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明:契丹王朝九代帝王之二:遼太宗耶律德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耶律德光(公元902年―947年),字德謹,小字堯骨,契丹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母淳欽皇后述律平,遼國第二位皇帝,公元927年―947年在位。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氏有3個兒子(耶律阿保機共4子)。

長子耶律倍,為人聰敏好學,性情外寬內摯,尤好讀書,不喜射獵。

能作文章詩賦;知音律,善繪畫;還精通醫藥、針砭之術。

太祖神冊元年(公元916年)被立為皇太子。

太祖滅渤海後建東丹國(即東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為東丹王,號稱人皇子。

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於騎射,長期隨父外出征戰,累立功績,參預軍國之務,年僅20歲時,就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三子耶律李胡,此時年僅15歲。

耶律阿保機與他的兩個兒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對中原文化有著比較廣泛的興趣,都很熟悉漢文、漢字。

阿保機就說得一口很好的漢語,只是在契丹族內部不說。

但他在管理治下的漢族奴隸並驅使他們進行生產上,耶律阿保機採用漢族奴隸的築城定居的生活習慣和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的生產模式。

耶律阿保機也對中原的孔子非常崇敬,對佛、道兩教也很信仰。

他的大兒子耶律倍對契丹人傳統的騎射等不感興趣,其身上漢族知識分子的氣息濃厚,被立為皇太子後,參預軍國大政,尤表現出崇尚中原文化,傾心漢法。

耶律阿保機修建孔子廟,於是命耶律倍春秋祭奠。

而述律後的契丹族傳統思想則比較濃厚,推崇契丹民族傳統,崇尚武力至上,強者為尊的統治秩序。

她正是以這種思想傾向,來從她的兒子中挑選帝位繼承人。

耶律倍行為表現與述律後的意願相違拗。

耶律德光雖也和父兄一樣,熟悉漢族文化,寫得一手好漢字,但卻更嫻於騎射,在屢次的征戰中獲勝,贏得了契丹眾將的欽佩,博得了母后述律平的另眼看待。

耶律德光自幼對母后奉事恭謹。

述律後病了不吃飯,他日夜服侍在左右。

每當做了錯事,述律後一瞪眼,他就表現出非常害怕的樣子,惟母命是從,故尤為述律後所鍾愛。

天顯元年(公元926年)七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伐滅渤海國後班師回朝途中,突染重疾崩於扶餘(今吉林四平市)。

阿保機死後第二天,皇后述律平稱制決事,獨攬一切軍國重事。

隨後述律氏及諸將領奉阿保機的梓宮還皇都之時,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鎮壓了渤海叛州之後,極速趕往述律平護送梓宮的大軍行在所。

這時耶律倍被封為東丹王僅幾個月,他接到其父耶律阿保機的死訊後,耶律倍讓其子監國,也急忙前往行在所。

兄弟倆開始了爭奪帝位的鬥爭。

述律氏回到皇都後,匆忙召集朝中大臣們商議國嗣之事,貴族大臣、南院夷離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確表示:「帝位宜立嫡長!」得到眾人附和。

見此,述律後知道若強行立耶律德光為帝,勢必引起諸臣的抵制和反對,所以她決意先清除反對勢力,為德光嗣繼帝位掃平道路。

天顯元年(公元926年)十一月,述律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來投入牢獄,然後對他們嚴加刑訊,要他們承認「謀叛」之罪。

前後被殺者數百人。

創製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呂不等人,也被懷疑黨附耶律倍,要予以懲辦,突呂不只得趕快逃離京城。

朝中諸臣,人人自危,無人敢議立嗣之事。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繼位無望,甚至有殺身之禍,便對諸臣說:「大元帥德光功勳卓著,內外歸心,宜承大統。

」他願意讓位。

逐於天顯二年(公元927年)十一月,耶律倍率群臣奏請皇太后讓耶律德光承嗣大統。

述律平從諫如流答應了。

當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祭謁太祖廟,行柴冊禮(契丹保留的新君主即位舉行的傳統儀式),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賀,接受尊號曰嗣聖皇帝,尊述律平為應天皇太后,冊妃蕭氏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諭告諸國。

