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不該有爭議的五位人物:華佗、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不僅僅在於他的神秘,而是同樣一個人,同樣幾段史料,人們對於一個人卻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而更加有趣的是,隨著時代的不同,人們對於一個人的看法會出現更大的分歧。
比如說曹操,還是在當時就有「漢相」還是「漢賊」的爭議,稍後到了元明時期,戲曲舞台上給曹操塗上了一張大白臉,從此凡是有這樣一張臉的都是奸臣。
然而,史家卻不得不正視他的歷史作用,《三國志》作者要把他的經歷寫成「紀」,而貴為皇帝的劉備、孫權也只能是「傳」。
現如今,寫曹操的文章更多的說他文韜武略,唯才是舉,大有為曹操徹底翻案之趨勢,但也不乏繼續否定之言論,如他的屠城、好色以及誅殺文人等等。
不用說,圍繞著曹操的爭論不會就此而至,爭議恐怕還會繼續下去。
但是,在如今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敲打著鍵盤出來說上幾句,因而使有些本不該具有爭議的人也產生了爭議。
且看三國時代最不該具有爭議的幾個人物。
當然,由於《三國演義》的存在,小說和正史里的人物有些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周瑜,一個是「心胸狹隘」,一個是「氣度恢弘」,這也讓只看過小說的人無端產生了爭議。
儘管《三國演義》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但我們所說的爭議人物,不涉及小說中的人物,因為小說里給出的場景、情節和人物行為是另外的一種特定條件,它決定了「那一個人」不是「這一個人」,因而不能放在一起討論。
所以,下面所有的人物都不是指的演義里的人,我們只討論歷史中的人物。
陳宮是不是義士
陳宮是曹操手下謀士,當時的謀士都有軍職,曹操東征陶謙,給陳宮留下了一部分軍隊留守東郡。
在此期間,陳宮策動陳留太守張邈背叛,還把有名氣無地盤的呂布迎接而來做了首領。
陳宮為什麼背叛曹操?有人認為是由於曹操殺了兗州名士邊讓,陳宮要為邊讓報仇。
果真如此,陳宮背叛無可厚非,但他接下來的行為還仍然是一種義舉嗎?
如果說,陳宮策動張邈脫離曹操是為了自立,成為「人中豪傑」,這還有情可原,但為什麼要把呂布迎接而來呢?呂布是當時天下臭名昭著的反叛小人,陳宮迎接了這樣一個人前來就是為了報仇嗎?
假如僅僅是為了報仇,陳宮為什麼不依附更為強大的劉表或者袁術呢?尤其是袁術,他既有當皇帝的野心,又和曹操不和,投靠這樣一個人,不是更為直接和實用嗎?
不是我們在為陳宮找出路,呂布被曹操打敗後,張邈就是要到袁術處請求救兵,只是為部下所殺才沒有成功,而陳宮後來也想過脫離呂布投奔袁術。
陳宮背叛曹操,是曹操對他不好嗎?肯定不是。
曹操東征陶謙,留下一部分軍隊給陳宮,在那個有兵就是草頭王的三國早期,這該是一個多大的信任!用呂布老婆的話說就是,曹操對待他陳宮,就像是對待自己剛出生的兒子。
三國時期,戰場上失敗投降他人的武將不少,但像陳宮這樣的高級軍政官員主動改換門庭的卻是少之又少,尤其是換了一個主子還要再換一個。
說到底,陳宮不過是和呂布一樣,就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根本就不是什麼義士。
那麼,他為什麼要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呢?
這是因為,此時的曹操,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人員班底,武將有自家的弟子,謀臣還有一個荀彧,另外還有一個謀略行政都很不錯的程昱。
尤其是荀彧,無論是才能還是資歷,陳宮都無法和他相比,在這個人面前,陳宮自知道永無出頭之日。
但陳宮又是一個要當官就當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官的人,而呂布手下沒有謀臣,正好適合他的這一標準要求。
再看看當時周邊有勢力的諸侯,如袁紹、劉表、孫策,哪一個手下又有陳宮的位置?像張邈這樣的諸侯,策動他脫離曹操,用他的人馬可以,想擁戴他自立為王,陳宮還真看不上。
那麼,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
一切只因為曹操,只要曹操沒有脫離「反派」的角色,總會有人把他當成為義士。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為了貶曹操,陳宮既不會成為義士,也不會有任何爭議。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他不過是一個不忠不孝之人,就應該被處死。
陳宮死前僅有的這點點自知之明,或許也是他成為爭議人物的原因之一吧!
