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為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的故事。

那麼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陳橋兵變發生在後周。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

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

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且,一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

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起兵反抗,於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先後擊敗李筠和李重進。

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

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划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其中較為明顯直觀,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

這與五代某些「縱兵大掠」的兵變相比,趙匡胤的「嚴敕軍士」無疑表現出一種政治見識。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

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

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這場兵不血刃的變革,從此開創宋朝三百餘年的江山國祚,同時也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經濟和生產力最為強盛的時代。

但也是因為這個王朝以陳橋兵變為開端,是以宋朝一直在兵力這方面極力壓制,形成了獨特的重文抑武的局面,也給後世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印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的故事。那麼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陳橋兵變發生在後周。公元95...

新鄉市封丘 陳橋驛兵變的背景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陳橋驛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宗發生在顯德七年(960年)的軍事政變。後周禁軍效仿後漢乾和八年(950年)軍士擁立郭威登基稱帝的澶州兵變,於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造反,並擁戴趙...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後人是怎樣評價陳橋兵變的?又有何影響

結果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

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

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話說,趙匡胤帶領軍隊北上去抵抗契丹入侵,孰料到了陳橋就發生了兵變。趙匡胤掉轉槍頭奪了北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史書中把陳橋兵變說成是一個小意外,史載:帝上位,北漢,契丹兵皆自退。然而事實是這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