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耶律德光雖已登上帝位,但他認為前太子、東丹王耶律倍和耶律倍的東丹國對他的帝位及統治還是存在潛在的威脅和挑戰。

這讓耶律德光寢食難安。

天顯四年(公元929年),遼太宗耶律德光下令將東丹國的都城和人口遷徙到東平(今遼陽),並將東平升級為契丹國的南京。

自此,東丹國封號雖未被廢除,但已失去了自立國以來享有的半獨立特殊地位,東丹王耶律倍也被監視居住。

耶律倍被迫讓出帝位心中已是不爽了,而後被削奪權力,監視居住,這讓耶律倍更加憤恨不平。

天顯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便隻身攜帶侍臣40餘人,泛海經登州(今山東蓬萊)投奔後唐,改姓名為東丹慕華,後又改為李贊華,最後死在異邦。

耶律倍南逃後,耶律德光消除了契丹國內部隱患,真正統一契丹。

從此開始對外征戰擴張的步伐。

耶律德光即位之時,契丹以西、以北、以東的各少數民族部族經過太祖天顯初年的大規模征討,大都臣服、歸屬於契丹的統治,契丹的主要勁敵是中原地區的後唐政權。

耶律德光決定繼續推行對外擴張政策,不僅決心要實現太祖的遺願,而且還要南下中原,一統天下。

天顯九年(公元934年),後唐政權發生內訌。

後唐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弒殺後唐閔帝李從厚,自立為帝。

針對這一情況,生活在後唐的耶律倍派人給耶律德光送信,建議德光發兵後唐帝國。

於是耶律德光親自率大軍南侵。

正當耶律德光順利進軍之時,他的妻子蕭氏產後得病,不久死去。

接著發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袞謀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斷對後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軍隊繼續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應州等城外,大軍班師北退。

事隔兩年,天顯十一年(公元936年),後唐內部再生變亂。

後唐皇帝李從珂算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欲削其權,石敬瑭起兵反唐。

石敬瑭以向契丹稱臣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耶律德光發兵救援。

耶律德光逐親領五萬鐵騎南下。

石敬瑭與契丹聯軍在晉陽(今太原)附近擊敗後唐軍隊。

同年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命在晉陽城內築壇,備禮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登壇即皇帝位。

石敬瑭答應每年向耶律德光獻帛三十萬匹,割讓燕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土地給契丹。

以父禮侍契丹,後晉為契丹藩籬。

其後,耶律德光更是率大軍南下上黨,助石敬塘滅後唐。

後唐政權很快土崩瓦解。

石敬瑭入居洛陽,尋遷都汴州(今河南開封,後升為東京開封府)。

至此,耶律德光奪取河北,挺進中原的宏偉計劃獲初步成果。

滅唐立晉以後,耶律德光回到皇都臨潢。

石敬瑭則在耶律德光的扶植下,做了中原皇帝,對契丹畢恭畢敬,以示君臣有別。

儘管如此,耶律德光對石敬瑭還是不放心,仍結好淮南南唐、江南吳越政權,以牽制石敬瑭,為自己爭取時間休養士卒、整頓內政,為更大規模的南侵做準備。

天顯十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和述律太后分別在皇都宣政殿與開皇殿接受了石敬瑭遣派宰相馮道、左僕射劉昫所上尊號,接納了石敬瑭送來的幽、薊等十六州圖籍,復行再生禮、柴冊禮,大赦天下,改元會同。

詔命以皇都為上京,稱臨潢府;升幽州為南京,稱析津府;改南京東平郡為東京,稱遼陽府;改新州(今河北涿鹿)為奉聖州,武州(今河北宣化)為歸化州。

耶律德光改定官制,逐步建立起「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北面官、南面官兩套政治制度,北面官雜用漢宦職名。

