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家訓,除了《誡子書》,還有《誡外甥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我小時候就會背的句子,因為它就掛在姥爺家的客廳里。
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經過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演繹、流傳,關於他的許多傳奇故事,如「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和「空城計」等,都為中國百姓所熟知。
諸葛亮 46 歲才得子諸葛瞻。
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樑。
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
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
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子書》曰: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段話的大意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理解為「空虛的心靈」。
)
《誡外甥書》曰: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
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
大意是: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鬱結在胸中的俗念,將自己的遠大志向樹立起來,並不斷地用它激勵自己。
不局限於瑣碎的事情,虛心地、廣泛地學習,去掉疑惑、吝嗇,即使未能得到提拔、錄用,但對於自己美好的志趣是沒有損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實現?如果意志不堅強,意氣不昂揚,沉溺於習俗私情,碌碌無為,就將永遠處於平庸的地位,甚至淪落到下流社會。
從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們要有遠大志向,戒絕慾望,心態平和,珍惜光陰,重視學習。
諸葛亮的這兩篇文章很短,但很有思想內涵。
他是在告誡後代: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還必須有實現理想志向的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否則理想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淪為平庸下流之輩。
諸葛亮的兩封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如果志存高遠、意志堅定,加之縝密地思考,然後付之於行動,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
反之,則必然失敗。
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可謂兩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古之家訓千千萬,無一不是教導人修身處事的經典,卻從沒有人系統整理出版和傳播。
為此,團結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了新書《老話說得好——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家規家訓》,以饗讀者。
新書推薦
讀老話,明老理
歲月流逝,老話歷久彌新
鑑古知今,老理豐富人生
談古論今:諸葛亮給你上10堂課
#談古論今#【諸葛亮給你上10堂課】諸葛亮誡子書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短短的68個字卻蘊含著「十堂課」,凝練成寧靜、節儉、計劃、學習、速度、性格等1...
南懷瑾:這才是教育的目標,可讓孩子成大器,避免走歧途!馬雲致力推薦
南懷瑾老師,一生致力於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兒童教育,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一生口吐蓮花,育人無數!他留下著作很多次,都推薦是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馬雲也非常推崇!
分項解讀諸葛亮《誡子書》,99%家長都會為孩子收藏!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治(靜)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