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張遼害的二爺失荊州,走麥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題,下面我開始說為什麼。
張遼私下和關羽兩人交情很好,樊城之戰,曹操從前線調回張遼,用來抵擋關羽,不過張遼援兵還沒到,二爺已經兵敗,此時前線是徐晃帶兵。
諸位看官,張遼從哪往回調的?
對,合肥。
三國張遼封神戰是哪一戰?
合肥之戰,張八百打敗孫十萬,威震逍遙津,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人,至權麾下。
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
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
權攻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此戰,是孫權一生中最屈辱的一戰,10萬人打七千,不僅輸的慘,而且自己也差點被活捉。
能把仗打的這個份,孫權的軍事水平真是低到了極點。
張遼大敗孫權一事大為震驚孫吳勢力,計《三國志·吳書》並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傳有七篇。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敵國,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更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吳國聽到張遼大名,小兒不敢夜啼。
可見此戰在孫權心裡的陰影,差點被生擒。
所以這就導致孫權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覬覦合肥,看地圖就知道,孫權不覬覦合肥了,東吳地盤想擴張的話,只能覬覦哪裡,打哪裡?
對了,就是荊州。
從此孫權的戰略重心發生了變化,從合肥變成荊州了。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著告訴你 ,我就要打你,二爺給他打出翔。
呂蒙一舉偷襲成功,荊州易主,二爺身死。
二爺和曹仁,徐晃,于禁,龐德等前方浴血奮戰,背後被人捅了刀子,可嘆一代名將。
東吳正規陸地作戰能力,確實不強,這也難怪二爺瞧不起他們,張遼能把你們打得找不到北,剛正面我關羽能把你們打得東南西北都找不到。
不過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更何況逍遙津之戰之前,明顯關羽早已聲名在外,威震三國。
逍遙津之戰後,張遼聲名大振。
剛正面都剛不過怎麼辦,水上打仗行,上了岸,根本剛不過嘛。
時值東吳雄才大略之帥,周郎已死多年,只能偷襲了。
偷襲的話,合肥和荊州哪個更合適呢,
張遼陰影還在,而且去打合肥那是剛正面啊,荊州呢,貌合神離的盟友的,就算如此,荊州是比張遼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關羽關雲長鎮守,還需要等待一個機會。
恰逢關羽北上,時機成熟,呂蒙白衣渡江一舉襲取了荊州。
背後給盟友捅一刀他還是猝不及防的。
回到題目,如果張遼不是在合肥給孫權帶來那麼大陰影,孫權心裡上不敢碰合肥,然後開始謀劃打荊州,加上二爺自己大意,自傲,怎麼會死在幾個蝦兵蟹將手裡。
當然客觀的講,二爺自身性格是主因,不北上,沒人敢動荊州。
襄樊之戰,魏國於禁龐德七軍,曹仁樊城軍,張遼援軍,徐晃軍,東吳呂蒙軍,陸遜軍。
關羽手下能用之人相比而言太弱了。
東吳不背後偷襲,二爺剛正面于禁龐德七軍,曹仁樊城軍,張遼援軍,徐晃軍。
能做到不落下風,還威震華夏,確實不能不叫東吳也忌憚。
一個張遼就夠他們受的,這關羽更虎啊。
張遼合肥打得孫權改變戰略重心,重心從合肥變成荊州,你想想一個盟友,天天盯著你,別出門,出門我就弄死你,小人難防啊。
張遼那是敵軍,去了人家就有防備心,關羽你雖然也是勇不可擋,萬人敵,你不一定防我啊,我是你盟友啊。
就這樣一代名將就此註定了不得善終,遲早被害。
喜歡小編的文章更都精彩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