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前,趙匡胤果斷解除了這兩個人的兵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宋代學者范浚在《五代論》中用這十六個字闡明了兵權在政局變幻中的極端重要性。

趙匡胤軍人起家,後來他發動「陳橋兵變」,導演「黃袍加身」,成功奪了後周的天下,靠得就是手中的兵權。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黃袍加身」再度上演,防止篡權事件再度發生,趙匡胤接受趙普的建議,通過喝酒的方式,加以威逼利誘,談笑間就解除了眾多武將的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從史料記載看,「杯酒釋兵權」前後共兩次,一次發生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高級將領交出兵權,出鎮地方節度使;第二次發生在開寶二年(969年)十月,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贊、楊廷璋、王彥超等蕃臣交出兵權,調入京師另任高級虛警。

這兩場酒的威力,確實厲害。

「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收回兵權的大戲。

其實,早在「杯酒釋兵權」前,趙匡胤就提前解除了兩個人的兵權。

這二人一個叫慕容延釗,一個叫韓令坤。

慕容延釗(913年—963年),山西太原人,出身將門,善於攻伐,以勇敢幹練聞名,原為郭威部下,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兼任淮南節度。

次年(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恭帝柴宗訓即位,改任鎮寧節度使,充任殿前副都點檢。

韓令坤(923年—968年),河北省武安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武將,原為郭威部下,周世宗柴榮時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定武軍節度。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官至檢校太尉、侍衛馬步軍都虞候。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是趙匡胤篡位前一年。

這一年,趙匡胤先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又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掌握禁軍大權。

慕容延釗、韓令坤當時為趙匡胤下屬。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宋代周,稱帝建國,授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授韓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

這樣一來,禁軍兵權就落到了此二人手中,特別是慕容延釗,他由此接替趙匡胤成為北宋中央禁軍的最高統帥。

從「趙點檢」到「趙皇帝」,趙匡胤深知禁軍的威力,也能隱約感受到慕容延釗、韓令坤對自己的潛在威脅。

但是,當時因國內外局勢不穩,內有節度使起兵反叛,外有遼兵虎視眈眈,趙匡胤還得倚仗此二人平叛殺敵。

局勢穩定下來後,趙匡胤就開始策劃對慕容延釗、韓令坤下手,收回其禁軍兵權。

建隆二年(961年)閏三月,也就是第一次「杯酒釋兵權」前四個月,趙匡胤乘慕容延釗、韓令坤平叛後由淮南回京之機,果斷解除了此二人的禁軍兵權,改任慕容延釗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韓令坤為成德軍節度。

應該說,這是趙匡胤即位後收兵權的第一次行動。

從此後,趙匡胤不再設殿前都點檢一職,禁軍兵權由皇帝直接掌管和控制。

兩年後,慕容延釗病逝,趙匡胤「慟哭久之」;七年後,韓令坤病逝,趙匡胤「甚悼惜之」。

(劉秉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普獻策,如何幫助趙匡胤集權中央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三國時期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對趙匡胤來說就很簡單了,...

歷史上的今天: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宮廷劇中經常會上演眾皇子爭奪「九五之尊」的劇情,似乎每個野心勃勃的男人都想要坐上那把龍椅。過往的歷史中,也不乏一些非皇家血統的人通過手段坐上那個位置。北宋開國皇帝就是其中一位。趙匡胤,原為後周禁...

宋太祖也開始發愁了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根據自己的自身經驗,他覺得慕容延釗目前對他的威脅最大。慕容延釗戎馬一生,善於攻伐,南征北戰為後...

《我讀<續資治通鑑長編>》之960年陳橋兵變3

前文我分析了世宗柴榮在駕崩前進行的一系列縝密的布局,那麼,為什麼如此縝密的布局並沒有穩固後周的江山呢?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前文總結的柴榮的部署。這主要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託孤宰相,並相互牽制;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