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三國》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英國哲學家培根如是說。

誠然,讀書讓人充實!無論讀什麼書,只要細細品味,去總結,去感悟,作為人類精神的食糧,它將提升你的思想境界,促進潛能泛起漣漪,進而波瀾起伏!畢竟,那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而對書中所學,進行融會貫通,並學以致用,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又何嘗不會帶來幫助和完善呢?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經久不息,依然傳承成為經典,那麼它究竟蘊藏怎樣的智慧,有著怎樣的魅力呢?下面,我將分享自己對這部名著的閱讀感悟。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領袖的最高境界。

對於領導階層而言,任人唯賢、馭下有方將直接決定團隊對人才吸引力,從而影響團隊長遠的發展。

簡言之,能否做到公私分明、顧全大局是影響團隊集體競爭成敗的關鍵。

這裡,我們先看一下曹操和袁紹分別是怎麼做的。

對天下歸屬有著決定性作用的三大戰役第一戰——官渡之戰,是典型以少勝多的戰例。

其中,曹操擁兵二十萬,卻只以八萬精兵擊潰袁紹近四十萬大軍!個中驚險與謀略值得一提……

大戰前夕,袁紹首先讓帳中第一文人陳林(後來曹操曾夸此人文采不亞於曹植)起草對曹的討賊檄文,企圖在精神上先給敵人一個猛烈的打擊同時壯大自己的軍威。

當時恰逢曹操頭風發作,痛不可當,而當他讀完這篇氣勢恢宏的討賊檄文後,瞬間精神煥發,驚呼「這個陳林把我的祖上八輩罵了個遍啊,老百姓讀完得把我曹操當國賊,他袁紹成正義之師啦!此人一支筆勝過十萬雄兵,曹植怎麼就寫不出這麼好的文章來呢?如此奇才,為袁紹所用,可嘆可惱可恨哪」。

我想對於多數人來說,被人這麼罵,不計較就算不錯了吧。

可他曹孟德在擊敗袁紹後第一件事兒就是讓手下把陳林帶到跟前,當所有人都以為陳林必死無疑的時候,他卻親自為其解綁,並委以官職,陳林感動不已,誓言必為丞相效死命!還有收張遼、降關羽(因關羽忠義,始終未被收服,卻也曾替他斬殺袁紹兩名大將。

曹操赤壁戰敗,關羽更是違令放走他報其當年寵愛之恩)、赤腳迎許攸等不計前嫌,聚賢納才的例子不勝枚舉,曹操對人才的恩寵甚至讓兒子們嫉妒不已,如此胸襟,這大概就是曹營聚集那麼多奇才異士的根本原因吧!司馬懿曾說「丞相公私分明,恩威並施,其下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為丞相做事,吾之幸也」。

接下來反觀袁紹,自恃錢糧兵馬數倍於曹操,輕敵大意、優柔寡斷,開戰第一回合就中計損失大量兵馬,卻反怪曹阿蠻奸詐狡猾!此外,生死存亡之際,三個兒子為爭大位勾心鬥角,他不聞不問。

還各自委以重任。

外寬內忌,頗富謀略的兩個謀士,田豐被其囚禁,許攸被其猜疑。

這就為他戰敗埋下了伏筆。

第一回合戰敗後,其兵力仍然強於曹操,若採納許攸計策,整頓兵馬、穩定軍心後有很大翻盤機會。

卻因為有人舉報許攸兒子為父私建府邸一事不能釋懷,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欲處置許攸!(縱然有錯,不能等戰爭結束再定奪嗎??)。

許攸無奈,深覺庸主沒有未來,投了曹操。

也就有了「赤腳迎許攸」的典故。

一入曹營,許攸的推算果然沒錯,曹操糧草將盡……許攸將袁紹的糧草貯藏地、行軍布局一一告知,並獻計策,一舉擊潰袁紹……張飛聞訊驚嘆「我的媽呀,四十萬大軍都沒啦?他這仗怎麼打的?」是啊,就結果而言,此等荒唐奇聞,誰能不驚嘆呢?

今天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戰爭,但對於領導來說,帶領自己的團隊競爭又何嘗不像沒有硝煙的戰爭呢!作為領導,量才錄用,在團隊集體的利益面前,以大局為重,公私分明,任人唯賢,必然帶領團隊走得更遠,同時實現更大的個人價值。

然而對於普通的工作者來說,切忌好大喜功、做到自信而不自負,不低估別人而高估自己,不因個人能力突出忽視團隊利益就顯得格外重要!

劉備得西川後讓關羽駐守荊州,彼時,孔明贈與八字真言——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並一再囑託關羽「荊州四通八達,是我們將來北伐的重要根據地,雲長務必謹慎,切不可失啊!!」怎奈我們關將軍南征北戰已經被光環籠罩,戰鬥力是公認的難逢敵手,自呂布死後,已然自信無敵於天下!加上現今劉大哥地盤更廣,更是小視各路英雄……沒過多久,關羽建功心切,違抗軍令,將孔明的話拋諸腦後,自作主張攻打樊城。

悲劇的結果也從他違反團隊紀律、忽視自己本職工作這一刻開始醞釀……更可嘆的是,攻打樊城的時候,狂傲自負的關將軍為自己的性格付出了初步代價——手臂被暗箭射傷。

而就在此時,探子來報東吳有襲擊荊州的趨勢,你猜關羽怎麼說?等我攻下樊城,再去收拾他們,東吳自周瑜、魯肅死後已無才可用,有我關某的旗幟在,諒他不敢襲我荊州……不料,趁荊州守城精兵被調往樊城之際,呂蒙夜襲荊州,由於腹背受敵,箭傷惡化,最終釀成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的悲劇。

