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太宗繼位疑雲之「金匱之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事件中離奇死亡,宋太宗趙光義在大宋百姓質疑的眼光中上台。

之前已經說過,趙光義在整個事件中疑點甚多,他有機會對其兄下毒手,那麼他是否有動機動手呢?我覺得當然有。

那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原本朝廷內是趙光義和宰相趙普平衡的局面,而當973年趙普由於飛揚跋扈且中飽私囊被打倒後,大宋的政治平衡局面被打破,趙光義成了百官之首,爪牙遍布朝堂。

作為開封府尹,他還掌握了首都的行政治安大權。

趙光義日益做大已經讓趙匡胤感到嚴重的威脅,為了擺脫趙光義的控制,就在去世當年的三月份,趙匡胤曾經到洛陽巡邏,並且一度提出了要遷都洛陽,而一旦遷都洛陽成功,他就能另起爐灶,擺脫趙光義對首都的控制。

然而最終遷都的方案被擱置,趙匡胤被弟弟勸回了開封。

也許正是這次太祖遷都的努力讓趙光義感覺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如果下回太祖遷都成功,那麼自己多年的經營將付諸東流,因此他有可能迫不及待的動手了。

無論如何,趙光義已經上台成功,但是他始終無法擺脫人們的質疑,因此上台之初,他最迫切的就是要解決帝位合法性的問題。

於是在繼位不久之後,他就迫不及待的拋出了「金匱之盟」的說法,完美的解決了他帝位的合法性問題。

「金匱之盟」說的是這麼一件事,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眼見時日無多,她把趙匡胤和趙普找來,然後她問趙匡胤:「你知道我們老趙家是怎麼得到江山的嗎?」趙匡胤一直痛哭不止,沒有回答。

杜太后為此又問了一遍,趙匡胤才回答:「都要仰賴父母有德庇護我們家族,我們才能得到天下。

」杜太后搖搖頭說:「你說錯了,我們家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全都是因為後周世宗柴榮死的早,新登基的皇帝過於年幼,你才有機會推翻後周建立大宋,假如後周皇家有年長的皇帝,你是不可能有機會的。

你要記住,國家一定要用年長的君主來治理。

你將來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

」趙匡胤含淚同意了母親的要求,杜太后命令趙普把剛才的命令記錄下來,放在一個金色匣子裡面(也就是所謂的金匱),要求以後的大宋皇帝都要遵守。

「金匱之盟」確實順利的解決了趙光義帝位的合法性問題,但是這個說法依舊疑點多多,首先這個說法是由已經被貶官的趙普主動告訴趙光義的,此時他已經僅剩太子少保之類的虛銜而沒有實際官職了。

趙普作為一個經驗豐富並且聰明絕頂的老官僚,他當然知道趙光義此時最需要的是什麼,所以為了能夠再度受到重用,趙普絕對有動機幫趙光義編造一個登基的完美理由。

反正「金匱之盟」所涉及的人物,除了他以外其他兩個都已經不在人世了,死無對證。

並且「金匱之盟」的說法是趙匡胤去世6年後趙普才提出來的,這麼重要的事情沒在太祖去世當時提出,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其次,杜太后去世的961年,趙匡胤剛35歲,他兒子趙德昭已經11歲了,此時離趙匡胤去世還有一些年頭,杜太后怎麼能肯定等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仍然是未成年呢。

實際上,趙匡胤去世的時候,趙德昭已經25歲,趙德芳也已經17歲,無論由他們二人中的哪一位繼承皇位,均不存在杜太后所說的皇帝年幼的問題,趙匡胤完全不必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把皇位傳給趙光義。

趙德昭遺像

按照《宋史·魏王廷美傳》記載:「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

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也就是說「金匱之盟」定下的皇位傳承順序是,趙匡胤死後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給其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那麼趙光義是否嚴格執行了「金匱之盟」的約定呢?

趙匡胤死後第三年,趙德昭隨趙光義出征,平定北漢以後,趙光義想趁機收復被契丹占據的幽雲十六州,結果宋軍被契丹人打敗。

儘管如此,趙德昭還是提醒趙光義要及時賞賜之前平定北漢的將士,結果趙光義陰陽怪氣的回答:「等你當皇帝以後再進行賞賜也來得及。

」這一句話直接指責趙德昭有篡位的心思,趙德昭沒有辦法,被迫自殺來表明心跡。

兩年後,趙德芳也莫名其妙死去,從此太祖一脈已經完全斷絕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魏王趙廷美成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

而趙光義確實做出了讓趙廷美接班的姿態,比如,他讓趙廷美當了開封府尹,這就有讓他當儲君的意思。

一般在帝王專制年代,一旦某個官職被一位帝王當過,那麼這個職務就不能再隨便由其他人擔任,如果讓人擔任這個職務,就有讓他當儲君的意思。

開封府尹是趙光義當皇帝之前的一個職務,因此他讓趙廷美擔任該職務,確實讓天下人看到了趙光義有意在自己百年之後傳位趙廷美。

然而從公元981年開始,趙廷美就被趙光義以各種藉口一再貶職乃至流放,最終與984年死於流放途中。

趙廷美遺像

從趙匡胤976年去世,到984年趙廷美去世,不到十年時間,趙宋皇室所有可能的皇位繼承者都已經死去,只有趙光義和他的子孫一脈有合法的皇位繼承權了。

現在無論「金匱之盟」是真是假,趙光義都無需執行了。

其實「金匱之盟」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趙光義繼位合法性的問題,984年以後,它就已經不重要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代金匱之盟之謎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

金匱之盟——政治遮羞布而已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權力是勝者打扮的工具。——無名小子我們應該怎麼讀歷史?這是個問題。當然我沒有能力決定一個規則,更沒有資格對前輩們指指點點。雖然如此,小子無知無畏,願以一家之言,解讀出歷史的...

《金匱之盟》及趙匡胤趙光義

  從宋朝開始,史學界對於 <金匱之盟>是否真實爭論至今。根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母親)臨終時,向太祖問及他為何能得到天下身居帝位的原因,總結出由於後周「幼子當皇帝」,...

金匱之盟:一個母親的私心引發一連串悲劇

文/熊沾沾杜太后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和第二任皇帝趙光義的母親。一朝兩位皇帝都是自己的兒子,這在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年幼之時,有一次母親杜太后要帶著他們逃避兵災,就把兩個年...

金匱之盟事件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來源 據說在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