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東吳功高蓋世,人氣卻遠不如周瑜、呂蒙、甘寧、太史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是「東吳十二虎臣」之一,在吳國可謂功高蓋世,可他的名氣和人氣卻遠不如周瑜、黃蓋、呂蒙、甘寧、周泰、太史慈等江東豪傑。

只因在三國最精彩最熱鬧的時候,他只是一小將,雖身經百戰勇武過人,但厲害的牛人太多了,一直顯不出他。

直到三國末期,成為大將的他才得以全面展示,做下了不亞於任何三國名將的壯舉。

可那時,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三國牛人都已去世,世人對這段歷史已沒啥興趣了。

他,就是丁奉。

下面咱就說說正史的他,到底有多厲害。

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他年輕時因驍勇善戰先後在三位東吳大將麾下擔任小將,這三位大將皆為江東風雲人物:百騎劫曹營的甘寧、火燒連營的陸遜、生擒關羽的潘璋。

不過孫權在位時,丁奉並沒混出啥大名堂,只因那東吳將星過於璀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甘寧、太史慈、周泰、黃蓋、凌統、潘璋……每一個都比丁奉戰功煊赫,小丁表現得再精彩,也終究只是個娃娃兵,得不到最高領導的特別青睞。

孫權去世,其子孫亮登基後,小丁變成了老丁,丁奉先後受封為偏將軍和冠軍將軍,封都亭侯。

沒多久,丁奉就一戰成名,成為閃亮巨星。

吳神鳳元年(252年),曹魏派大將諸葛誕、胡遵等人攻吳,東吳太傅諸葛恪率軍抵擋。

諸葛誕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和吳國大將軍諸葛瑾(諸葛亮的哥哥)的堂弟,而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也就是諸葛亮的侄子,這樣算來,諸葛誕算是諸葛恪的堂叔了。

諸葛家的人才,分屬魏蜀吳三國,實在有趣。

諸葛恪頗具英才,又權傾朝野,吳蜀兩軍在長江邊擺開戰陣後,吳將皆言:「敵軍聽說咱們的太傅親自出馬,只要我們一上岸,他們必逃走。

」唯有「不識時務」的丁奉跳出來反駁道:「此言差矣!敵軍動員其境內兵力,許昌、洛陽所有兵力大舉來攻,必有其既定計劃,豈會空手返回?切莫以為敵軍不來,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戰勝他們才是正道!」

不久,諸葛恪率軍上岸,丁奉和諸將從山的西面進軍,丁奉觀察了下四周,再發妙言:「如今諸軍行動遲緩,若敵軍占據有利地形,則難以爭鋒。

」於是丁奉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走尋常路」,他獨自率領手下三千人,離開大部隊的進軍路線,去選擇適合的陣地。

時值冬季,北方呼嘯,丁奉於凜冽寒風中揚帆起航,僅兩日便占據了他覺得很適合駐紮的地方——徐塘(今屬安徽)。

剛安頓下來,突然天降大雪,天地間白茫茫一片。

魏軍諸將於雪中飲酒高談。

丁奉觀察到魏軍前營部隊極少,便對手下說:「封爵領賞,正在今日!」說得部下們群情激昂渾身是勁!接著丁奉毅然脫去了自己的鎧甲頭盔,只著一身布衣,接著又扔掉了長矛長戟,僅抄起一把短刀,並命令麾下三千士兵全體效仿自己。

丁奉一聲號令,率突擊隊直衝敵營,見了魏軍,橫劈豎砍,將魏軍前營的先頭部隊蹂躪得慘不忍睹,雖說地凍天寒,但丁奉和他的士兵們他一點都不覺得冷,殺敵的快感和強力使得他們血脈噴張,渾身熱汗。

正巧此時,其餘吳軍部隊殺到了,和丁奉一起,將魏軍徹底擊潰。

戰鬥結束後,丁奉很快便因功升為滅寇將軍,進封都鄉侯。

「雪中奮短兵」,成為三國後期最精彩的戰鬥之一,丁奉的大智大勇,盡顯無疑。

雪中破敵的三年後,即東吳五鳳二年(255年),曹魏大將文欽起兵反對權臣司馬師,然而司馬師實在強大,文欽剛交手就被打得一敗塗地,悲催的文欽無奈歸降了吳國。

吳主孫亮趕緊任命丁奉為虎威將軍,讓他跟隨皇族出身的丞相兼大將軍孫峻(孫堅弟弟的曾孫)前往壽春(今安徽壽縣)去接應文欽。

吳軍剛行至高亭(今屬安徽),就突然遭遇了追殺文欽的魏國兵馬。

丁奉挺矛躍馬,率將士們直衝曹軍大陣!魏軍將士遭遇了老對手,再次吃虧,被殺得人仰馬翻。

這一戰,丁奉和他的士兵們斬首數百,並將魏軍兵器全部繳獲。

司馬師

這些年,由於司馬氏在魏國目無君王權勢薰天,便老有魏國將軍叛亂並歸降吳國。

這不,到了吳太平二年(257年),那位曾被吳軍打敗的諸葛誕也占據壽春降吳,結果被司馬昭(司馬師早已於兩年前去世,掌握魏國實權的是其弟司馬昭)派出的魏軍團團包圍。

雖說諸葛誕曾是東吳的敵手,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人家誠心歸順,吳國豈能見死不救,丁奉再次出馬!昔日他「雪中奮短兵」大破諸葛誕,如今卻又來拯救曾經的敵手,真是有趣。

