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如果諸葛亮沒有早逝,蜀國能統一中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而言,對於各種虛擬假設的歷史問題我們不喜歡穿越。
但這個問題似乎可以拓寬下思路。
很多人認為蜀國是小國,不到百萬的人口,怎麼可能打得過四百萬人口的曹魏和三百來萬人的東吳呢?
也有人認為二分兵力,三分兵力不可能不敗。
還有人認為,諸葛頻繁北伐禍國殃民,不自量力。
其實這些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何必反覆說來說去呢,既然顯而易見,諸葛那麼聰明的人還能不知道麼。
蜀國的人也不都是白痴。
其實很多人喜歡看實力比拼,看財力軍力
一句話就是有錢的有人的贏。
問題是,諸葛的規劃中,人家是明說了的「有變」。
說白了就是曹魏內部生變。
很多後世歷史學家盯著曹魏的大家族俱樂部,盯著豪門大戶,提出士族門閥政治。
這不必大驚小怪,因為孫權也看到了這一點。
曹丕死後,孫權就說了,曹家一代不如一代,曹叡鎮不住陳群等人,以後必然臣強主弱,大權旁落。
陸遜可能也看到了,但陸遜沒說實話。
難道孔明看不到這一點麼。
三國最先滅亡的是實力最強的曹魏,這就說明諸葛的判斷是有高見的。
諸葛不死,就算曹魏沒有變,諸葛也會刺激曹魏出問題
諸葛的問題,有一點是,屯兵實行的太晚。
反觀曹魏高平陵之變,淮南三叛。
曹魏雖然塊頭大,但問題是,股東也多,誰都想當董事長,誰都想幕後操控。
莊子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大樹難成才?為啥,因為早被砍伐做木料了。
大廈倒塌不需要啥大炸彈,只需要地基撤掉一些就可以了。
曹魏本就是家族勢力聯合體,一旦有變,這個聯合體就可能分裂。
雖然蜀國也有叛亂,但規模小,且多是山區,大的也就是楊儀魏延,很快擺平,沒啥大影響。
東吳就經歷了諸葛恪和孫峻,孫維的清洗行動了,加上孫皓,東吳可是死了一大批人,也叛變了一大批人。
諸葛命久些,能否統一不敢說,但如果屯兵之策開展的早一些,曹魏會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下加速衰敗倒是確定的。
按理說,統一併非容易。
三國亂世,人心思安。
但得到一些好處的謀求一方霸權的人還大有人在。
即便是司馬家族中途取利得到政權進而統一全國那也花了二十年左右。
諸葛在世,以一州之地,除非說動江東,否則不太可能統一,因為,諸葛去世的時候已經54歲,在給他二十年,也七十四了。
除非諸葛能像江東的呂岱那樣有96歲壽命。
也許會有奇蹟。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作為諸葛亮的侄子,如何成為了東吳集團當權者?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
諸葛亮侄子作為北方外來戶,如何控制了吳國軍政大權?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