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平定遼東,立下大功,卻為五胡亂華埋下了隱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公孫氏割據遼東,成為魏蜀吳之外的另一割據勢力。
在遼東四代君主中,公孫淵是最有野心的一位。
當他繼位時,遼東面臨的是魏國和蜀吳聯盟對峙的局勢。
雖然中原的曹魏是遼東名義上的宗主國,但因為遼東在地理上偏居一隅,卻可置身事外。
而且公孫淵利用三國對峙的局勢,採取平衡式外交打算在魏國和吳國之間左右逢源,從而其中漁利。
孫權正好利用遼東在曹魏背後插上一刀,對魏國形成戰略威脅。
因此遼東和吳國國頻繁的眉來眼去。
魏國自然不願看到遼東倒向吳國,從而對其南北夾擊,可是當時的魏國要同時防備蜀國和吳國,無力應付遼東,只好採取安撫之策。
魏國不斷給遼東加官進爵,可此時野心膨脹的公孫淵早已經看不上魏國的管職,他想要的是在遼東稱王稱霸。
遼東的背叛徹底的激怒了魏國,魏明帝決定北征討伐遼東。
他先後兩次派出大軍北征,但都以失敗告終。
軍事上的勝利徹底沖昏了公孫淵的腦袋,他在遼東自立燕王,脫離魏國。
這讓魏明帝終於意識到要解決遼東必須竭盡全力痛下決心派出大軍討伐遼東。
於是曹睿決定派出他的殺手鐧-司馬懿。
司馬懿率領四萬大軍到達遼東前線時,公孫淵派出部將卑衍和楊祚率軍屯於大遼河和遼河的交匯處陽燧,構築圍牆二十餘里,以抵抗曹魏四萬大軍。
司馬懿派出疑兵,向南移動,卑衍果然率大軍追趕。
而司馬懿卻親率大軍渡過遼水,直撲襄平。
卑衍聞訊後,明白自己上了司馬懿的當,不得不率軍回救襄平。
司馬懿率軍與卑衍大軍在襄平附近大戰,魏軍大勝,司馬懿趁勝利率軍進圍襄平。
在圍困襄平期間,天降大雨,司馬懿藉助水利,令船自遼水直達襄平,運輸兵力、糧草和武器。
雨停後,司馬懿命令大軍縮緊對襄平的包圍圈。
襄平已經被圍困一個多月,城內無多餘的糧草,餓死者不計其數。
城外又無外援,眼看勝利無望,便有遼東軍投降。
公孫淵無奈,便派人出去找到司馬懿乞降,司馬懿拒絕。
數日後,魏軍攻破襄平,公孫淵和他兒子公孫修率領數百騎兵向東南逃去,魏軍緊追不捨,最後在梁水附近斬殺公孫淵父子。
司馬懿進入襄平後為了震懾遼東,展開了大屠殺。
公孫氏政權中公卿以上官員全部被殺,全部將官和十五歲以上的兵民也全部被殺,襄平頓時成了一座雪城和死城。
血洗之後,司馬懿還命人把屍體碼在一起,築成所謂的「京觀」。
平定遼東之後,司馬懿還將遼東軍民悉數遷回中原,讓遼東謂之一空,防備更加空虛。
而胡人乘機慢慢滲入遼東, 通過藉助遼東這塊土地慢慢壯大,終於在西晉王朝內亂時,這些胡人趁火打劫,南下中原,從而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大災難。
司馬懿雖然平定遼東,讓遼東納入了魏國的版圖,統一了北方。
立下奇功。
但因戰後的一些舉措,使遼東空虛,造成胡人乘機進入遼東,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其對其錯不知大家怎麼看?
人生大贏家司馬懿,司馬仲達(下)
袁元上期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功魏,最終在與司馬懿的對峙中,因糧草不及不得不退兵。諸葛亮退兵後司馬懿料定此次諸葛亮回去後必定廣積糧草,不經過三年是不會出兵的。 果然3年後,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