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首創一成語,明確了東吳發展方向,令張昭從此失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主人公是周瑜。
原文如下:
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責權質任子。
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乃獨將瑜詣母前定議,瑜曰:「昔楚國初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立基於郢,遂據荊楊,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
今將軍承父兄余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逼迫,而欲送質?」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剛剛擊敗袁紹後,軍威大振。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以皇帝的名義下達詔書,命令他將兒子送到許昌作為人質。
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
孫權不想送人質,於是帶著周瑜去見母親。
周瑜表示:「周朝時楚國被封在荊山一帶,方圓不足百里,但後代子孫賢良能幹,開疆拓土,建都於郢,占據了荊州和揚州等廣大地區,領土向南延伸至大海,國家延續了九百年之久。
如今將軍繼承了父兄的基業,擁有六郡,軍隊精銳,糧草充裕,將士樂於效命,開山可以煉銅,煮海可以熬鹽,境內富饒,民心穩定。
揚起船帆,清晨出發黃昏就能抵達,再加上高昂的士氣,所到之處沒有能與之抗衡的敵人,有什麼必要送人質呢?!」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周瑜口中的「所向無敵」,意為所到之處沒有能能與之抗衡的敵人。
這也是又周瑜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
經過兩年的戰爭,袁紹病死,袁氏勢力日漸衰落。
此時,曹操企圖強迫執掌江東僅兩年之間的孫權臣服,便假借皇帝的名義要求孫權送人質。
對此,張昭、秦松等文臣猶豫不決,擔心會因此得罪曹操。
年僅二十一歲的孫權拿不定主意,便拉著周瑜去見母親吳氏。
最終,周瑜主張的堅決不送人質的看法得到了吳氏的採納。
不僅如此,吳氏還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公瑾議是也。
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由此可見周瑜在吳氏心中的地位。
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昭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日益下降,周瑜成了孫權心中最為倚重的心腹。
與此同時,孫權也逐漸建立了割據江東、抗衡曹操的國策。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諸葛亮誇他聰明,曹操令子向他學習,後世竟將他諷為忘恩負義之人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三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三國之中,劉備曹操比之孫權都是父輩的人物,孫權憑藉自己的實力建立了一個能夠與兩人相抗衡的帝國,這做事著實不容易。孫權才能如何?諸葛亮曾夸...
周瑜對東吳的幾大貢獻,真的比諸葛亮強很多嗎
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其實作為鼎足三分的東吳,也有自己的軍事統帥,而且在大規模的兵團作戰中,絲毫不比蜀漢和曹魏弱,其實論個人軍事素質,東吳四英將應該是最厲害的,按現在的標準都是帥才,而...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孤非周公瑾:周瑜,文藝作品堆出來的東吳第二人
「遙想公瑾當年」蘇東坡一曲赤壁懷古,將周瑜的英武霸氣推上了巔峰。而央視版洪宇宙的造型,更將這種形象深入人心。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年少英雄,不僅和孫策從小就認識而且為東吳的解放真正做出參謀長一樣...
諸葛亮的叵測居心被此人看穿,惡鬥數載,結局悲催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周瑜,廬江舒城人。早在孫堅討伐董卓將一家大小移居舒城時,周瑜便與同歲的孫策交情密切。孫策比周瑜大兩個月,周瑜便將孫策視為兄長。孫策渡江統一江東路過歷陽,周瑜帶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