他的狂傲自負雖是這場悲劇的直接原因,建功心切、低估對手是根本原因!取西川、漢中之役看翼德、子龍屢立戰功便按捺不住了。

這也就算了,「江東那幫鼠輩膽敢襲我荊州?」此等話語,你是傲到什麼境界啦?沒錯,你關雲長是曾過五關斬六將,萬軍叢中斬顏良誅文丑,名震天下。

可孫氏據江東已歷三世,內有張昭,外有周瑜(包括魯肅此時雖已殞身,但後起之秀不斷)、魯肅、呂蒙、陸遜,自古江東多才俊,文臣武將英雄出少年,曹操、孔明都不曾小視,你看不起曹仁也就罷了,居然藐視整個江東!!大意失荊州可謂是偶然中的必然……倘若不違劉備軍令、孔明囑託,憑你的實力穩守荊州綽綽有餘,而擅自攻打樊城給了東吳可趁之機……

對於東吳來說,奪取荊州、殺死關羽的「功臣」呂蒙也沒落得好結局!那麼他又走錯了哪步棋呢?沒錯,就是為個人情緒左右丟掉了團隊意識,棄團隊利益於不顧!關羽敗走麥城之際,荊州已經被東吳占領,孫權下令呂蒙只可佯裝追殺,不可傷關羽性命(因為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殺他必然引來劉備復仇大軍,而東吳剛經歷大戰需要休整,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當年曹操赤壁戰敗,孫劉都希望把曹操驅趕到對方地盤借刀殺人也是基於類似的原因,三足鼎立誰都希望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

魯肅生前曾說過「呂蒙對關羽之恨,不亞於周瑜對孔明之仇」,因為關羽看不起呂蒙並多次羞辱,加上呂蒙崇拜周瑜深恨劉備集團,曾立誓為周瑜報仇。

此時的呂蒙已經完全被仇恨沖昏頭腦,積攢許久的怨恨就像脫了韁的野馬,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它的爆發,終於如願帶回關羽人頭獻給孫權!孫權苦笑著,給呂蒙慶功。

第二天卻宣布了呂蒙病逝的消息,而張昭查看遺體時發現,呂蒙顯然是中毒而死……

曹操有句話說的很好——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不要恨你的敵人,仇恨會讓你喪失判斷力,與其恨自個兒的敵人,不如讓他為我所用。

呂蒙之死因為他沒有團隊意識,忽視了自己身處東吳這個團隊之中,讓個人情緒凌駕於團隊利益之上,歸根結底也是他不夠冷靜被情緒左右的結果。

曹操這句話是赤壁戰敗後教育兒子們的時候說的,細細品味,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競爭有著毋庸置疑的指導意義!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個關於心態的問題。

順便提一下對天下歸屬有決定意義的兩個著名戰爭——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

無獨有偶,這又是兩個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且都是以火攻取勝,箇中詳細不再贅言,藉此對比一下曹操和劉備在遇到突發變故時的心態和應變能力!發動這兩場大戰之前,二人都是必勝的信心和把握,很多人也都這麼預料結果。

然而都是被一場大火瞬間扭轉了戰局……

不同的是,曹操赤壁戰敗,雖一時被眼前大火震驚,但很快意識到大局已定,縱然難以相信,依然帶著殘餘部下逃跑,在驚險中逃過關羽一劫。

回到南郡城的時候,保護自己的將士所剩無幾,大家都士氣低落無法接受眼前的結果,幾近崩潰,曹操卻安慰大家「勝敗乃兵家常事,世上沒有常勝將軍,這次我們雖然敗了,我們不是還活著嗎,只要我們回到許昌,整頓兵馬,休整之後,定有機會東山再起、捲土重來!」而劉備呢,見自己大軍營帳瞬間變成火海,自己先崩潰了,氣的吐血還喊著要殺到東吳活捉孫權,食其肉、飲其血。

殘部護送他逃到白帝城的時候,幾乎剩一口氣了……此前,二者都已經是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諸侯,彝陵戰敗後蜀漢日漸衰落,最先滅亡,赤壁戰敗後,曹魏經多年休整,逐漸又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團隊……

想想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諸多不如意抑或始料未及的變故,不是嗎?然而保持樂觀的心態,處變不驚會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中有很多故事體現出來的思想、智慧、價值觀、人生觀等,細細品味,對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一定的影射作用和借鑑價值。

分分合合,人生不過一局三國!

當然啦,書籍包含前人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多讀書,多總結,我們就能收穫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從一定的角度悟到了《三國》的智慧,你也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書籍悟到屬於你的財富。

願每個人愛上閱讀,願我們的生活因讀書而精彩紛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關羽攻樊城失敗的幕後陰謀

一、劉備命令關羽攻取樊城(一)劉備、諸葛亮的殺機214年,劉備取得西川;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進位為漢中王。探子來報,曹操聯結東吳,準備取荊州。諸葛亮的計策是把封關羽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

關公敗走麥城被擒歷史真相

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

白衣渡江,怒斬關羽,呂蒙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吳下阿蒙,是每個人學生時期都會學到的成語,而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勵志故事背後的主人公——呂蒙。初孫權以呂蒙將要掌事,勸其多學習而受益,自此呂蒙發奮用功,後魯肅在與其議事後,大為驚訝,評其曰"非復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