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保姆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公元262年,這一天,司馬昭想念遠在成都的劉禪,於是跟大家商量,去成都問候問候劉禪好不好呀?
但是,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包括鄧艾在內的群臣都不想去。
只有鍾會一個人同意。
於是,司馬昭安排其他人假裝伐吳,卻偷偷派了十八萬人,分三路去蜀國,準備給劉禪一個surprise。
劉禪是個標準的軟柿子,但是姜維可不是省油的燈。
三路兵馬抵達四川後,雖然連續拿下漢中和陽平關,但是姜維還有劍門關天險可以退守,所謂「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讓當初主戰的鐘會很難受。
鍾會問鄧艾:「老鐵,姜維如此猥瑣,如何是好?」
鄧艾很激動:「大……大哥,當……當時可是你……你要來的,你……還問我?」
鄧艾這個人雖然結巴,心裡卻猴精猴精的。
他很快就有了主意,說有一條偏僻的小道,名叫「陰平道」,人跡罕至,可以帶一支奇兵繞開劍閣,偷渡陰平,直取成都。
鍾會同意了。
但這是一招險棋。
02
陰平綿延七百里,山高谷深,連個鬼都沒有。
首先,運糧食就很有問題,沒飯吃,做鬼也只能做餓死鬼。
最要命的是,鄧艾還得自己鑿山取道,萬一被人發現,只有死路一條。
萬幸的是,關二爺保佑(?),鄧艾最終總算成功穿越陰平。
但是,部隊的每個人都精疲力竭,飢腸轆轆。
鄧艾知道,征途才剛剛開始,前方還有三座城等著他去攻克。
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蜀漢已經脆弱得像渣渣一樣了。
兵臨涪城時,守將馬邈投降了。
進攻綿竹時,守將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戰死了。
不久,劉禪也投降了。
稀里糊塗地,鄧艾就滅了蜀漢。
稀里糊塗地,遠在劍閣的懵逼姜維做了亡國之臣。
03
司馬昭就像玩抓娃娃似的,把劉禪擄到洛陽。
其實三國時代就數司馬家最壞,司馬家裡就數司馬昭最壞,一肚子壞水。
有一天,他挑逗劉禪說,你想念蜀地嗎?
劉禪就非常呆萌:「此間樂,不思蜀。
」(這裡很快樂,我一點都不想念蜀國。
)
劉禪後來被封為「安樂公」,也因此背上了「昏君」的罵名。
其實,「樂不思蜀」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成語。
你想想,成都這麼一個安逸的城市,即便一千多年前沒有火鍋,沒有串串,沒有春熙路上白花花的大腿,但至少是一個天府之國。
身為蜀國的年輕君主,雖然不能說是君臨天下,至少可以算得上稱霸一方吧——日子總不至於過得太苦逼。
為啥當了亡國君以後還覺得更爽了呢?
很多人說,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
04
很多人以為劉禪是個傻子,常常不自覺地腦補一個呆頭呆腦的胖乎乎的形象,甚至還流著口水和鼻涕。
但是,劉禪同學其實不是智障——雖然被趙雲救回以後,還被親爹摔了一下子,但應該沒有摔壞腦子。
劉備後來請了許多儒學大師親自教導他。
可以說,劉禪比現在大部分人都有文化,連諸葛亮都誇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所以,身為亡國之君,知書達理的劉禪不可能沒有羞恥感。
他不想念蜀國,很可能只有一個原因,他討厭成都。
為什麼討厭成都?
很可能是因為討厭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前寫了個《出師表》,算上標點符號,一共才738個字,裡面有10處提到了「先帝」(劉備)。
這就好像把劉禪當小孩子——反正說太多你也不懂,你爹和你乾爹我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你乖乖聽話就行了。
劉禪確實乖乖聽話了,代價就是,諸葛亮在世時,他連都江堰都沒去過。
他心裡能爽嗎?
