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坤聊春秋——隱公攝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主題,春秋開篇
「元年春,王正月。
」在開始講春秋的故事時,我們先來要明白兩個詞元年和正月指的是什麼,這不同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元第一年和每年的第一個月,這裡的「元年」指的是國君繼位的第一年,春秋一開始第一位人物魯隱公,他是魯國第十四任國君,這裡元年就是說魯隱公繼位第一年,「春」在春秋這部史書中發生什麼事件之前,均會記載上季節月份,如春三月,夏四月等。
「王正月」,王,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周王,而正月卻不同於今日的正月,是指周朝曆法的正月,這不同於我們今天農曆正月的時間。
那麼魯隱公繼位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一年魯隱公繼位,然而書中卻只記載了「元年春,王正月」,後面有這麼幾個字沒有寫出來「即位,攝也,」因為魯隱公他是攝政,而不是執政,這是為什麼呢?魯隱公的父親魯惠公是魯國第十三任君主,他的原配夫人是孟子,注意這裡的孟子不是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在古代」孟」是指家中妾生的老大,正妻生的長子稱為「伯」,而」子」才是姓。
魯惠公有個妾叫聲子,聲子生下了魯隱公,正妻孟子死後,魯惠公娶了仲子為正妻,仲子是宋國第十二任國君宋武公的女兒,原文中: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
有一種說法,仲子生下來手上有一個魯字,被稱為魯夫人,所以也就被嫁到了魯國,但是在古代生下來就形成的胎記,特別是還像文字的,常會被認為是天命的象徵。
這裡的「歸」是指嫁,所以仲子就嫁到了魯國來。
仲子後來生下魯桓公後,不久魯惠公駕崩,按理說仲子是正室,那麼她生下的孩子桓公應該繼位,然而此時的桓公還在年幼,所以由魯隱公進行攝政,這裡注意,古代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
魯國屬於公侯國所以國君稱為公,魯隱公是攝政,但是是以國君身份「公」自居,而非魯息姑攝政王。
,所以在前文,只有「元年春,王正月」而沒有「繼位,攝也」這種該寫的地方沒有寫出,在春秋中也很常見,是為了表達對於這個歷史事件的態度,後來這種寫法也被稱為春秋筆法。
那麼這期先說到這,備註下大家可能有疑問的地方。
1. 雖然在一些朝代通常皇帝會立有能力的皇子做太子,即使是嬪妃生的孩子,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有立長不立賢,立嫡不立庶的規矩。
2. 在夏商周,甚至到了秦朝,統治者都會頒布自己的曆法,雖然計算並不準確,但是卻代表了這個政權的權威,所以夏朝有夏曆正月,商朝和周朝也同樣有自己曆法的正月。
3.聲子是孟子的侄女,古代諸侯國貴族出嫁女兒,通常以妹妹和侄女一起嫁來作為妾,正妻死後妾接手後宮的內務,但是身份仍然是妾,是不能稱為夫人的。
國君很能忍,爹奪其妻,大臣奪其權,弟弟奪其命,他最後得一字
春秋時期的國君,看起來風光,其實不好當。要想當好,要麼你必須要特別守規矩,要麼你必須要特彆強硬,如果既不守規矩,又不強硬,那職位可真不適合你做。
專業坑兒子!強搶準兒媳的魯惠公,簡直荒唐至極!
提起中國古代,人們往往就會想到封建專制、男尊女卑這些東西,但其實所謂吃人的禮教要在宋朝以後才完全建立,在這之前,女子的地位並沒有那麼低,像開放的大唐,連女皇帝都有。
太史公沒錯:《左傳》開篇五十八字,卻暗藏魯國宮闈一場人間悲劇
著名的《左氏春秋傳》,開篇就有一段不引人注意的話:「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去掉...
媳婦變後媽,一心護著後媽和親爹的兒子,可最後卻被兄弟害死!
在我國的春秋時期,有這麼一位諸侯國君,馬上就入洞房的新娘子卻被親爹搶走了,媳婦成了後媽。自己一心一意護著後媽和親爹生的兒子,可最後還被這個弟弟給害死了。就這麼一個國君,冤情堪比竇娥啊!這個國君就...
冤大頭國君:被老爹搶了未婚妻,被弟弟搶了君位,還丟了性命
文/格瓦拉同志按照傳統史學界的觀點,春秋始於周平王東遷洛邑,然而孔子在編輯《春秋》一書時,卻將起始時間定為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比之平王東遷晚了近半個世紀。老夫子之所以選擇魯隱公為春秋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