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在張飛死後只說了四個字?這是某些人偷梁換柱忽悠讀者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流傳起了這樣一種說法: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暈倒在地,聽到張飛死訊,只說了「噫!飛死矣。

」四個字。

看起來好像某些目光敏銳的人發現了「劉備重關羽而輕張飛」,並因此衍生「劉備與諸葛亮合謀害關羽」、「劉備與諸葛亮合謀害張飛」的陰謀論。

出這雖然不是瞎編,但卻是偷梁換柱:用《三國演義》里的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而痛哭流涕來對比《三國志》里張飛被殺的反應。

要是按照同一本書的記載,我們也可以說:關羽死後劉備一聲不吭,張飛死後劉備卻大驚失色,痛心疾首蹦出四個字。

這個其實是一些自媒體「作者」為了博眼球而忽悠人。

我們先來看看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關於關羽的死亡,是這樣的記載的: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追諡羽曰壯繆侯。

而關於張飛之死的記載是: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

」追諡飛曰桓侯。

而《蜀書·先主傳 》的記載是: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

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關於張飛的記載更簡單:「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

那麼「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暈倒在地,為何聞聽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這種說法為什麼還有人相信呢?這就是某些人「忽悠神功」的高明之處了,因為《三國演義》確實記載了「玄德聽 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

」「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

」這些描寫確實能讓人感動並且記憶深刻。

人就是這樣,經歷了關羽死亡的大悲傷之後,再遇到張飛死訊,就有些不忍看下去了,所以劉備的悲傷就被忽略了,這也給某些人以可乘之機,用《三國演義》里的關羽去比《三國志》里的張飛,好像劉備對張飛的死早已預料,甚至還衍生出了「劉備與諸葛亮合謀害關羽」、「劉備與諸葛亮合謀害張飛」,這就純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拋開劉關張多年「義·雖君臣,恩若父子」的戰鬥情誼不說,就是為了害死關羽而丟掉荊州,那也只有瘋子才幹得出來。

最後我們來看《三國演義》里劉備聞知張飛死訊的表現:「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

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

」「先主哀痛至 甚,飲食不進。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可能已經明白了,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關羽張飛死後,劉備都是哭得暈倒在地飲食不進,而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關羽死後劉備一言不發,張飛死後劉備卻大驚疾呼「噫!飛死矣!」

而造成史書中關羽死後劉備一言不發的真實原因很簡單——史書記載會儘可能簡略,如果總是記載某個人喜怒哀樂,那就是報告文學,而不是史書了;至於記載張飛死後劉備的四個字,那是為了證明劉備有先見之明,他曾勸告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而事實上,無論是關羽還是張飛的犧牲,劉備都同樣悲痛欲絕,而且跟自己的親大舅哥孫權不死不休,寧肯打光自己的家底,也要為關羽張飛報仇,而陰謀論者用一點點小小的伎倆,就忽悠讀者諸君相信「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暈倒在地,聞聽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這其實是標題黨慣用的伎倆,舉報其文題不符或者與事實不符就可以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子龍如何從歷史走向文學

123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曹麗芳 常山趙子龍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勇冠三軍、忠心護主,而且英武瀟洒,冷靜沉著,是劉備集團不可多得的常勝將軍。人們這些印象的來源,除了少量的民間傳說...

《三國演義》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張冠李戴的錯誤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對其中的典故也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來,但是演義畢竟屬於小說,許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造的,更有一些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情節。筆者本次...

曹操孫權劉備他們相互見過面嗎?

我們知道曹操 劉備和孫權分別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開創者,在三國時期三人之間有過多次精彩的較量,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互相博弈才讓三國的故事更加精彩。這三個人的關係其實也並不是一直是敵對的,他們之間時而...

三國里的這些,你確定知道?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我們自然十分的了解,就比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大意失荊州等一些典故至今我們還是耳熟能詳,但你所知道的三國真的是這樣嗎?「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