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六:張昭的失勢,從這件事情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就在張昭竭盡全力協助孫權維持江東地區的統治之時,中原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經過官渡之戰的較量,曹操集團打敗了袁紹集團,取得了這場決定中原地區霸主地位的關鍵之戰。

之後的數年間,曹操集團乘勝追擊,大大削弱了袁紹集團的力量,隨著袁紹於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病故,其子袁尚和袁譚發生內訌,曹操徹底消滅袁紹集團已經是時間問題。

在這個時候,曹操將目光瞄準了遠在江東的孫權集團,打算利用孫權繼位不久、政局未穩的時機進行要挾。

建安七年,曹操派人下書給孫權,要求孫權將兒子送去作為人質以表示臣服。

面對曹操的恐嚇,年輕的孫權一時難以決斷,便召集多位大臣進行商議。

此時張昭卻表現的猶豫不決,實則是打算讓孫權接受曹操的條件派遣人質前往許都。

不過,張昭的這種觀點卻與孫權的想法完全不同,孫權並不打算送人質給曹操,甘受曹操的節制。

於是,孫權帶著江東負責軍事指揮的主要將領周瑜單獨去見自己的母親吳氏。

在吳氏面前,周瑜歷數目前孫權集團所面臨的大好局勢,指出憑藉目前江東的軍力和財力已經足以與曹操相抗衡,完全沒有必要送人質而受曹操的擺布。

在權衡利弊之後,吳氏也否決了張昭等人的觀點轉而支持周瑜的主張。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對於對抗實力強大的曹操集團,張昭完全沒有信心,這也與孫權所主張的割據江東、靜觀天下之變的構思出現了嚴重的衝突。

從此之後,儘管張昭仍然受到孫權的禮遇,但逐漸退出了東吳集團的決策層,其政治地位逐漸為周瑜、魯肅等人所代替。

經過數年的勵精圖治,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這時候孫權下決心向盤踞荊州的割據勢力劉表發動進攻,力圖獲得荊州地區的控制權。

從建安八年(公元203年)開始,孫權向荊州地區發動了多次主動進攻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這個過程中,東吳集團還有一個重大的收穫:一直困居荊州鬱郁不得志的猛將甘寧來到了江東投奔孫權。

不過,隨後發生的事情,卻又再度引發孫權對張昭的不滿。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東吳四大都督里最有戰略眼光的其實是魯肅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被稱為「東吳四英將」。《三國志》里將前三者列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其餘的如程普,黃蓋等十餘位將軍列為一傳,充分表明了周魯呂陸四人的地位。四位都督的比較不乏爭議,那麼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