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乾的最缺德的一件事,不是臨幸小周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43戰|四攻太原(北宋)

戰爭概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

宋太祖趙匡胤及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發動了統一中原的戰爭,滅蜀,平後唐,並於公元968年到公元979年四度征伐北漢,最終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逼降北漢。

在經過五代十國的分裂後,重新統一中原。

將帥星數:★ ★ ★ ★ ★ ★ ★ 趙光義 潘美 楊業 郭進 耶律斜軫

精彩星數:★ ★ ★ ★ ★ ★

政治影響星數:★ ★ ★ ★ ★ ★

綜合星數:6.5★ ★ ★ ★ ★ ★ ☆

戰爭類型:難戰——先吃肉,填飽肚子養好力氣,再啃骨頭,趙家兄弟顯出了極好的耐心

「郭威,柴榮,對不住了!」趙匡胤在心裡最後一次這樣念叨,然後打開了門。

門外金澄澄的黃袍很耀眼,迷糊了趙匡胤的眼睛。

他知道以後的史書上,這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被皇帝」事件將永載史冊。

但此刻,他無法掩蓋心中的激動。

黃袍,那代表的是自古多少英雄豪傑的終極夢想。

黃袍披身,一個時代宣告來臨。


趙匡胤,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其高祖趙朓,做過唐永清、文安、幽都幾個地方的縣令;其祖趙敬則做過營、薊、涿三州刺史;其父趙弘殷在後唐時任曾典禁軍,後漢時任護聖都指揮使,後周時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右廂都指揮使、岳州防禦使,官位雖非顯赫,但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卻堪稱不倒翁。

趙匡胤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從軍。

他的運氣很不錯,投奔的老大叫郭威,就是後來的後周太祖。

那是一個戰亂紛紛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郭威的手下,趙匡胤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年輕的趙匡胤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做到了滑州副指揮使。

郭威當了三年皇帝就死了。

其子嗣在起兵反後漢的時候被後漢皇帝全殺了,讓其內侄兼養子柴榮撿了一個大便宜,柴榮成為了後周第二任皇帝後周世宗。

趙匡胤繼續跟著第二任老大南征北戰,在顯德元年(954年)的高平之戰後,立下戰功的趙匡胤升任殿前都虞侯。

顯德三年升為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後周軍界最顯赫的大將之一。

便宜撿到江山的周世宗柴榮堪稱文武全才的一代英雄,當初他繼承帝位後,立下了三十年人生目標規劃,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他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在任期間抗北漢、討後蜀、征南唐,後周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日益強大。


但上蒼並沒有給柴榮三十年的時間,他僅當了五年皇帝就逝世了,年僅三十八歲。

柴榮死前最大的兒子柴宗訓也不過七歲,為了穩固兒子的江山,他可謂是費了一番苦心,並做了一個影響歷史走向的決定——把當時威望頗高、掌握禁軍的大將張永德的兵權下了,換成由年輕士兵一步步爬升上來的趙匡胤來掌握禁軍。

面對柴家的孤兒寡母,掌握了後周軍權的趙匡胤沒有客氣,但方式卻很平和,沒有直接在京都起事,而是把部隊拉出開封城,營造了一個「被皇帝」的故事。

這是一次成功的和平演變,後來除了潞州(今山西上黨地區)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反叛外,從後周到北宋政權演變沒有造成大的流血事件,趙匡胤全盤承接了郭威、柴榮留下來的家底。

公元960年,趙匡胤稱帝,改元建隆,國號為宋,都開封,國土為後周的全部地盤,州一百一十一,縣六百三十八,九十六萬戶人口。

而與北宋政權並立的,南邊有南唐、吳越、南漢、南平、武平,西邊有後蜀、吐蕃、党項,北邊有北漢、契丹。

趙匡胤開始了柴榮所沒有完成的統一天下的征程。

在統一之路上,趙匡胤制訂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基本戰略。

被趙匡胤瞄上的軟柿子是南平和武平。

南平為朱溫部將高季興所建,擁有荊(今湖北江陵)、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是南方十國中實力最為弱小的,但因地處江漢一隅,國君也頗為識趣,誰都惹不起,對誰都稱臣當小弟,倒還維持了近五十年,堪稱五代十國史上不小的奇蹟。

