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國敗的有多慘?三位重臣二死一降,復興漢室就此無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歷史觀:昨天有網友私信司馬老師,讓我分析分析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給蜀國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個人覺得吧,一個國家的衰退絕不是一兩個原因或者一兩個戰役就能徹底改變的,因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絕不會為了一個決定或一個戰役而孤注一擲,走錯一步就那個打敗的國家也根本就稱不上是強國。
所以說,當時的蜀國已經算不上是一個強國了,論當時的綜合國力,它比不上魏國,與吳國也是不相上下,論領土,蜀國只有一個益州,論人才,魏國人才輩出,而蜀國在劉備那一代人才去世以後,出現了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
綜上所述,當時的蜀國已經經不起這折騰了,要是說,丟失荊州讓蜀國走下了強國之列,那麼接下來的復仇之戰可以說是將蜀國徹底打進了深淵。
三國鼎立之時,令蜀國再無北伐中原得勝之望有兩件事:一者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將隆中對中北伐的一個重要發起點給丟失了;另一個就是劉備的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三百里,不僅將劉備攢了大半輩子的精銳部隊付之一炬,更讓蜀國在周微異族勢力中的聲望降到了最低,從此處處受威脅,再無安寧之日。
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夷陵之戰蜀國敗的有多慘,大家都覺得之後諸葛亮既可以征服南蠻各族,對孟獲七擒七縱;又能夠七出祁山,讓曹魏無法安然地修生養息。
其實,這也就是諸葛亮厲害,換做任何一個人輔佐劉禪,蜀國早在劉禪即位之初就會滅亡的。
我們今天就從另一個角度看夷陵之戰的慘敗——跟隨劉備出征的三位重臣,兩位戰死一人投降。
我們接下來就介紹這三位可憐人:
第一位,馬良。
這個馬良可不是神筆馬良,他是荊州名門之後,孔明揮淚斬殺的馬謖,就是他的弟弟。
馬良是一位多智的謀士,曾經輔佐關羽鎮守荊州,還屢屢提出正確的建議。
比如關羽命糜芳、傅士仁留守荊州的時候,馬良就曾勸阻;關羽小看陸遜,將荊州之兵全數併入北伐大軍的時候,馬良也表示對東吳的擔憂。
事實證明,馬良的擔憂都是正確的。
糜芳和傅士仁在呂蒙剛到來的時候就宣布投降,荊州之地在這兩個叛徒的帶領下迅速淪陷;而陸遜代替呂蒙成為東吳大都督也是驕兵之計,更何況陸遜本身也是個狠角色。
最終,關羽的孤傲葬送了他自己,也葬送了荊州。
馬良雖然僥倖逃回了成都,卻在跟隨劉備東征之時,被夷陵之戰波及,以一個謀士的身份戰死沙場,實在是可惜至極。
第二位,程畿。
程畿本是劉璋部下,劉備取蜀後成為劉備帳下官員。
程畿是個深明君臣大義的人,他為劉璋盡忠盡節,為劉璋化解了好幾次叛亂事件。
結果劉璋太過於昏庸,無人能夠輔佐其成事,不得已而選擇了劉備這麼一位明主。
夷陵之戰時,程畿的忠義更加凸顯出來。
夷陵之敗後,程畿本可以先一步逃回益州,但為了掩護劉備撤退,程畿率軍阻擊追擊的敵人。
他親自提到上陣,最後被敵軍士兵包圍,戰死沙場。
最後一位,黃權。
黃權雖然成為三人中投降的那一位,可包括劉備在內,蜀國君臣並沒有怪罪於他。
這主要是因為黃權在戰敗後的處境,黃權所部都是水軍,和劉備的大部隊分兵攻吳。
劉備大敗的消息傳來後,東吳水軍已經封鎖了黃權回蜀的路線。
擺在黃權面前的只剩下兩條道路:投降或死戰。
且不論黃權是否有死戰之心,在聽聞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後,黃權的部下們是否還有戰鬥的勇氣呢?因此,黃權只能選擇投降,但為了表示對劉備的忠誠,他投降的對象是魏國曹丕。
最終,劉備也原諒了黃權,沒有株連他的家小,這也讓黃權大為感動。
經此一役,蜀國損失的不僅僅是精銳部隊,更有許多優秀的文武官員。
蜀國統一天下的願景在此戰後也渺無希望了。
三國中,為什麼劉備唯獨辜負了他!如果聽他的話,蜀國不會這麼慘
這件事的原因有很多,要先從黃權說起。黃權,字橫公,是如今四川閬中人,在他年輕時候,他曾經擔任郡吏一職,後來被劉璋看中,任命為主薄。在公元211年,橫公向劉璋諫言道「萬萬不可讓劉備入蜀。」聽完橫公...
此人因趙雲投靠蜀漢,為掩護劉備而死,被供奉於武侯祠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成都武侯祠中,共有四十七座塑像,其中既有為後人所熟知的如關羽、張飛這樣的人物,也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文武。本文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他的塑像位於劉備殿西偏殿的西...
蜀漢為什麼後期人才缺乏,看看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多少精英吧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盤點中《三國演義》中那些不正常死亡角色-蜀國篇(下)
蜀國篇(下):昨天我們盤點了《三國演義》中蜀國非正常死亡的代表性角色的前五位,今天我們再來看下其餘的五位。TOP 5:馬謖馬謖是馬良之弟,也是「馬氏五常」中最小的一位。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
劉備伐吳失敗得究竟有多慘,損失4位軍師,6位上將,連自己都氣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之後,就一直在下坡路,先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緊隨其後,劉備東征伐吳,又遭遇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漢由強變弱,再也無力一統天下了。那麼劉備東征伐吳到底有多失敗,四個軍...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五劉備不顧勸諫,執意伐吳,竟然還戰敗
公元219年是劉備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年,5月份左右漢中之戰勝利,劉備的事業達到頂峰,此時的蜀國坐擁益州和部分荊州等領土,士兵方面可能在15萬左右,將士人才也增添不少。然而年末,就傳來荊州不保,關羽...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令蜀國傷筋動骨的四次叛逃,第一次是總起因,第四次劉備心中有愧
1.糜芳傅士仁關羽鎮守荊州時,糜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而將軍士仁屯公安,二人一直嫌棄關羽輕視自己。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但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出話說:...
劉備伐吳敗得有多慘?損失4位軍師,死2個投降2個
話說三國紛爭,群雄並起,經過長時間的廝殺,時間已經來到了220年,這一年可不得了,死了好些牛掰的大能,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猛將夏侯惇、謀臣程昱,蜀漢的老將黃忠、武聖關羽、軍師法正。這些人的死對於整...
劉備最慘一戰,折損數萬將士、近十名大將,太可惜了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夷陵之戰是漢末到三分歸一統時,為數不多的幾次大規模戰爭之一。這一戰,東吳獲勝,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大敗,甚至差點兒被活捉。於是,問題來了:劉備大敗時,他身邊的大將都哪去...
劉備伐吳的時候真的是無人可用了麼?為什麼帶了這幾個參謀?
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在關羽被殺、張飛暴斃後大舉出兵伐...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