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北鎮蹤涵》:遼太子隨父皇東征渤海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耶律阿保機,契丹族,小名啜里只,漢名億。

唐咸通十三年(872)生於契丹貴族家庭。

唐天祐四年(907)正月,耶律阿保機通過部落聯盟選舉的形式,設祭壇,燔柴告天,即可汗位,成為契丹部族最高首領。

遼太祖神冊元年(916)初,耶律阿保機接受耶律曷魯等人的推舉,稱「大聖大明天皇帝」,皇后述律平為「應天大明地皇后」,封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次子耶律德光為兵馬大元帥,立國號「契丹」,從而宣告了契丹國家的誕生和世襲皇權的確立。

契丹國建立以後,耶律阿保機通過武力征服的方式,開始更大規模的擴大統治區域。

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上承天命,下統群生」自命。

他不甘心只在荒蕪的北方草原做皇帝,他要逐鹿中原的富庶地區,做全中國的皇帝。

而要實現向中原進軍的宿願,他必須首先解決後顧之憂。

為此,天贊四年(925)十二月,耶律阿保機下達詔令,征伐渤海國。

出征前,在木葉山祖廟舉行了祭奠儀式,又在烏山殺青牛白馬祭祀天地,開始東征。

天顯元年(926)正月初三,遼軍攻陷扶餘城,斬殺扶餘守城將領。

渤海國王派大軍狙擊遼軍的進攻,但遼軍來勢雄勇,渤海國無法抵抗。

阿保機帶領皇太子耶律倍、二兒子耶律德光眾兵包圍渤海京都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縣南東京城渤海鎮)。

渤海國王看大勢已去,帶三百餘臣屬獻城投降。

耶律阿保機帶兵進忽汗城後以禮相待,允准他們還居城內,召令他們諭告渤海各州縣向契丹國投降。

渤海屬境各府、道節度使或刺史先後進覲耶律阿保機,表示臣服。

耶律阿保機平定渤海後,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改元天顯,將渤海國改為東丹國(即契丹屬國),改稱忽汗城為天福城。

冊封耶律倍為東丹王,稱謂人皇王,特賜天子旌旗。

又任命以迭刺為首的四大相及百官,作為東丹王耶律倍的輔臣。

渤海國舊臣也分別給以任用。

耶律阿保機命耶律倍留守東丹,「此地瀕海,非可久居。

留汝撫治,以見朕愛之心」。

當年三月,耶律阿保機率軍從天福城班師,返還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

七月二十日,遼軍到達扶餘城(今吉林農安縣)時,暫作休息。

耶律阿保機傍晚突得重病,誰知病勢難醫,七天後竟病逝,終年五十五歲。

天顯二年公元(927)九月,耶律阿保機葬於祖陵(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山中),諡曰升天皇帝,廟號太祖。

後設祖州天城軍為其護陵邑,因在扶餘病逝,所以改名扶餘城為黃龍府。

本文摘自:《遼代北鎮宗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位悲催的王子如何審視畫中的自己

文|楊健媒體人《東丹王出行圖》,五代時期的絹本設色畫,作者李贊華。絹本,就是絲織物上的字畫;設色,對應水墨,就是著色。唐以降,宣紙畫越來越多。宣紙比之絹,實用又廉價,是技術進步。宣紙漸成氣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