武平為唐末武安節度使馬殷所建,被南唐所滅,後來其舊將周行逢復國,據湖南十四州。

乾德元年(963年),武平統治者周行逢逝世,其子周保全繼立,年僅十一歲。

部將張文表發動叛亂,周保全向趙匡胤請求援助。

趙匡胤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遂出兵助武平「平亂」,並「借道」南平,上演了一出「假途滅虢」的好戲,不到一年的時間,平定南平、武平,把北宋的勢力延伸到長江以南。

平定南平和武平後,趙匡胤的下一個目標是後蜀。

後蜀為唐末四川節度使孟知祥所建,據四川、漢中共四十五州,憑巴蜀漢中天險以自守,但其國主孟昶奢侈淫逸,政權腐敗,民心不穩。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發兵二路攻蜀:北路軍以王全斌、崔彥進為將率軍三萬出鳳州由嘉陵江南下;東路軍以劉光義、曹彬為將率軍五萬出歸州,沿長江西上。

兩路軍勢如破竹,於次年正月先後抵成都城下,蜀主孟昶開城投降。

北宋滅後蜀後,下一個目標是南漢。

南漢為唐末清海節度使劉隱所建,建都興王府(今廣東廣州),據有嶺南六十州,建國達五十年,傳位五帝。

開寶三年(970年)九月,趙匡胤派潘美、尹崇珂、王繼勛等將率十州兵大舉進攻南漢,宋軍避開五嶺險道直挺賀州,在南鄉(今廣西賀縣信都)設伏,大敗南漢主力,相繼攻克賀州、韶州,在韶州城下大敗南漢李承渥的大象軍,進逼興王府,南漢君主劉倀無奈之下只有選擇投降。

趙匡胤在開封為高繼沖、劉保全、孟昶、劉倀湊齊了打麻將的一桌人。

南方諸國只剩南唐。

南唐為十國吳將李昪所建,據州三十六,歷經三代,李璟、李煜均是文學造詣極高的詞人。

經濟和文化發展比較好,雖擁有三十萬大軍,但君昏臣庸,無獨一方的大將。

開寶七年(974年)十月,趙匡胤命曹彬、潘美為主將,領十萬水陸軍由荊南沿江東下,由採石架浮橋渡長江,圍困金陵,在金陵城下多次大敗南唐軍,最終於開寶八年十一月攻破金陵城,南唐後主李煜被迫投降。

趙匡胤終於可以把目光放回北方的北漢了。


公元951年郭威代後漢建立北周政權時,後漢開國君主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占據河東十二州,在晉陽建立北漢政權。

為和北周及北宋政權抗衡,北漢統治者劉崇及其繼任者劉承鈞、劉繼恩均選擇了向契丹依附,甘當兒皇帝。

對北宋政權威脅最大的,不是擁兵三十萬的南唐,也不是擁有巴蜀天險的後蜀,而是有強援在後的北漢。

在滅掉後蜀後,在戰略方面趙匡胤有動搖,他想趁勢先解決掉北漢,再南下收拾南漢與南唐。

開寶元年(968年)八月,趙匡胤派大將李繼勛、何繼筠、趙贊等率軍向北漢發起試探性進攻,一度攻到太原城下。

北漢主堅守太原城,十一月遼將塔爾率遼軍趕到,宋軍被迫撤軍。

次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決定親征,令曹彬、李繼勛作先頭部隊,攻擊太原;以韓重斌、郭延義部赴鎮、定二州;何繼筠部屯兵陽曲,阻擊遼部援軍。

趙匡胤自率主力,於二月二十七日由開封出發,自滑州(今河南滑縣)、相州(今河南安陽),越太行山駐潞州,於三月二十一日抵達太原城下,發起了第二次對太原的攻擊。

圍困太原長達四個月,但卻未能攻克。

遼軍在鎮定、二州和陽曲的援軍被阻擊,但很快又派出新的援軍。

無奈之下,趙匡胤放棄了第二次攻太原之戰。

兩次攻克太原不克,趙匡胤終於意識到北漢是一塊很難啃的骨頭,終於又重新回到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軌道,先行平定了南漢與南唐。


