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煒:「大軍師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如何一統江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天電視劇《虎嘯龍吟》大結局,沒想到只演到司馬懿去世就結束了,關於此後三國的故事,也只用了寥寥幾句話便交代過去。

司馬師、司馬昭、鍾會、鄧艾這些後起之秀們的人生輝煌還在後頭呢,居然就沒演。

那麼問題來了:後期的司馬家是如何一步步蠶食曹魏政權,繼而一統三國的?

這部電視劇的演繹很有新意,對許多經典的故事橋段,比如空城計、蜀漢內部派系之爭、高平陵之變等等,吸取了不少近年的新觀點進行解讀。

對於後三國時代的故事,電視劇也只用了四句話便交代完畢:

「公元251年,司馬懿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三歲。

「公元263年,蜀後主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取代魏室,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

「公元280年,孫吳歸降,三國歸晉。

這四句話雖然寥寥數語,卻也無一廢話,說的都是影響三國時局走向的大事。

一、司馬懿之死

司馬懿之死,其實標誌著一個時代結束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劉備、孫權鼎足而立,名為漢臣,實則三分天下,此為「創一代」打江山。

其時各國人才之盛,空前絕後,奇謀秘技可謂旗鼓相當,所以誰也吃不掉誰。

繼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受禪漢朝,率先稱帝,劉備、孫權繼之,遂開創三國新時代。

此時隨著各國老一輩人才陸續謝世,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又走上前台,除了治國理政鞏固政權,也各自領兵互為攻伐,其中尤以魏蜀為甚。

但無論三家鬧的多麼歡騰,基本沒有改變三足鼎立的局面。

從220年曹丕稱帝,到251年司馬懿死去,意味著當年跟著「創一代」們打江山的人,從此基本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走上台的,則是在近30年內,從相對穩定的三個國家政權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政治家們。

這些小輩們,將站立在老一輩人的肩膀之上,開始新一輪的爭霸天下。

其中能力最強之人,當為司馬師。

此人的能力、情商和政治智慧絲毫不弱於其父司馬懿。

二、司馬師之能

司馬師的才華不用多說,他是司馬懿最為倚重的人,能在首都中陰養3000死士,就足以表現出他的能力之強。

此外,為了保密,這些死士練好後,司馬師命令他們散落民間,在需要時又能迅速召集成軍,充分說明了司馬師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

高平陵事變從頭到尾只有司馬懿和司馬師知道,二人互相籌謀,司馬昭全然不知。

等到起事的時候才告訴司馬昭配合,可是他已經不能安枕。

就在高平陵誅曹爽前一天晚上,司馬昭思前想後一夜無眠。

司馬師則是一覺睡到天亮,沉穩如常日。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

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其人之能力、膽識、韜略,只能仰止。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

掌權後,也能選賢任能,並使朝野肅然。

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擊滅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泄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掉魏帝曹芳,從太后命以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次年,司馬師親率兵平定毋丘儉、文欽之亂,途中眼疾復發,病死。

能平內憂,可消外患,又行廢立皇帝之事,可以說,後三國時代能力最強者,非司馬師莫屬。

三、司馬昭之心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為大將軍(255年),專攬魏國朝政。

此後五年,司馬昭不斷剷除異己,威權日盛。

魏帝曹髦見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對司馬氏的專橫跋扈早已不滿,常憂慮被廢受辱,預謀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

並說出了著名的那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事泄,司馬昭並未發作,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

誰知曹髦急切冒進,竟率領僮僕數百餘人出宮討伐司馬昭,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死時年僅20歲。

他以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

後來為安定人心,司馬昭以「大逆不道」罪誅殺成濟一族。

與公卿商議後,司馬昭立燕王曹宇之子曹璜為帝。

曹髦死後,由於後上任的皇帝是個完全的傀儡,於是曹魏帝國的實權就徹底地落入了司馬昭的手中。

公元263年,已經一國軍政在手的司馬昭,分兵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鄧艾則避開姜維的鋒芒,另闢蹊徑,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率先進逼成都,蜀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鄧艾立下不世之功,因此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在劉禪投降之時,蜀漢大將姜維尚領兵在外與魏將鍾會對峙,收到劉禪命其投降的敕令,全軍上下悲痛不已。

