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影響三國局勢的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群雄割據以來,曹操一直是爭霸的主角,而其在北方的爭霸戰場也一直是鬥爭的中心,這種情況直到赤壁之戰才有所改變,爭霸的重心開始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且曹操也是三國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文武兼資,時人無出其右。

而官渡一戰,以弱勝強,實是決定整個北方格局的一戰,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場著名的大戰。

而後他統一北方,已然為後來三國局面的出現邁出了第一步,且為後來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三分天下這實力最

曹、孫、劉赤壁之戰(208),乃中古史上一大事。

曹勝則漢末二十年分裂之局,可復歸統一;孫、劉勝,則三國鼎立之形勢以成,戰爭再延長七十年。

且不論對錯功過,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確實是一手締造出了這三分局勢。

而他早年輔佐孫策平定江東,也是吳國開國立業的最大功臣。

孫權稱帝時就感嘆說:「非周公瑾,孤不帝矣。

」可見這第東吳第一人當數公瑾。

因為其未能像曹操,周瑜那樣對當時格局帶來決定性的改變,(夷陵一戰更決定了統一無法由蜀漢來完成。

)且其所創基業在三國中又為最弱(還有竊國嫌疑)故而他只能排名第三。

但他一生轉戰南北,一直處於當時割據鬥爭的前沿,「折而不撓,終不為下,」「雖顛沛陷難而信義愈明」誠然一世之雄。

雖不及前二人,但勝他人遠矣!

終其一生雖是守成之主,但他或聯劉抗曹,(有赤壁之戰);或聯魏拒劉,(有夷陵之戰)均獲大勝。

(能同時戰勝這當世兩大梟雄的又能有誰?)割據江東,最後終成帝業,曹操都不得不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

其雄才可見。

況吳越向來屬於蠻荒之地,自春秋吳越風雲後,自此江東才又一次成為歷史舞台的前沿陣地。

他是劉備死後蜀漢的實際統治者,在內政軍事等方面都有所建,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和北伐都鞏固了蜀漢政權,延長了三國的局面,是三國後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但他的功績在後世確實被誇大了,在《三國演義》中更是成為一代「智聖」。

其實觀其一生,雖數次北伐,但都無功而反,只是東支西絀,搞搞拉鋸戰而已。

他最大的貢獻自然是逐步掌握了曹魏的政權,讓他的子孫最後奪位當上皇帝。

而最值得稱道的自然是在五丈原拖死了諸葛孔明。

西晉始作俑者,且平亂孟達,公孫淵等舉措都相當漂亮。

不用說,在群雄割據時期,他是不多的風雲人物,依靠父親留下的幾千人馬打下東南大片河山。

一生未曾敗績,曹操都嘆:「獅兒難與爭鋒」可惜其英年早逝,不然……當然,歷史不容假設,但以其吳國始創者的身份,在此居一席之地實不為過。

孫策的女婿,一代梟雄劉備就敗亡於他手,他指揮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使三國進入後期的關鍵,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

他在內政方面也是好手,堪稱吳國的諸葛。

也是後期維繫吳國大局的關鍵人物。

說他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他首創的益州基業,這是後來劉備建立蜀漢帝國的根本。

然而他的手段不止如此,漢中的割據勢力張魯就是他一手扶植的。

而其他大小割據勢力都和他有關聯,為什麼這麼說呢?漢末管理地方的本是刺史,但劉焉卻進言將它改成了壟斷軍政經濟大權的州牧,而後幾個宗親大臣各拒一州,才有了後來的軍閥混戰。

而他則占據了據說有帝王之氣的益州,這才有了蜀漢基業的雛形。

他雖然不是曹操的親信,但在各次戰役的策划上都出力不少,更重要的是他曾先後早先成效力多人,早先事董卓,作亂京城,後來煽動李,郭二人造反,致使漢室的威望徹底掃地。

後來又在曹袁關鍵之戰時讓張繡站到曹操一邊。

官渡又提出四勝原則,可以說官渡之戰貢獻最大是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10大人物真正死因:周瑜不是被氣死的?

三國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時代,歷來被很多小說、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但是,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很多人物被演義化,小說化,而關於他們的死因更是被神話了。那麼, 這些真實的三國人物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