滅完南唐後不久,趙匡胤發起了第三次對北漢的攻擊。

這次的聲勢更為浩大,分兵五路,潘美、党進、楊光義、牛思進、米文義等大將分兵進攻後漢,各路大軍均進逼太原城下,對太原志在必得。

作戰最關鍵的時候,趙匡胤卻在壯年之際死於暴病(江湖傳聞其弟趙光義投毒),第三次攻太原功敗垂成。

北宋王朝的帝位沒有傳給業已成年的兒子,而是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沿承太祖的治國方略和對外政策。

公元978年,趙光義拘留了吳越王,逼其交出了兩浙十三州。

隨後,平海節度使陳洪進也獻出了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北宋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

公元679年正月,趙光義進行了北宋王朝對北漢的第四次征伐。

這是規模空前也是準備最充分的一次。

趙光義命潘美部率大軍直攻太原。

郭進率部在北石嶺一帶阻擊遼軍。

命田仁朗、劉緒負責各種攻城器材的保障。

趙光義親率一部在鎮州,牽制幽州的遼軍主力。

此時對遼援軍的防衛相當到位,遼軍的先鋒部隊均被宋軍所擊潰。

而此時的遼國人內部也矛盾重重,危機不斷,不得已終於放棄了救援北漢。

沒有了遼軍援助的北漢,頓時孤立無援。

四月,各部相繼趕到了太原城下,趙光義也率部趕到了太原。

北漢人外無援兵,沙陀人也厭倦了再為遼國的傀儡政權賣命。

五月初五,北漢末君劉繼光被迫開城投降。

除了遼人之前掠去的幽雲十六州,趙氏兄弟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


北宋的統一戰爭中,北漢讓趙氏兄弟付出的代價最大,雖然北漢僅有「戶三萬五千二百二十,兵三萬」,抵禦了擁有幾十萬雄兵的北宋帝國近二十年,不得說是中歷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能成就這個奇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太原城的堅固,二是遼人的大力援助。

對於趙光義來說,對於太原這座堅城他只能用恨之入骨四個字來形容。

平定北漢攻克太原後,趙光義認為太原的「龍氣」太旺,對自己趙宋帝國的基業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他幹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在攻克太原城後半個月,他派兵火燒太原城,將方圓四十里的晉陽古城毀於一旦,城中很多來不及撤離的百姓全部葬身火海,之後趙光義還嫌不夠,火滅後又引晉水和汾水淹晉陽,徹底將這座歷史悠久的堅城變為廢墟。

趙光義毀掉古晉陽城後,命大將潘美在離古晉陽城三十五華里許的汾河東岸建立了新太原城「降并州太原郡為『緊州軍事』 ,徙州治於榆次,用降低太原的政治地位來壓制龍城的「龍氣」,不僅如此,修築新太原城的時候,趙光義還把街道的格局別有用心的改為「丁字街」(有拔掉龍頭之意)。

在趙光義來看,太原這座城市和他的人民們的頑強堅韌和他帝國的整體氣質是不相符的,從「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整個帝國戰略出發,他們並不需要一座如此堅韌的城。

他不知道,百年後,他的帝國的命運同樣需要這座城的軍民來拯救。

當然,那是後話。

上一戰:黃巾起義紀律煥散亂放火沒技術含量,有位名將讓他們知道啥叫火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倘若不死,趙匡胤還敢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和秦皇、漢武、唐宗等史家公認的優秀帝王並稱,在於他結束了大唐滅亡後中華大地出現的又一次大分裂,即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是指自公元907年起到公元960年止,短短的五十四年間...

做開國皇帝指南:聊一聊趙匡胤的創業史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經歷了無比的繁榮之後,終於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大唐滅亡之後,群雄崛起,逐鹿中原。一些握有雄兵的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不已。在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後梁、後...

黃袍加身的將軍-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又以杯酒釋兵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祖,著名名軍事...

宋朝第一良將曹彬

曹彬(931-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先後奉職於後漢、後周、北宋,歷任成德軍牙將、供奉官、左神武將軍、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侍中、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