魏延是不是反叛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於五丈原,臨終前留下遺囑,安排大軍撤回國內。
諸葛亮的遺囑是和楊儀、費禕、姜維等人說的,魏延不在身邊。
但諸葛亮安排魏延斷後,同時表明,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則大軍自行先發。
當楊儀派遣費禕去試探魏延是何反應時,魏延果然提出,要留下來繼續作戰。
楊儀只好整軍待返,魏延氣憤不過,率先一步返回。
魏延沿途燒毀了閣道,還在褒谷口設兵阻擋楊儀進入國內。
結果是王平(又名何平)一戰魏延軍潰敗,魏延和很少幾個人想逃亡,被馬岱追上斬殺。
後來被蜀國誅滅三族。
《三國志》說魏延不向北投降魏國,目的是殺掉楊儀,希望自己代替諸葛亮,並不是想背叛。
所以這千百年來,對於魏延是不是背叛就是爭議不斷。
實際上,這種背叛指的是叛國,而現在往往是把叛國投敵和內鬥亂軍混為一談。
我們不必要糾纏於諸葛亮讓魏延斷後是料定他要造反還是對他的一種信任,也不必計較他和楊儀的誰是誰非,只要問一句,將刀槍對著自家的軍隊,這是什麼性質?所以說,魏延是不是叛亂的爭論,可以停止了。
劉禪有沒有能力
劉禪這個人早先沒有爭議,一句「樂不思蜀」就把他給定性了。
有爭議是最近的事情,就是說劉禪是不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
如今說劉禪有能力大概有這樣一些理由:諸葛亮死後不設丞相是一種創舉;諸葛亮死後蜀國又延續了三十年;投降魏國使百姓免遭殺戮;「樂不思蜀」是一種政治智慧,從而保護了一大批蜀國官員。
實際上,這些說法如果不是為了賺眼球,就是要語出驚人,把原本沒有爭議的事情硬扯出來拉扯一番。
諸葛亮死後不設丞相,魏文帝曹丕早就這樣幹了,不是什麼創舉。
諸葛亮死後,蜀國所以能夠延續多年,主要是魏國內部多事,而東吳也是把中原看成是國之中心,這才讓蜀國有了喘息時間。
當司馬氏完成了對曹魏政權的完全控制之後,蜀漢國這個潰爛的膿包,真正是彈指即破,這樣一個國家的皇帝,有什麼能力可言!
至於投降,自古就是匹夫不齒,何況是一國皇帝!
至於說使百姓免遭殺戮,為什麼不在魏國軍隊剛進入時有條件投降?當軍隊進入都城,這些兵士連自己的將軍都敢殺,普通百姓又怎能避免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更何況,劉禪以及譙周等一班高官,在論證了除了投降根本就沒有更好的出路才做出的決定,有哪個想到過百姓?至於那句「樂不思蜀」,根本就不是什麼政治智慧,自己玩一番語言文字遊戲可以,可千萬不要貶低司馬昭的智商。
除了那些攛掇投降的官員,蜀漢國抵抗的官員家庭,也就是一個諸葛亮的後人還沒有徹底毀滅,原因是諸葛亮父子兩代忠心為國,司馬氏為了樹立一個忠孝的典型,這才給了諸葛亮的孫子一個縣令噹噹,這和劉禪的「樂不思蜀」又哪來的丁點兒關係?
這個人身上的爭議,只能讓人無語。
趙雲是不是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是小說用語,但由於《三國志》把趙雲和關、張、馬、黃放到了一卷當中,所以很多人就把這當做是真實的依據了。
劉備自稱漢中王,封了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大將軍,這是一個王能給與部下的最高軍職,不能有五位。
在這四人當中,黃忠排位最末,但仍然「與羽等齊位」,就是在職務上和關羽一個級別,只是在爵位上低一級,為關內侯,其他三人為亭侯。
劉備當皇帝,關羽、黃忠已經去世,張飛、馬超進封為鄉侯,趙雲沒有被封侯。
三國時期,諸侯為了籠絡人才,給人封侯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趙云為什麼就不能得到封侯呢?這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封侯的問題。
當時天下,雖然被封侯的人有點兒泛濫,但有一條不變,那就是有大功才能封侯。
到劉備當了漢中王,龐統被追封為侯,法正的兒子都被賜爵為侯,到劉備當了皇帝趙雲還不被封侯,趙雲憑什麼會是五虎上將?
至於《三國志》把趙雲和關、張、馬、黃放到了一卷當中來寫,只是說明他們是一類的人,但並不能就此認為他們就是一個級別的人。
華佗應不應該要官
華佗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神醫,現如今說哪裡出了一位神醫,人們一定會嗤之以鼻,但說古代的華佗是神醫則不會有人反對。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三國時期最有名的醫者,卻被曹操殺了。
曹操得了一種頭風病,只有華佗能治,因此被曹操留下。
華佗以妻子有病為由請假回家,逾期不歸,曹操多次寫信派人督促都不動身。
曹操發怒,將華佗殺了。
曹操認為:「華佗的確能治此病。
但他是個小人,在養著這個病,是想依此自重,我即便是不殺了他,最終他也不會給我治好。
」
華佗本來是個士人,後來以行醫為業,因此而常常自己懊悔。
根據這些情況,可以看做是華佗所以沒有給曹操徹底地治好病,就是在向曹操要官。
有人認為,華佗該一心一意研究醫學,不應該將心思用在官場上,何況官場之險惡也不是他能應付得了的。
實際上,我們不應該用現代人的觀念來詮釋古代人的行為,在古代,行醫者的地位是很低的,低到可以稱之為「賤」那種程度。
在曹操眼裡,華佗就是「鼠輩」,即便是給他講情的荀彧,也說華佗的本事是「術」,和當官的人的「道」、「義」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就是寫《三國志》的陳壽,也是把他列在《方技傳》當中。
再說收入,華佗為什麼不把妻子一起遷到許都?就是他根本養不起。
假如華佗是個縣令,他至於把老婆孩子放在老家嗎?
