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誡子書》,古人的教子大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處世做人智慧等方面的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借鑑之處。

在這些優秀的古代家訓中,有著「誡子書」這一特殊的類別。

「誡子書」,顧名思義,誡是告誡、勸告,子是兒子,書是書信、家書。

《誡子書》主旨是勸誡自己的兒子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今日,知行君整理出中華歷史長河中幾篇「誡子書」的佳作,以饗讀者,與君共勉。

諸葛亮《誡子書》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家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原文大意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

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褊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

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會,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哪來得及!

作者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中國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後,對促成孫劉聯盟和成立三國鼎立的局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忠於蜀漢政權的自我評價,因此他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的代表。

作為一名智者,諸葛亮自然知道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誡子書》是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這封諸葛亮的最後一封家書成了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家書品讀

《誡子書》的主要作用就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建功立業等。

作為諸葛亮臨終之言,應該說這封信是諸葛亮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去教育兒子。

作為一位才學淵博、品格高潔的父親,諸葛亮對兒子有著無限期望,他教育兒子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在這些簡練嚴謹、智慧理性的文字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天下為人父母者的愛子之情。

作為教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諸葛亮的這封家書言簡意賅,在教導兒子做人治學的道理時,著重論述了「靜」可以讓人成功,而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啟迪和思考。

羊祜《誡子書》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

家書原文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歲,便誨以《詩》、《書》,然尚猶無鄉人之稱,無清異之名。

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吾不如先君遠矣!汝等復不如吾。

咨度弘偉,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異獨達,察汝等將無分也。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若言行無信,身受大謗,自入刑論,豈復惜汝,恥之祖考。

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諷誦之!

原文大意

我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能寫字的年齡,他就教我學那些可以作為典範的重要文籍;到了九歲,便教我學《詩經》、《尚書》,但是那時還沒有得到家鄉人的稱譽,還沒有特別的才能。

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職地位,可說是皇帝誤把恩惠賜給我罷了,並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

我遠不如我的父親,你們又不如我。

見解高深,志向遠大,恐怕你們兄弟還沒有這個能力;才能非凡,智慧通達,看來你們也沒有這樣的天分。

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謹慎是行事的基礎。

希望你們言語忠信,行為篤敬。

不要隨便許給別人財物,不要傳播沒有根據的謠言,不要偏聽詆毀或浮誇的一面之詞。

聽說了別人的過錯,可以聽,但不要再去宣揚,三思之後再決定如何去做。

如果言行不講信用,勢必身受很多指責唾罵,甚至落得以刑罰論處,自取滅亡。

我難道只是在為你們憐憫痛惜嗎?我是擔心要給父祖們也帶來恥辱啊。

好好想想你們父親的話,聽從你們父親的教誨,每個人都要認真溫習和背誦它。

作者簡介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人,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西晉大臣。

羊祜出生於漢魏名門士族之家,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

我國古代教子家訓中的這篇經典之作《誡子書》就是他留下的。

家書品讀

羊祜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家庭教育,但是並沒有在鄉里得到「清異」的稱譽。

在信中,他語重心長地向兒子講授了人生的處世哲學,訓誡兒子要重視自己的品德修養,誠實守信,待人寬厚,不隨便許人錢財,不傳無根據的閒話,不輕易聽信誹謗之詞,真正做到「恭為德首,慎為行基」。

整封信中都包含著他對後輩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盼。

人們歷來推崇的恭敬、謹慎是中華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認為,為人處世一定要恭敬,嚴格要求自己。

「行己莫如恭,自責莫如厚」,「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察其德」。

謹慎做事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堅定;謹慎說話,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

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關係熟了以後,很可能會放鬆對自身的要求,從而導致問題的出現。

所以為人處世不管什麼時候都一定要態度恭敬、言行謹慎,不亂說,不妄行。

如果一個人不知禮節,即使態度恭敬,也不免勞頓;雖然行為謹慎,卻有可能變得膽怯;而如果性情勇敢,又不免莽撞。

現今社會,我們仍然應該學習古人對「恭敬」、「謹慎」人生哲學的理解和闡述,這必將大有裨益。

蕭嶷《誡子書》勤學行,守基業家書原文

人生在世,本自非常,吾已年老,前路幾何。

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性不貪聚,自幼所懷,政以吾兄弟累多,損吾暮志耳。

無吾後,當共相勉勵,篤睦為先。

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富貧,此自然理,無足以相陵侮。

若天道有靈,汝等各自修立,灼然之分無失也。

勤學行,守基業,治閨庭,尚閒素,如此足無憂患。

聖主儲皇及諸親賢,亦當不以吾沒易情也。

原文大意

人生在世,本不是什麼平常的事,我年紀大了,還能走多遠呢?能有今天的地位,已不是我所能想像的了。

我生性不愛聚財,這是我自幼的志向,但卻因為你們兄弟的事受到牽累,有損我的晚節。

我死後,你們要互相勉勵,團結和睦。

人的才幹有優有劣,地位有高有低,命運有通有塞,這都不過是自然之理,不足以因為自己的優勢而欺侮別人。

如果老天有眼,你們各自修養自己,卓越的才幹是不會被埋沒的。

勤奮學習並付諸於行動,持守基業,治理家庭,崇尚樸素,如此這般,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皇帝、儲君及各位親朋好友,也不會因為我沒了而有所改變。

作者簡介

蕭嶷(444年—492年),南齊豫章王,字宣儼,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齊武帝蕭賾之弟。

蕭嶷為人寬仁弘雅,父親蕭道成特別寵愛他。

最初蕭嶷擔任太學博士、長城令,後來擔任尚書左民郎、錢唐令。

蕭道成擊破薛索兒後,改蕭嶷封邑至西陽,以先爵賜為晉壽縣侯。

家書品讀

魏晉時期政局混亂,蕭嶷也歷經了眾多人事悲歡離合,然而在這封信中我們並沒有看到絲毫的悲悲戚戚,反而看到的是一位知足、恬淡的普通人形象。

既然是臨終誡子,信中對兒子的諄諄教導讓人感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濃烈感情。

「互相勉勵,團結和睦」,「持守基業,治理家庭,崇尚樸素」,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仍是教導後代的良言。

◎本文由【大道知行】編撰整理,參考書目為《中華名人家書》與《中華家訓》,轉載請註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品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搯(tao)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志輿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家訓《誡子書》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