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軾敢以野服拜見大丞相!王安石:禮豈是為我輩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軾和王安石是北宋的兩大人傑,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才氣和堅貞高潔的品格,但恰恰是兩個極端純粹的人,成了政治上的對手,不得不讓人感慨上天的刻意安排。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說道:蘇東坡是政治上永遠的反對派。

錢穆先生指出:蘇東坡的建設性意見幾無可取,但他的批判性語言卻才華橫溢,非常富有感染力。

為了各自的政治理想,蘇軾和王安石不得不走到了黨爭的對立面。

當蘇軾做主考官時,出題影射王安石利用宋神宗的信任獨斷朝綱,王安石氣急之下將他趕出京師。

儘管在政治上互相怒懟,但在文學上他們卻惺惺相惜,經常是看著對方的作品感嘆良久,蘇軾嘆服王安石的學識和文章,王安石欣賞蘇軾的文采和詩詞。

後來,王安石的變法在實踐過程中走樣,遭到了更多官員們前赴後繼的反對,宋神宗無奈之下只好罷免王安石,並廢除了部分新法。

王安石心灰意冷隱居於江寧。

1079年三月,蘇軾從徐州移知湖州,在寫給朝廷的《湖州謝上表》中,蘇軾又習慣性地發了幾句牢騷:「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

這裡的「新進」和「生事」兩詞是有政治背景的: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指責變法是「生事」;蘇軾在《上神宗皇帝書》中又把朝廷提拔的年輕變法官員稱為「新進」。

此時的蘇軾已繼歐陽修成為文壇領袖,他的《湖州謝上表》按慣例在朝廷邸報上發表後,那些正在朝廷上「生事」的「新進」們頓時成為天下士大夫的笑柄。

於是,李定、舒亶、何正臣等變法派「新進」官員輪番上表彈劾蘇軾,給他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等政治帽子,並抓進御史台,是為「烏台詩案」。

王安石非常反感這種「因言獲罪」的做法,他說:「豈有盛世殺才士乎?」據史料和宋人筆記記載,「烏台詩案,上以公疏入方決」。

最終,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貶謫黃州五年後,蘇東坡來到江寧看望王安石。

聽說蘇軾到訪,王安石也非常高興,穿著一身與農民沒有多大區別的衣服,騎著一頭毛驢到江邊親自迎接。

看到王安石後,生性詼諧的蘇軾調侃道:「軾敢以野服拜見大丞相!」王安石則哈哈大笑:「禮豈是為我輩設?」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江寧相聚的日子裡,他們一起登山玩水,吟詩作對,切磋學問文章,交流創作心得。

臨別之時,看著蘇軾的背影,王安石感嘆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如今,爭論蘇軾和王安石的孰是孰非已然沒有意義,因為這個世界上矛盾無處不在,有陰必有陽,他們一個嚴謹到古板,一個曠達到空談,怎麼可能形成共識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烏台詩案」是因為哪首詩而起嗎?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