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中的人,除了趙匡胤死得蹊蹺之外,其他人下場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這首詩說的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

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改朝換代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平常。

但宋王朝的開創成本卻是最為低廉的,與其它王朝建立的殺人如麻、血流漂杵一比較,趙匡胤建宋簡直稱得上是溫情脈脈了。

即便是成本低廉,但宋王朝卻享國祚三百餘年,所以如此與其對待臣下寬容,沒有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有關。

歷史上王朝開創者在政權穩定後,都會大肆屠戮功臣,做出兔死狗烹的事情來,趙匡胤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在談笑間用財富完成了對權力的贖買,追隨他陳橋兵變的人都得了善終。

因有此祖蔭庇佑,後世兒孫得享國祚三百餘年。

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時,鼎力支持他的幾乎全是與他出生入死、共患難過的兄弟。

年青時候的趙匡胤曾行走江湖,利用結義的方式,結識了一批生死與共的兄弟。

隨著他在後周軍中地位的提高,逐漸地把這些兄弟們安排進入了軍中要害部門擔任職務。

在不斷向軍界滲透的同時,也在身邊網羅了一批幕僚。

這些人組成了趙宋肇基的文武班底。

陳橋兵變幕後策劃組織者是史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趙宋開國,趙普歷仕太祖、太宗兩朝,三度出任宰相,壽終正寢。

趙匡胤率軍北征的先鋒官是大將慕容延釗,趙匡胤殺了個回馬槍,發動兵變時,慕容延釗並沒有停止行軍,而是一直向北進發,率兵前行。

趙匡胤立國後,慕容延釗居功至偉,官封殿前都點檢;大將潘美,在宋太祖一朝深得寵信,開寶三年官至行營都部署,曾率軍平滅南漢。

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的統一立有殊勛。

後與宋太宗結為兒女親家,其女嫁宋真宗為妻,死後追贈中書令;

大將楚昭輔在入宋後,歷任權三司使、樞密副使,太宗朝初時為樞密使,死後加贈中書令;大將李處耘,入宋後歷任客省使、樞密承旨、官至樞密副使之職,早卒,趙匡胤追思其勞苦功高,令趙光義娶李處耘之女為晉王妃,即後來的明德皇后。

江寧節度使高懷德與趙匡胤結義兄弟,入宋後,趙匡胤將寡居的妹妹嫁與他為妻,宋太宗時官至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石守信因功封歸德軍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因殺韓通有功,封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後因敲詐宰相王溥,被出為唐州團練使。

政權穩定後,趙匡胤先是免去慕容延釗的最高統帥之職,罷為節度使。

其後,親信將領悉數罷為節度使,或給予優厚待遇,或結為兒女親家,這就是歷史美談「杯酒釋兵權」。

與此同時,任命了一些在軍中資歷淺、聲望低的將領典兵,徹底地解決了唐末、五代以來困擾歷代統治者驕兵悍將跋扈難制的棘手問題。

觀史可知,陳橋兵變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除了事主趙匡胤死因蹊蹺之外,其餘都得以善終。

試想,這些人如果是活在漢高祖或者明太祖的手底,估計都難逃誅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的嗎

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的嗎趙汗青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948年,投後漢樞...

北宋宰相貪污,是真貪婪還是為求自保?

趙普祖籍幽州薊縣,歷經五代、北宋。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裡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台前幕後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國旅行引起了政變上台的軍方總理巴育的強烈不滿,據說泰國政變次數眾多,而且軍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政變課程」。但不得不承認,其手段並不高明。不信,看看咱們中國的皇帝們是如何政變的...

趙普獻策,如何幫助趙匡胤集權中央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三國時期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對趙匡胤來說就很簡單了,...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是怎樣襲占荊州何湖南的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在趙普的幫助謀划下,趙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

《我讀<續資治通鑑長編>》之960年陳橋兵變3

前文我分析了世宗柴榮在駕崩前進行的一系列縝密的布局,那麼,為什麼如此縝密的布局並沒有穩固後周的江山呢?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前文總結的柴榮的部署。這主要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託孤宰相,並相互牽制;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