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三國里的十大決定性戰役,赤壁之戰僅能排第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十大戰役,是指發生在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十次改變歷史進程、決定歷史人物命運的十次具有轉折性的大戰。

這十大戰役分別為:北方統一戰、江東統一戰、益州統一戰、南郡之戰、荊州之戰、入洛之戰、夷陵之戰、西陵之戰、合肥之戰和赤壁之戰。

先來就來說說這十大戰役吧:

1、北方統一戰

以聯盟軍分裂,公元191年曹操引兵入東郡起始。

北方統一戰是由多個戰役組成的,濮陽之戰、內黃之戰、兗州之戰、封丘追擊戰、徐州之戰(一)、徐州之戰(二)、兗州之戰、定陶之戰、鉅野之戰、兗州之戰續、、雍丘之戰、梁之戰、淯水之戰、蘄陽之戰、湖陽之戰、舞陰之戰、安眾之戰、沛之戰、徐州之戰(三)、射犬之戰、徐州之戰(四)、徐州之戰(五)、白馬之戰、延津之戰、汝、穎之戰、汝南之戰、官渡之戰、倉亭之戰、東海之戰、冀州之戰、平陽之戰、葉之戰、黎陽之戰、毛城之戰、邯鄲之戰、鄴之戰、南皮之戰、幽州之戰、并州之戰、淳于之戰、白狼山之戰。

北方統一戰共歷時十六年,最終曹操一統北方,為魏國立國戰,且戰次多,占地廣,為後來全國統一貢獻最多,故排名第一位。

驚險萬分,有勝有敗,但是曹操基礎雄厚啊,而且個人堅韌不拔,一統北方,可惜的是,曹操有多次機會完全可以一統天下,都被自己放棄,實乃可惜可嘆,真是命不歸曹。

2、江東統一戰

以脫離袁術,公元195年孫策行至歷陽起始。

江東統一戰經歷了橫江之戰、當利之戰、牛渚之戰、秣陵之戰、梅陵之戰、湖孰之戰、江乘之戰、曲阿之戰、由拳之戰、固陵之戰、東冶之戰、反袁術之戰、群賊擊破戰、海西之戰、丹楊七縣平定戰、陵陽之戰、勇里之戰、麻保之戰、皖之戰、彭澤之戰、流沂之戰、沙羡之戰、豫章廬陵平定戰、匡奇之戰。

孫策之江東統一戰,為吳國立國戰,起始弱而崛起最快,可位據第二。

之所以排在劉備益州統一戰之前,也是這個原因,劉備攻益州時有「荊州後盾」,起初發兵就達到數萬人了。

而孫策差多了,只是幾千人馬,故掃平江東的難度更大。

縱觀孫策一生,無一失敗,堪稱開掛人士,手下能臣武將絲毫不遜於曹操,且絕大部分都是能文能武,可見孫策之個人魅力如何,可以說孫權一生基本都在吃孫策的老本,如果孫策不死,估計就沒劉備什麼事了,和曹操的爭霸不可說,至少孫策比曹操年輕多了。

3、益州統一戰

以劉備進入益州,公元211年厚樹恩德以收眾心起始。

共經歷了綿竹之戰、雁橋之戰、江州之戰、江陽之戰、犍為之戰、巴西之戰、德陽之戰、雒城之戰、成都之戰、葭萌之戰、益州之戰、固山之戰、馬鳴閣之戰、廣石之戰、定軍山之戰、漢中之戰。

益州統一戰共歷時八年,以曹操最終退出漢中屯兵長安為終點。

劉備之益州統一戰,為蜀國立國戰,排名第三位;劉備的一生稱得上是絕對的梟雄,能屈能伸,城府心機之深罕見;而且劉備的起步是最差的,曹操不用說了,曹家夏侯家的人才就占了三國的幾分之一了;連孫策都有孫堅留下的人才輔助,還有好機油周瑜這個BUG;劉備起家就關羽和張飛這兩個被誇大了的武將,一個像樣的謀臣都沒,實在太艱難了。

4、入洛之戰

入洛之戰是孫堅的舞台,以孫堅北上討董開始。

於長沙起兵,北上殺荊州刺史王睿;至南陽殺太守張咨;魯陽之戰退董兵;梁東之戰被徐榮擊破;陽人之戰破破胡珍、呂布,斬華雄;決戰!皇陵之間,孫堅大破董卓;入洛,宣陽門之戰,孫堅又破呂布。

孫堅之兇猛,堪稱三國之最,可惜各種武將排行榜從未將孫堅排入,實乃小看了這位猛虎,可惜的是,孫堅的忠國,導致晚年淒涼,本來可以據荊州的也讓給了劉表,後來「無家可歸」,無奈「賣身」袁術,為其開疆拓土,到死也沒能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什麼,就一玉璽和八員虎將;也幸虧孫策神勇絲毫不遜孫堅,一生無一敗績,打下了江東偌大領土,如果不是死的太詭異,極有可能完成一統。

5、荊州之戰

排在第五位的,應該屬呂蒙的荊州之戰,招招攻心,步步奇襲,兵不血刃,且此戰對吳、蜀兩國影響巨大。

在此不談別的,就說說這個「目光短淺」的問題。

哎,說N遍的老話題了,可憐的子明……

(1)《三國演義》的必貶。

在「擁劉貶曹孫」的文學作品中,呂蒙本就該遭到貶低,因為他是吳國的優秀統帥,故《三國演義》將其大量史實事跡忽略。

除其身份註定遭貶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功績。

跨荊益據漢中,是蜀國最強盛的時期,然經呂蒙偷襲之後,劉備喪失荊州,實力大損。

《三國演義》豈會善待他?

