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因此,可以說三國的大勢從這一場戰役後就基本定了,其他兩國再也沒有和曹魏抗衡的實力。

歷史不存在假設,只能替關二爺惋惜,一代神將,竟死於孫權這種鼠目寸光的小人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襄樊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劉備得到蜀地之後勢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漢中由曹魏的大將夏侯淵和張頜等人把手,易守難攻。最後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攻占漢中而結束。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關羽為何必須死?他不死三國沒出路

千百年來,「武聖」關羽除了是忠義的化身,也以勇武著稱。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丑、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風光無限,為後人所津津有味。在關羽打威震三國的狀況下,短時間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