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為何被孫權逼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遜,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風雅儒將,堪與周瑜、魯肅媲美。

尤其是在公元222年發生的夷陵之戰中,他用優異的表現給三國時代又增添一位思慮縝密、見識高遠、力挽狂瀾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讓後人慨嘆不已。

令人扼腕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殺得「梟雄」劉備丟盔棄甲的陸遜,最後卻是在吳主孫權的屢次派人逼問下,憤懣而死的。

他是開創江東基業的「小霸王」孫策的女婿。

從21歲步入吳國政壇後,他先後多次領兵敉平吳國不服從孫吳號令的山越部眾。

劉備對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

因此他要進攻東吳,報仇雪恥。

劉備稱帝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劉備親率蜀漢軍隊十多萬人揮兵東征,氣勢強勁。

東吳在小敗幾場之後,孫權不得已立即啟用年輕的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採用以逸待勞的策略,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

然後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陵,也就是今湖北宜都一帶,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

222年八月,久攻不下的蜀軍士氣沮喪,陸遜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

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陸遜採用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

連燒了劉備四十多個大營的,吳軍順勢在外清剿未被燒死的蜀軍,蜀軍此戰盡墨,只有劉備和他的親軍僥倖逃走,不過第二年的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

夷陵之戰結束後陸遜因功加封荊州牧、輔國將軍。

228年,陸遜又領兵打敗來犯的魏國大司馬曹休,次年,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這是吳國的最高軍職。

244年,陸遜又兼任丞相一職,丞相是吳國的最高文職,陸遜達到了他個人事業的巔峰。

從此以後,陸遜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孫權的信任,第二年,陸遜就在「壓力」的逼迫下,鬱郁而死,時年63歲。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陸遜為什麼被逼死?

原因一,陸遜加入了一場政治鬥爭,干涉了老闆孫權的家務事。

229年孫權稱帝時,立長子孫登為太子。

孫登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儲君,合情合理,沒有人會說三道四,可是誰會想得到,孫登卻先於孫權而死,於是孫權又立他寵愛的王夫人的兒子、19歲的孫和為太子,這件事本來很正常,可偏偏孫和有個弟弟叫孫霸,孫權對這個兒子情有獨鍾,把他封為魯王,對孫霸的待遇和太子孫和的簡直不相上下,更不妙的是,太子和魯王不睦。

這樣一來,政局的平衡打破了,也給某些陰謀家提供了投機的機遇。

像陸遜、諸葛恪等手握重權、奉禮而行的大臣,他們堅決支持太子,但也有一些大臣眼見魯王得寵,就積極投靠魯王——他們把賭注押向魯王。

他們知道一旦日後魯王真的登基,那麼此刻他們的擁戴行為就是今後仕途發達的資本。

太子和魯王的明爭暗鬥,最終導致吳國的大臣分化為對立的兩派,或擁太子,或擁魯王,於是今天這個上疏,明天那個進諫,一時間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勾心鬥角,陰謀在暗中醞釀。

最後,孫權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盛怒之下,他斷然採取措施,廢黜太子,賜死魯王,而另立了孫亮為太子。

陸遜在這場宮廷爭鬥中,支持太子孫和的態度非常明確。

他先後幾次上書,勸孫權不要過於偏愛魯王,甚至要求面見孫權,討論太子的問題。

陸遜自幼飽讀儒家詩書,奉行一貫的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正統,他認為太子和魯王,一為長,一為次,該擁護誰是最清楚不過的,雖說立誰作為繼承人是孫家自己的家事,但這家事有關社稷和民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國家的根基不固,人民就會深受其害,而且當時吳國周圍有強敵環伺,這是陸遜擔心的頭等大事,也是陸遜著急的根本所在。

然而,陸遜的憂慮,非但沒有換來孫權的理解,反而引火燒身。

在孫權的心中,你陸遜在荊州為國駐守,為什麼要多管閒事呢?孫權最怕外邊握有重兵的大臣和朝廷上的內臣,特別是太子勾結,一旦有了野心,裡應外合,事情就難以收拾。

有時候誤會一深,越解釋就越糟糕,還不如隨他去。

但陸遜是個忠誠為國的人,他想回京解釋,希望孫權會接受他的建議,孰料孫權不但不同意陸遜回京,反而多次派出使者趕赴荊州,責問他意欲何為。

在這次宮廷鬥爭中,孫權大下辣手,他先把顧潭、顧承兄弟倆流放交州(今廣州),顧氏兄弟是原吳國丞相顧雍的孫子、也是陸遜的外甥,緊接著,又誅殺了陸遜的好友太子太傅吾粲。

這樣他還不罷休,他要置陸遜於死地。

可見,摻和皇帝的家事,是一件在危險不過的事情。

原因二,這是最直接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因素,陸遜功高震主。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亡」,勾踐誅文種,呂后斬韓信,歷史上這類功臣慘遭殺害的例子舉不勝舉。

陸遜一生,東征西討,屢敗強敵,功勳卓著,聲望顯赫,又在荊州鎮守多年,手握重兵,權柄日重,不但在吳國上下享有極高的威望,就是魏、蜀兩國也很忌憚陸遜,這些都令孫權感到潛在的威脅。

所以,儘管陸遜對吳國、對孫權一直忠心耿耿,從無貳心,而且深自韜晦,但功高震主歷來是中國歷史上每一位封建君主的心病,孫權也不能例外。

史書上沒有記載責問陸遜的具體內容,但可以肯定的是,陸遜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責問的結果便是他「憤恚而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為什麼要逼死陸遜 真正的原因太可怕

陸遜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巧奪...

陸遜真的是被孫權逼死的嗎?

三國時代,風雲人物倍出。在吳國,孫策、孫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一等一的英雄豪傑。作為後起之秀的陸遜,曾經火燒聯營,讓劉備一蹶不振。可到最後陸遜卻是被孫權逼死的。有如此大的功勞,孫權為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