(2)「神話關羽」的攻擊。

史實關羽是因其性格弱點,而敗給呂蒙的攻心和奇襲,故「神話關羽」的文學創作,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鬼魂附在呂蒙身上,將其咒死。

文學的發泄果然令人目瞪口呆。

(3)「破壞聯盟」的指責。

當今而言,無論是拿《三國演義》說話的文學愛好者,還是拿《三國志》說話的史學教授,大部分都說呂蒙戰略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偷襲荊州殺關羽,破壞孫劉聯盟,間接導致東吳兩面受敵,險些亡國。

持以上觀點者,完全是站在劉備的角度上,忽略了東吳取荊州之前的危急(無發展空間、借地又多出一個敵人)和取荊州之後的結果(並未兩面受敵,也並未亡國,反而開三大防區,完成長江防線,勢力猛增,可以談「天下三分」了)。

呂蒙之文韜武略在陸遜之上,成長起來的呂蒙,不比周瑜差多少,但是,呂蒙可惜的是人生就只有一場舞台,白衣渡江之後便英年早逝,可惜了這麼一員完全屬於孫權的大帥之才,有謀略、有大局觀、還是武將、學習能力極強。


6、夷陵之戰

這是陸遜的舞台,真是感嘆江東多才俊啊!從已知的孫堅到後來的陸遜,還有很多三國演義中幾乎打醬油的真實歷史上卻是頂級大才的一群人,比劉備富有多了。

夷陵之戰表面看來是復仇,實際是為了拓展戰略空間,失去了荊州蜀漢集團只能蝸居漢中,將再無問鼎天下可能性。

劉備也是夠悲催的,被曹丕耍,舉國之軍也就八萬(但裴注《傅子》有載,陸遜大破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傅子》可信度很高,其作者傅玄生於217年屬三國時期,比陳壽大十六歲,年代更近。

)然後被陸遜輕鬆的就火燒連營了,然後連戰連敗,最後自己都死在了白帝城。

如果說荊州之戰是斬了劉備的爪子,那夷陵之戰就是拔牙了,蜀漢集團成了一頭沒有爪子和牙齒的病老虎。

7、濮陽之戰

濮陽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最重要一戰,其戰略意義及政治影響甚至超過了官渡之戰以及河北討伐戰。

濮陽之戰是一場實力相當的戰役,其戰況激烈,典故甚多,是三國的一大重要戰役。

因為《三國演義》只是小說,所以呂布成了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可是如果真是如此的話,張邈、陳宮會輔佐呂布造反?

但是,呂布的智商也不會高的逆天,而且雖然武功高強,但也是性格暴虐,所以濮陽之戰的結局就是呂布出城迎戰,曹軍許褚、典韋、夏侯憞、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共戰呂布,呂布不能支,撥馬回城。

城中田氏恨呂布暴戾,投降曹操,將門關閉。

呂布不得回城,只得率殘軍向東南逃去,降奔徐州劉備去了。

這場戰役最精彩的非兩大頂級軍團的對陣了,一個是高順的陷陣營,一個是曹純所率的虎豹騎,最終兩大頂級軍團勢均力敵,但是由於呂布這方的失敗,導致陷陣營的消失。

8、西陵之戰

司馬家占了魏國後又吞併了蜀國,國立鼎盛,完全蓋過了吳國;而此時的吳國,君主已經變成了孫皓同學,這貨有多暴君,自行百度,不詳說。

但是就是在極大的實力對比面前,江東的再次展現了神奇的魔力,出來了一個叫陸抗的天縱之才,其軍法謀略,領兵能力和敵我雙方的心理把控能力,都讓無數人汗顏。

最終的結局是攻破西陵,晉兵撤退。

9、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打破了孫權北上的野望,也成就了張遼這員智勇雙全的猛將的絕世威名。

雖說正史寫明了孫權軍十萬,《資治通鑑》也抄上了,又黃初六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但偶還是懷疑這個數字……若是小說演義還好,然而此在正史上出現,結合當時東吳實際情況,有些不可思議。

個人認為(只是推測,證據不足),魏詔書向來能吹,比如222年夷陵之戰結束沒多久,由曹魏發動對吳大型戰役,三路大軍南下。

後下詔做總結性發言,就吹的一塌糊塗,與正史嚴重矛盾……陳壽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考據的情況下,直接採納曹丕詔書「吳軍十萬」的說法。

10、赤壁之戰

儘管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里很出名,非常出名,諸葛亮羽扇綸巾,風度翩翩,什麼草船借箭,什麼借東風等等,玩弄周瑜和曹操於鼓掌之間。

可是,事實上,赤壁之戰的總督,是周瑜,總的來說,是周瑜為主,魯肅為輔,基本就是吳國對抗曹魏,劉備當時的實力,也就打打醬油而已。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赤壁之戰,在史書上,其實很稀疏平常,還不如官渡之戰,但由於這裡面有主角光環籠罩的諸葛亮,所以赤壁之戰成了《三國演義》里最輝煌的戰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