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兵敗徐州幸得賢士謀劃才能潛龍飛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三大宗師

盧植,字子干。

涿郡涿人。

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

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大儒鄭玄、名士管寧、曹魏大臣華歆的同門師兄。

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

後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

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任為尚書。

後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谷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

初平三年去世。

白馬將軍公孫瓚以及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為盧植門下弟子。

范陽盧氏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家族。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

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

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遊學歸里之後,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

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註疏,潛心著述。

黃巾起義爆發後,朝廷被迫大赦黨人。

解除黨禁後,朝廷當政者對鄭玄的大名已早有所聞,於是爭相聘請他入朝擔任要職。

但鄭玄求名而不求官,羞與外戚閹寺為伍,絕不願涉足仕途,乃屢拒徵辟,一心一意從事著書講學的學術工作。

中平二年,執掌朝廷權柄的外戚大將軍何進為了籠絡人心,首先徵辟鄭玄入朝為官。

州郡官吏脅迫起行,鄭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見何進。

何進為表示禮賢下士,對鄭玄禮敬有加,設幾、杖之禮以待之。

鄭玄為保其名士節操,拒不穿朝眼,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與何進相見。

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職就逃走了。

獻帝初平二年,黃巾軍攻占青州,鄭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亂。

徐州牧陶謙曾大破黃巾軍,境內比較安定,他聽得鄭玄到來,極為歡迎,以師友之禮相接待。

鄭玄把自己安頓在南城之山棲遲岩下的一所石屋裡,很少出頭露面,仍然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經典,注釋《孝經》。

鄭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當時孔融為北海相,對鄭玄特別尊崇,他一面為鄭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請鄭玄回郡。

建安元年,鄭玄便從徐州返回高密。

據《後漢書》本傳記載,鄭玄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大批黃巾軍,但他們卻對鄭玄十分尊重:「見玄皆拜,相約不敢入縣境」。

黃巾軍尊重士人,這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而鄭玄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在顛沛流離中非禮不動,也是他能夠獲得黃巾軍尊重的原因。

據《後漢紀·獻紀》,高密一縣,竟未受黃巾抄掠。

這一年春夏之間,袁紹之子袁譚率黃巾降兵攻北海,圍孔融於都昌(今山東昌邑),情勢萬分緊急。

益恩受父命率家兵前去營救,結果反被圍殺,時年僅27歲。

益恩死後,生有遺腹子,鄭玄因其手文與自己相似,取名叫小同。

獻帝建安二年,袁紹為大將軍,兼督冀、青、幽、並四州。

一次他大宴賓客,鄭玄應邀出席,在席上對一些所謂「豪俊」的提問進行了一一的答對,語驚四座,使賓客無不折服。

袁紹乃舉鄭玄為茂才,並表請鄭玄為左中郎將,但鄭玄卻毫不為之所動,一一予以婉拒。

獻帝建安三年,獻帝征鄭玄為大司農,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給安車一乘,所過郡縣長吏送迎。

鄭玄在家拜受後,便乘安車至許昌,但馬上又藉口有病,請求告老還鄉。

他雖然並未到任就職,但已經拜受此命,故世人稱他為鄭司農。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

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龐統聽說司馬德操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

到了穎川,正遇上司馬徽正在採桑葉,龐統便在車裡對司馬徽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絲婦女的事!」德操說:「您暫且下車。

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

從前伯成寧願耕作,也不羨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願住在以桑木為門軸的簡陋屋舍里,也不願住官邸。

哪有住在豪華的房屋裡,外出騎肥壯的馬,左右要有十幾個侍女侍候,才算是與眾不同的道理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嘆的來由。

雖然有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龐統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

如果不叩擊一下聲音洪亮的鐘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

」司馬徽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

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十分驚異,並稱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

公元198年,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精通儒家學說的人。

司馬徽客居荊州襄陽。

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經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大儒宋忠齊名。

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司馬徽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

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但沒有遇上知己。

」後來,劉表親自去拜訪司馬徽,並說:「人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話,這人只是一個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普通人一樣。

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關係甚密。

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並受到到司馬徽的賞識。

後來,依附劉表、屯駐新野的劉備前去拜訪司馬徽,並和司馬徽討論世事。

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的讀書人和見識淺陋的人怎麼能認清天下大勢呢?只有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稱得上是俊傑。

」劉備問誰才可以稱得上俊傑,司馬徽回答說:「諸葛亮、龐統」。

同時,徐庶也曾經向劉備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

薦過諸葛亮和龐統。

劉備便以諸葛亮、龐統為軍師中郎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好先生,你到底好在哪裡?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一小段水鏡先生的故事,就是在劉備在荊州劉表那兒,躍馬檀溪後,去了一個小屋子,見到了神秘的水鏡先生,指出了劉備屢戰屢敗是因為沒有一個好謀士,向劉備舉薦了徐庶,後來徐...

一代奇人謀士在三國中被稱好好先生

曾有人丟失了一頭豬,並說他家的豬正是他丟失的那一頭。她便把那豬讓給了這人。過了幾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他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他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連羅貫中、陳壽都不知道的三國史:水鏡補習班

現代社會裡,我們一般就是先接受義務教育,然後選擇渠道繼續升學或就業,如果想成為公務員就得通過國家考試,大體制度就是這樣。那麼,若我們身處在漢末三國,有哪些管道可以出人頭地呢?三國之前的兩漢,主要...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提出者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

諸葛亮這麼厲害,他的師傅又是何人呢?

諸葛亮這麼牛逼,他的教師到底是誰?高手們往往都有教師,中國古代名師有幾個,比如陳摶老祖,比如王禪老祖,比如鬼谷子。像諸葛亮這樣才智過人的人物,他的教師 首要,咱們就來說一說諸葛亮的身世,諸葛亮於...

他一生湮沒不彰 但卻是三國的幕後策劃者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劉備劉玄德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黃昏時分遇一牧童,因牧童引路,得見其師水鏡先生,夜宿水鏡莊。水鏡先生言劉備旗下無經綸濟世之才,推薦「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

水鏡先生——三國軍師的最牛外掛

三國之前的兩漢,主要便是利用來選拔人才的。簡單說,就是皇帝吩咐行政區長官挑選一兩個轄區內品學兼優的孩子,然後選到宮裡進行第二輪的「面試」,通過之後就能派遣官職。這樣的人才挑選方式看似沒什麼問題,...

解密諸葛亮因何從一介布衣走向人生巔峰的

諸葛亮在27歲前還是一名布衣百姓,在漢末這個特別講出身、重門閥的時代,他的家庭算不上名門望族。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生前的最高職務是泰山郡丞,大約相當於一個的副市長,而且去世得很早,對諸葛亮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