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生前於太廟立下祖訓石碑,三條祖訓的背後,到底是何含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今小札

宋太祖,趙匡胤。

他,黃袍加身,帶領著手下的將領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

他,杯酒釋兵權,觥籌之間收回了散落在外的兵權,加強了帝王對軍隊的控制能力。

他,未雨綢繆,生前於太廟偏殿立下祖訓石碑,警示後代子孫,親手造就了一個令人讚嘆的大宋帝國。

宋太祖趙匡胤

據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在生前曾經在宗廟的一間偏殿立下了一塊石碑,石碑立好後終日被黃巾覆蓋,一直到宋太祖突然死去。

這時,石碑才終於得見天日,原來上面刻著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為後世子孫所立的祖訓。

祖訓主要有三條:其一,除非後周子孫有謀逆行為,否則需善待柴氏後人;其二,不可殺士大夫以及直言諫議之人;其三,這一條一直存在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是永不加農田賦稅,另一種說法則是告誡子孫後代需嚴格執行以上兩條祖訓,否則必會受到天譴……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宋太祖才會立下這樣的祖訓呢?為什麼他會對柴氏後人如此厚待?又為什麼如此尊重文人諫客呢?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為何對柴氏後人如此厚待?縱觀整個古代,朝代的更替哪個不伴隨著鮮血?而自趙匡胤登上皇位以來,對待後周子孫寬厚仁慈,甚至還如此要求大宋後世的子子孫孫……

有人說,宋太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他的皇位本是身為後周大將之時兵變而得來,而且兵變之時,一直對外宣稱的是趙匡胤是被黃袍加身,被逼著登上的皇位。

那麼,如果宋太祖在登上大寶之後,對後周子孫下手的話,他叛臣賊子的名聲就算是落下了,而且苦心編造的黃袍加身、形勢所迫也就成了笑話,不攻自破。

但是,這種說話還是有漏洞的,因為宋太祖所立遺訓是置於偏殿的,而且只允許歷代新皇在繼位之時前去誦讀,如果他只是想要堵住這天下悠悠之口,為何不乾脆公布於天下,而是如此隱秘從事呢?如此想來,我們還是更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源自於宋太祖寬厚的性格和仁慈的處事風格。

宋朝丞相趙普

那麼,宋太祖又為何如此尊重文人諫客呢?首先,趙匡胤深知唐朝滅亡與當時重武輕文的朝廷格局是分不開的,為了避免悲劇的再次上演,上位之初便走上了重文路線。

其次,趙匡胤能成為開國皇帝,除了有一群忠心的武將扶持之外,還多虧了像趙普一流的謀士在幕後籌謀,深知文人諫客對社稷的裨益。

再者,大宋剛剛建國,一切百廢待興,國家更需要有見識之人的各種見解和支持。

結語:其實我認為朝代的更替,是多種原因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的,宋太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最後成立宋朝,讓國家得到統一,百姓得以安定這是一種必然。

無論宋太祖立下祖訓,是不是給世人看的,但是我覺得作為國家的領導者,無論怎樣都應該厚待前朝的後人,因為這是一種胸懷寬廣的表現。

宋太祖對待文人十分器重這點,其實每個朝代,對待有學之士,都應該給於厚待,這樣才能對整個國家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流浪漢皇帝趙匡胤為何不殺柴氏一族?原因竟是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一個官二代家中,祖上皆是唐朝的官員,唐朝剛滅那會,也就是後漢初年。趙匡胤四處遊歷而沒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陽城一座寺廟裡住下。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

歷史上最具仁心的千古一帝

說到"千古一帝"史學界的看法不一,但是如果按照那位偉人的觀點的話能稱"千古一帝"的無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四人而已。四人功績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今天就我們先不說,但如果說"仁心"那麼在四人中宋...

從大宋王朝三條國訓,看宋太祖趙匡胤的為人!

宋太祖趙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