東吳也有一個懂得醫術的人,叫做虞翻,呂蒙稱病返回建業時,就將他帶在身邊,可見這個人醫術還不錯。
但是,這個人是個另類,專門給領導人挑刺,所以一直混得也不算好,有實質的官銜也就是富春縣長和騎都尉。
但這個人通易經,會打卦占卜,又因為有這麼一個官職,混的比華佗那是強多了!當孫權要親手殺了他的時候,有一個大臣勸孫權,說酒後殺「善士」,天下誰人知道虞翻有罪?
所以孫權後來只將他流放而沒有殺他。
即便是流放期間,人家老婆孩子也跟著,不用說,人家養得起。
還有,虞翻有十一個兒子,其中有四個官至太守以上,一個醫者的兒子,能進入官場嗎?
所以,不要責備華佗想要一個官當,在那個官本位的時代,曹操為什麼就不能給他一個現代秘書一類的官職?後來他的兒子曹沖病重,曹操眼睜睜地看著他死了,這時候曹操後悔了。
我們的心情和他一樣,只能是說一切都晚了。
無論是應該有的爭議還是不該有的爭議,為什麼發生在東吳人物身上的較少呢?
正所謂愛之深則恨之切,東吳這個政權,除了孫堅、孫策兩位創業者,孫權、周瑜之後少有人讓人愛之深者,所以這該不該的爭議幾乎就沒有了。
有爭議說明了歷史的神秘,爭議的過程也就是揭秘的過程,而揭秘的過程本來就是令人興奮的一件好事,但要依此兜售一些自以為是的噱頭,則只能是讓璀璨的歷史缺失了美感。
三國演義10個虛構事跡背後真相,關公好女色?魏延反叛子虛烏有!
桃源結義: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三國懸疑之五:陳宮算不算是義士
陳宮是曹操手下謀士,當時的謀士都有軍職,曹操東征陶謙,給陳宮留下了一部分軍隊留守。在此期間,陳宮策動陳留太守張邈背叛,還把有名氣無地盤的呂布迎接而來做了首領。陳宮為什麼背叛曹操?有人認為是由於曹...
三國里的小人物,因勸劉禪降魏被封候,三國志作者也放水了
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有個謀士叫譙周,俗話說你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不得不認識譙周。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建立的大功臣,在劉備託孤之後,對蜀國的大業也付出了很多,是忠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誰是三國第一神將?三國十大武將排名誰是第一
NO1、三國第一名將趙雲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將軍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長坂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
三國戰神趙雲死前說了2個字,劉禪無地自容,諸葛亮羞愧難當
叱吒三國,白袍小將,一桿銀槍,大喝一聲:某乃常山趙子龍,嚇得敵軍瑟瑟發抖。小編說起趙雲,很多小夥伴都會惋惜不已,為什麼呢,常山趙雲趙子龍,出山就為劉備打天下,走上復興偉大漢室的不歸路,可憐一代將...
三國的男人:女人最想嫁的是?
縱觀名著中的男人,水滸男人氣質草莽,紅樓男不是脂粉氣太重就是不乾淨,西遊男人……雖說豬八戒會是好老公,但更像一個調侃。只有三國赤壁當中,個性鮮明的美男數不勝數:曹操式的壞男人,劉皇叔式的厚黑男,...
三國死得最慘的五位大將,蜀國占了四人,第一毫無爭議
三國大概是我國歷史上人氣最高的一個朝代。提起三國,總會讓人們不由得就會感到渾身熱血沸騰,非常嚮往。然而每當想到那些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的結局,總會讓人唏噓不已。今天我們就來細說一下三國結局最悲慘的...
蜀漢爭議最大的三大名將,一個不被重用,一個被含冤而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我們慢慢的探索這段歷史的一切真相,然而,時代久遠,卻總有讓人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三國時期的名人,就備受爭議,隨著時代的不同,人們對於一個人的看法會出現更大...
諸葛亮不被劉備信任,也坑死了魏延和關羽
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為何一個足不出戶,且沒有信息來源的書生,在這樣一個政局動盪,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能夠對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認知。他到底是為什麼能有這麼...
劉備託孤,迫使諸葛亮北伐,夢三國臥龍的北伐使命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
關於三國歷史的10個錯誤認識,你是否中招?
在我國的歷史中,三國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熟悉的歷史時期。羅貫中先生著的《三國演義》讓「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一故事深入人心,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和你侃一段三國故事。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