05
諸葛亮只想著教訓劉禪「親賢臣,遠小人」,但是劉禪畢竟是個十來歲的男孩子,正是貪玩的年紀,你哪怕抽幾天時間,帶他去一趟都江堰,或者即便你日理萬機,你派個人帶他去一趟,講一講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福江山社稷的事跡,好歹也能寓教於樂吧?
退一萬步說,你不讓他玩,那你倒是給他一些朝政事務啊,結果你們一幫處女座賢臣生怕出漏子,又把持著朝政死活不給。
於是情況就變成了:出去玩——你不許;待在宮裡——你一不放權,二不能陪人家玩三國殺。
那你說說,你還要他怎樣?
只好跟太監玩了。
這算什麼?這就是「親小人,遠賢臣」,諸葛亮還在後面加了一句話: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無論如何,劉禪心裡肯定積怨頗深。
所以,諸葛亮死後,丞相制度連同諸葛亮制定的北伐國策被劉禪一一廢除。
平心而論,劉禪雖然資質平庸,但說到底還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心裡也清楚諸葛亮有本事有能耐,所以,諸葛亮在世時,他一直對這位相父畢恭畢敬,沒有捅出太大的婁子。
反而在諸葛亮北伐前,還很貼心地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伐,恐勞神思。
」
對於一個一直不能親政的皇帝而言,不搗亂就已經是做了貢獻了,指望他能一上位就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顯然也是不合情理的。
所以,對於劉禪的指責,諸葛亮要承擔很大責任。
姜維沓中屯田、棄守漢中導致了蜀漢滅亡嗎?
作者:山色歸讀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因境內有世界珍禽朱䴉而被稱為「朱䴉之鄉」的陝西省漢中市,歷史上作為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曾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它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是...
司馬昭滅蜀之戰: 鄧艾贏得僥倖, 姜維輸得冤枉, 鍾會有理由不服氣
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由鍾會,鄧艾和諸葛緒率領三路大軍伐蜀,司馬昭的具體部署是鄧艾和諸葛緒在沓中拖住姜維,同時鐘會從漢中進軍,以達到三路合圍在關城和陰平以北一帶圍殲姜維大軍的戰略意圖...
諸葛亮的親戚滅蜀,被鍾會誣陷抓了,雖然窩囊卻結局很好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司馬昭指示賈充弒君之後,政治局面影響非常大,群情激憤,對司馬昭的統治非常不利,於是乎司馬昭思慮著通過對外戰爭轉移朝內的注意力,謀劃伐蜀以統一天下。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三路大...
擋了兩個野心家前進道路的鄧艾,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
三國時期是戰火紛爭年代,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出名的比比皆是,鄧艾在性格上執著於自己的愛好,《三國志》記載其「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每當鄧艾看到高...
劉嬋危難之時,說出了7個字,司馬昭立刻打消了殺他的念頭
如今有許多俗語都來源於三國時期,例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扶不起的阿斗等等。平常我們總說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指的就是昭烈皇帝劉備的兒子,劉禪。一直以來,司馬昭都想殺了劉禪,但是劉禪只對他說了七個字...
三國末期風雲人物的恩怨史,夢三國恩怨三英雄。
一直以來廣受大家關注的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就是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周瑜等人。有的人更過分三國演義只看一半,一點都不正視歷史能行嗎?但是!!!三國末期同樣是人才輩出的時期,都說沒聽說過鄧艾和...
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扶不起的蜀漢?
扶不起的阿斗出自三國演義,主要是取笑樂不思蜀的阿斗,阿斗是三國時期蜀國第二任君主劉禪的乳名,傳說他的母親甘夫人夜夢仰吞北斗而命名。公元223年劉備病故,劉禪繼位,史稱劉後主,領導蜀國41年。三...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滅蜀首功的鄧艾被殺,是因為鍾會搶功誣陷還是確實想謀反?
熟悉三國的人對鄧艾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鄧艾是滅掉蜀漢政權的首功者,一招偷渡陰平直接插入蜀國腹地,讓姜維馳遠不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滅蜀的功臣,卻在滅蜀之後被殺,不能不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