仍設北、南府宰相統轄契丹舊八部。

皇族迭剌部在太祖時劃分為名五院、六院兩部,這時改兩部長官夷離堇為大王,餘部稱節度使。

皇族內部事務仍由惕隱管領,設大內惕隱司。

又設大國舅司,管領後族審密部(蕭)乙室已、收里兩族事務,設遙輦九帳大常袞司管領遙輦九可汗家族的宮帳事務。

另設夷離畢掌刑獄,大林牙院掌文翰,敵烈麻都掌禮儀。

還設置宣徽、閣門、控鶴、客省等使,以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等佐吏為敞史。

諸部宰相、節度使帳為司空,鷹坊、監冶等局長官為詳穩。

南面官參用漢族士人,職名升擢基本上沿襲唐制,主要治理漢人州縣、租賦、軍馬等事務。

各漢地州縣一般也沿用舊制。

另改主簿為令,令為刺史,刺史為節度使等。

同時,耶律德光注意禮賢下士,重用漢族士人輔佐自己,為太祖朝所倚重的漢族士人加官進爵。

封韓延徽為魯國公,拜樞密使同平章事,遷韓知古為中書令。

封新降契丹的趙延壽為燕王,任為幽州節度使,遷樞密使兼政事令。

耶律德光很重視農業的發展,不但支持漢族人在漢族地區發展農業,在草原地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他也讓人開墾土地,發展生產。

耶律德光為發展生產,甚至把一些貴族私城改置為朝廷屬州,設官治理,改善奴隸的處境。

把於諧里河、臚胸河一帶的土地,分賜給皇族為農田,發展農業生產。

諭令有司勸導耕織,另外改革舊俗。

會同四年(公元941年)石敬瑭死後,後晉對契丹的態度發生變化,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嗣位的後晉皇帝石重貴,以景延光擁立之功,任命他為同平章事兼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集將相於一身。

以景延光為首的強行派不贊成過分屈從契丹,建議晉出帝對契丹只稱孫不稱臣,否認遼太宗耶律德光與晉出帝的君臣關係。

晉出帝採納了他的建議。

耶律德光以此為由,出兵攻晉,欲實現他中原稱帝的願望。

會同六年(公元943年)十二月,耶律德光派遣幾萬兵馬從滄州、恆州、易州、定州分道南侵,隨後他親率契丹精銳步騎軍十萬餘人繼後跟緊。

這場戰爭拖拖拉拉打了三年,經過幾次大戰後,於會同九年(公元946年)十二月,後晉大將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率領所部二十萬之眾投降。

之後戰爭異常順利,耶律德光命降將張彥澤率軍進攻汴梁,晉出帝石重貴走投無路,被迫投降,張彥澤占領東京。

而後石重貴稿索自縛、牽羊拜望以迎耶律德光。

晉廷百官也縞衣紗帽,跪伏請罪。

耶律德光對後晉百官說:「其主負恩,其臣何罪。

」仍讓他們領職如故,以示寬容。

會同十年(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在後晉東京汴梁舉行了隆重盛大的入城儀式。

耶律德光乘坐龍輦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東京汴梁,在後晉皇宮崇元殿舉行登基儀式,完全以漢族皇帝的禮儀接受百官朝賀,表示自己已是全中國的皇帝。

制改國號為大遼,改元大同(大一統之意),大赦天下,爵賞百官,以張礪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左僕射和凝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馮道、劉昫、李崧等晉廷故臣也都封官晉爵,分別予以任用。

升恆州為中京,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其餘將官皆有爵賞。

而以張彥澤進城之後,縱兵大掠,擅殺桑維翰,命斬於市。

楊光遠之子楊承勛等先叛歸晉,亦都被誅殺。

後晉各地長官也被召至開封,耶律德光另派契丹將官和自己的子弟親信擔任地方官。

晉出帝石重貴被廢,與他的家屬一起被押送到契丹本土,後遷居建州(今遼寧朝陽),直至終年。

耶律德光在東京登基以後,認為奪取河北、挺進中原、做全中國皇帝的願望已經實現,江山已定,不僅沒有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安撫民眾,相反卻做了一些激化民族矛盾、不利於穩固統治的事。