丁奉進軍到黎漿(今安徽壽縣南),便和魏軍交上了手,丁奉先登而戰,手刃一批魏兵。

他也因力戰有功,封左將軍。

不過遺憾的是,丁奉一人之勇沒能救得了諸葛誕,吳軍終究還是被強大的魏軍所擊破,諸葛誕兵敗被殺。

丁奉不僅是猛將,也是智將。

吳太平三年(258年),專橫跋扈、暴虐無度的吳國權臣孫綝(孫堅弟弟的曾孫)廢掉了皇帝孫亮,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自任丞相,獨掌實權。

孫休極不甘心當傀儡,便找到左將軍張布,一起密謀欲誅殺孫綝。

張布對皇帝說:「若除孫綝,必須一人相助方可。

此人便是丁奉。

丁奉雖然不擅文職,但謀略過人,能決斷大事。

」孫休喜出望外,趕緊召見丁奉,將自己心中所想和盤托出:「孫綝把持朝政,將圖謀不軌,朕想和將軍您一起誅殺此賊!」丁奉道:「丞相的兄弟、朋友即黨羽甚是強大,若除他,恐怕人心不齊,不能輕易制服,我們可以利用臘祭(古代的祭祀風俗)聚會,以陛下的親兵來誅殺他!」

孫休採納丁奉之計,下詔大排酒宴,盛情邀請孫綝參加。

皇上為何突然如此熱情?孫綝這隻老狐狸覺得此中必有蹊蹺,便打算稱病不去,但孫休十餘次派人來請,老狐狸架不住了。

他思之再三,決定赴宴,臨行前和手下約定,讓他們在酒宴過程中於自己的府邸縱火,這樣他就可以找藉口提前退席了。

酒宴之上推杯換盞,君臣間滿面堆笑貌似和諧,吃了幾盞後,突然有人來報,說丞相府起火,請丞相速回。

孫綝心中暗喜,便起身準備溜之。

這時丁奉和張布突然眼珠一轉,剎那間伏兵四起,將孫綝捆了起來,孫休下令將其處斬,並夷滅三族。

孫休

丁奉鋤奸,為吳國立下大功,孫休感激不盡,封他為大將軍,加左右都護(執掌全部軍事),不久又授假節(代表皇上)。

這位昔日忙前忙後的小將終於升級為吳國最高軍事長官。

東吳永安六年(263年),曹魏伐蜀,丁奉率軍進駐壽春,打算援救蜀漢,不料曹魏軍神兵天降,無能的蜀主劉禪立馬投降,丁奉眼睜睜地看著盟友亡了國,無奈撤回。

第二年,孫休病逝,丁奉等老臣擁立孫權的孫子孫皓為帝,丁奉被升為右大司馬左軍師(最高軍事榮譽職銜)。

此後,丁奉一直率軍和篡了曹魏江山的司馬家對抗,然西晉統一全國大勢所趨,吳主孫皓則日益暴虐荒淫,丁奉未能再建立什麼輝煌功績,孫皓還因為他未能立功而斬殺了他的嚮導兵。

不過位於權力巔峰的丁奉也有些變了,他開始覺得自己的功勞在吳國無人堪與匹敵,地位極其尊貴,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愈發驕橫起來。

還好,丁奉的驕狂沒有使自己倒霉,暴君孫皓忌憚於他的威勢,沒敢把他怎麼著,不過他去世後,孫皓就開始整老丁家了。

建衡三年(271年),見證了吳國歷史的大司馬丁奉因病去世。

牆倒眾人推,很快就有人因丁奉生前驕橫而詆毀他,孫皓趁機開始追查丁奉當年出兵沒收穫的事兒,將丁奉的家人流放到臨川(今江西南城一帶)。

九年後,西晉滅吳,孫皓投降,三國歸一。

雖然在三國群英中,丁奉名氣不大;但在民間傳說中,他卻被塑造成一位「飛彈無敵」的高手,而且老百姓還給他修建廟宇供奉,尊崇其為「靖天世帝、靈威應化大天尊」,讓他成為三國時少有的幾位成神的武將。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讓丁奉射死了給東吳帶來噩夢的曹魏名將張遼,也算是給丁奉多少增添些人氣了。

張遼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吳國的奇蹟:三國中歷經四朝的元老宿將

三國時期眾多名將雖然戰功顯赫,但都如同曇花一現般的存在,所以今天要介紹一位歷經長久的三國人物。在其兵荒馬亂的三國亂世中能做到四代主君的將領,除了曹魏的司馬懿、高柔外,丁奉,可謂東吳的第一奇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