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劉禪何以被吹做千古一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看過三國的人都對劉禪有不淺的印象。

無論是演義黨還是正史黨都對其有有清晰的認識。

而歷史對其的評價也是以壞的居多。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

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蔡東藩:「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

劉禪

從以上評價當中,不難看出歷代人對後主的評價很低,也把蜀國滅亡的主要責任歸咎與他。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對劉禪的評價越來越高,甚至不少跟風吹將其吹至千古一帝,筆者將對阿斗吹的幾個觀點進行反駁。

1.斗吹認為造成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諸葛亮長年竊取大權,不使劉禪親政,浪費其才華,且頻繁北伐,勞民傷財。

首先,我認為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是正確的。

從《隆中對》中: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諸葛亮對未來擬定的最佳戰略,作為一個卓越的戰略家,諸葛亮知曉偏安一遇對於疲弊蜀國來說只有死路一條,但當關羽失去荊州後,蜀國敗局以定。

荊州的戰略地位自然不用提了。

諸葛亮在穩定南方的局勢之後就開始了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趁曹丕去世曹睿新政切此時蜀國兵卒最為強盛之機進行。

以馬謖失街停失敗,但仍取得巨大勝利。

第二三次北伐趁魏國最高長官大司馬曹休在東吳戰場慘敗身亡之機進攻。

第四次北伐聯合外族,同年大司馬曹真去世,且東吳也對魏國用兵。

第五次聯合孫十萬,諸葛亮病逝。

諸葛亮的北伐不是毫無目的的,每一次北伐不僅掠奪了人口,糧食,還打亂了曹魏的經濟發展,使其不得不對隴西消耗巨大,打亂了發展節奏。

此舉延長蜀國壽命,也讓諸葛亮可以有更多機會抓住魏國內亂,政變,被入侵的時機對其進行打擊,以達到復興的目的。

如果不北伐,以蜀國的實力和曹魏比發展和以朝鮮與美帝比發展差不多嗎?

至於諸葛亮專權,諸葛亮幾十年對劉家忠心耿耿,朝政在其把持下有條不紊,無論是蔣琬,費禕,鄧芝,董允等文官,還是王平廖化張嶷等將軍,在歷史上口碑皆善。

陳壽說「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這些為國家奉獻終身的忠臣生活也十分簡樸。

三國志評價費禕:「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

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 無異凡人。

劉禪親政後基本任用諸葛亮所推薦的人員,唯一自主任用的大概只有黃皓了。

該太監為蜀國滅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劉禪

本人認為:劉禪自始自終沒有一個作為皇帝的責任心,從登基到投降!

劉禪一直在享受著劉備和孔明留下的一切,啃食著蜀國的根基。

在費禕死後,已經無人可以阻止長版戰神了,三國志姜維傳記載:五年,維率眾出漢。

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

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

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姜維作為蜀國的股肱,竟被一個宦官嚇得不敢回都。

聳人聽聞!曾經有人說劉禪懦弱,其心不壞。

姜維

2.劉禪在最後一戰投降,寬仁之君啊,使成都百姓免受戰亂。

對於這種觀點,依舊可以用君王的責任心來解釋。

劉禪是一個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國家對於他來說不重要。

兒子和先主能算啥?為了自己可以依舊無憂慮地享樂,他選擇了投降。

讓我們看看阿鬥戰前在幹嘛。

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

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阿斗讓黃皓招巫師。

把一個國家寄託於神靈,何其庸也!

黃皓

在最後階段,劉禪召開了蜀國最後一次大會,參會的有光祿大夫譙周。

結果大家都知道,劉禪採取了譙周的主降政策。

那麼為啥那麼快就相信了譙周呢?

譙周,三國志記載了他後遷光祿大夫,位亞九列。

周雖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輒據經以對,而後生好事者亦咨問所疑焉。

從中看出譙周並不是讓劉禪喜歡的人。

而譙周和通過一系列利害分析使劉禪看到了一個複合自己想法的人,即使他並不是自己所真正信任的人,這也是昏庸的劉禪沒有為君的責任心的體現。

3.樂不思蜀,明哲保身,智也。

關於樂不思蜀

【漢晉春秋曰: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

"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

"左右皆笑。

以上簡略的記載的確讓人有劉禪確故意為之的意思,漢晉春秋曾經記載姜維與種會密謀時曾密信劉禪。

此時劉禪尚未遷至洛陽 所以如果後主有一點點復國心思,此事也不會沒有下文。

樂不思蜀?也許只是傻人有傻福罷了。

樂不思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被世人誤解千年之久的君王

《三國演義》將劉禪塑造成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軟弱無能,而且貪圖逸樂。其實真實的後主劉禪並非如此,史書中的他不但聰明機智,而且善於韜晦,所謂的「樂不思蜀」只不過是為了保全大局不得已上演的一...

劉禪其實並不傻嗎?

關於這個話題,很多人都認為老生常談,這個話題被說了很多次了,但是小編還是想拿出來說一說。首先,目前史學上已經把劉禪定性為昏庸之主,證據如下: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

姜維究竟是不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呢?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姜維的授業恩師,是他指定的繼承人,因為不但《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臨死前將兵書傳給姜維的描寫,更加重要的是姜維戰鬥的一生確實繼承了武候的遺志,九伐中原與六出祁山遙相呼應。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