他令契丹以牧馬為名,四出擄掠,自籌給養,稱為「打草谷」,使開封府附近數百里,成為白地。

他還以犒軍為名,下令在開封和各州「括借」錢帛,準備北運。

他不信任後晉降臣,委派自己的子弟親信為諸地長官。

耶律德光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後晉官員的不滿,敵意越來越重。

契丹軍隊的大肆劫掠都城與鄉村。

沉重的賦稅強加在開封市民身上,到處都充滿了對入侵者暴行的怨恨和恐懼。

各地民眾,不甘心契丹的擄掠,開始襲擊契丹人,整個河北到處都是反抗,老百姓與原來聚集在山林的後晉起義軍一起,紛紛起義反抗遼朝的統治,攻打州縣,殺死了遼朝官吏。

耶律德光命降將趙暉為陝州(今河南陝縣)留後,趙暉殺掉來使,復舉行起義。

耶律德光派往各地的契丹地方官,或被殺,或被驅逐。

這時,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建立漢(後漢)政權。

各地一些後晉官吏也先後起兵降漢,攻打遼軍。

耶律德光見難在中原立腳,決定北還。

契丹人於是開始徹底劫掠後晉東京。

耶律阿保機將主要部門的官員、宮女、宦官、占卜者和百工計數千人;還有書籍、地圖、曆象、儀器、樂譜、宮中樂器、皇帝出行的鹵簿、法物以及鎧仗;甚至包括刻在石版上的經書都運往上京。

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四月,耶律德光詔命以汴州為宣武軍,以妻兄蕭翰為節度使。

隨後,耶律德光率軍北上。

四月十三日,行至高邑,耶律德光突然得病,胸腹煩熱,勉強北行。

四月二十二日至欒城,病重去世,終年46歲。

契丹人將其運回北方安葬。

途中為防屍體腐敗,以鹽漬醃其屍,以保證屍體完好運回草原安葬。

同年九月,葬於風山懷陵(位於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北),

耶律德光北返時,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得出所謂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錢財,是第一失;讓契丹士兵打穀草擾民,是第二失;沒有早點遣返節度使去治理各鎮,是第三失。

」由此可見,契丹人進入東京汴梁,占領河北之地時,他們完全沒有準備好去統治這樣一大塊領土,不是以主人的心態,而是以強盜姿態占據這個地區,沒有制定相應合理統治策略。

那麼耶律德光失敗北返是必然的結局。

雖然耶律德光為後世子孫總結寶貴經驗,然後來的遼國皇帝再也沒有能認真地策劃一次征服中國的戰爭,可嘆白費遼太宗一番心思。

遼太宗耶律德光對於契丹的貢獻很大,尤其在他繼位之後,在許多方面促進了契丹政治和經濟和發展。

在政治方面他完善官制,將後晉的一整套漢族官制帶到了遼國,加上原來阿保機時期確立的官制,終於使遼的官制在部分漢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使之系統化。

耶律德光還使契丹的領土繼續擴大,使契丹走向了強盛時期。

他在位期間,契丹的農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此外,契丹的本民族文化也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遼太宗耶律德光在契丹歷史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借女色泄火而死,死後被做成「木乃伊」

中國的皇帝不論有能的還是無能的,沒有幾個不好色的。也許是古人太愚昧了,對於皇帝在兩性問題方面的不節制,誤以為是「采陰補陽」,甚至有的皇帝還覺得「泡美妞」能延年益壽。結果一個個死的死亡的亡,沒有...

揭秘歷史上唯一死後被做成菜的皇帝

中國自始皇帝算起,幾千年來做皇帝這個職業的也不過幾百個。雖然都是億人之上權之頂峰,但結局卻是各不相同。說起來,一般是明君多善終,亡君多慘死,但就有這麼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死後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