但是姜維矢志不渝,仍要尋機興復漢室,於是他假意投降,慫恿鍾會據蜀自立,並離間其與鄧艾的關係。

鍾會此時擁兵自重已有野心,與姜維一拍即合,於是圖謀反叛,矯詔起兵,以魏國郭太后的名義討伐司馬昭,然而事情泄露,眾將不從,變亂突發,姜維與鍾會一起失敗被殺。

按照鍾會的意圖,起兵之後,他進可與魏、吳爭霸天下,退可在蜀地學劉備偏安一隅。

只是他千算萬算,卻早被司馬昭識破一切。

當初,鍾會將要伐蜀,有人對司馬昭進言:"鍾會很難讓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

"司馬昭笑道:"取蜀易如反掌,而眾人都說不可,只有鍾會與我意見一致。

滅蜀之後,中原將士人人思歸,蜀之遺民尚有恐懼之心,鍾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的。

"事情最後果如司馬昭所料。

司馬昭對世道人心的洞察,真是深入骨髓。

最令人唏噓的是鄧艾和鍾會,兩人作為司馬家族的門生故吏,在伐蜀之戰中互為犄角,這才能滅亡了蜀國,設想如果沒有各自之間的配合,這場戰爭還不知要打多久。

然而兩人在功成之後竟不能和諧共處,反而內訌爭功,一誣一反,乃至於先後敗亡,成為歷史笑柄,這其中關於人性的變遷,以及三國士族(鍾會)與寒族(鄧艾)之間的階級隔閡,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反思的。

只是不知他們的老師司馬懿,泉下有知,是該為此痛心疾首呢,還是慶幸兒子司馬昭的掌權之路就此更順暢呢?

四、司馬炎之順

滅蜀之後,魏國沒了心腹大患,司馬昭功業滔天,內外之盛,更是無人能制,無人能及,曹魏皇帝實際已經賞無可賞,封了司馬昭為晉公進而晉王,不久司馬昭死去,其子司馬炎接手掌權。

到了這一步,司馬氏其實跟當年的曹操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了。

司馬炎正值年富力強,可沒有過多的思想包袱,父輩們早為他鋪就金光大道,於是直接取代了曹魏,改國號為晉,於是順勢而為,很輕鬆的一舉戰降了吳國,於是曹、劉、孫三家歸晉。

於是自黃巾起義以來各方混戰近百年後,天下重歸一統。

司馬炎的人生可謂極其順利,洪福齊天。

祖輩父輩們費盡心思奪取的軍政大權,他全都坐享其成,就連攻滅吳國也是小菜一碟的事情,輕輕鬆鬆就取得結束分裂這樣的蓋世功業,實屬罕見。

此等有福皇帝,後世似乎也只有乾隆皇帝差可比擬。

誰也未曾料到,百年間那麼多人爭的你死我活,最後竟是司馬家得了天下。

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權謀智斗,多少戰場亡魂,多少生靈塗炭……都付笑談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昭之心到底是什麼

熱播劇《軍師聯盟》講述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機智傳奇、謀冠天下的故事。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馬懿殺曹爽,專國政。251年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繼父位,為大將軍。在世家大族的擁護下,專橫暴戾,欺上...

司馬炎為什麼要毒死自己的父親?

公元249年1月司馬懿乘著曹爽及其黨羽跟隨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陽空虛之機,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摧毀曹爽陣營,奪取曹魏軍政大權,位居人臣,一呼百應。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父業,曹芳...

歷史千人冊(311-320)

311、劉禪(207-271)字公嗣,小字阿斗。涿郡涿縣(今屬河北省)人。蜀漢創立者劉備長子。建安二十四年(219),立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冊封為太子。三年劉備病逝,禪即位為後主。拜...

風雲三國之帝國的動盪和姜維的宿命之敵

魏帝國實際上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因為吳帝國雖然內亂頻繁,但最高權力孫權家族一直握在手中;蜀漢帝國,劉禪的地位一直很穩定。然而從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以來,一個屬於司馬家族的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