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一戰封神!曹操北征烏桓(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回分析了此次戰役的大環境,以及對曹氏集團的影響,還提及到有關鍵先生,這次就來詳細解讀這場東漢末年對外第一戰:
曹操力排眾議北征烏桓
袁尚、袁熙投奔烏桓讓曹操下定決心北征,召集手下開會商討,而內部大多數謀士、將領卻持反對意見。
反方辯手發言:袁氏勢力已經被擊潰,而袁尚、袁熙不過是一群散兵游勇,烏桓貪而無親,豈能為袁尚所用?而北上伐烏桓,路途遙遠,一旦孤軍深入,蜀地的劉表、劉備若是趁機偷襲,豈不是被人端了老巢?
正方辯手郭嘉發言:烏桓恃其邊遠,必然無備,我軍如出其不意,即使孤軍深入也可獲勝。
袁氏遺黨與烏桓相互勾結,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亂就大了。
蹋頓野心不小,早有凱覦中原之志,這樣就遂了他的心愿,如果錯過了這個良機,等袁尚、袁熙在烏桓成了氣候,到時必將成為北方的一個大患。
至於劉表只會坐談,不會打仗,他知道自己的才能駕御不了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所以,雖虛國遠征,也不必擔心。
曹老闆表示正方辯手發言句句說到自己心坎上,於是力排眾議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率20萬大軍從鄴城出發奔赴遼西。
戰前準備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曹老闆更深知此道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保障糧草供給充足,早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就命董昭修建了平虜渠、泉州渠兩條運糧渠道,為大軍北征做準備。
(可見曹操在建安十一年打敗袁尚,二袁投奔烏桓後,就下定決心北征了,早早做了準備,開會只是為了通知一下,其內心早有定計)
行軍途中遇大雨險些毀掉北征
首先,北征路途遙遠(這也是曹老闆手下不願意遠征的其中一個原因,想想誰愛告別溫暖愜意的家,千里迢迢去苦寒的遼西,而且還不是旅遊,是打仗),曹軍三月從鄴出發,大軍到達易縣時(今河北易縣),軍師郭嘉建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且彼聞之,必為備。
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曹操依之,敲定了此次作戰戰略方針「趁其不備,直搗黃龍」,於是曹操輕兵前進,以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大軍到達在無終(今天津市薊縣),準備出濱海道,過碣石,進攻柳城。
可千算萬算缺漏算了天氣(腦補了下,是不是郭嘉不精通觀星象,諸葛亮每次戰役都要夜觀星象算天氣的,哈哈,每個謀士在特定情況下都有自己的優勢),當時正是夏季多雨季節,海濱低洼,濘滯不通,曹操大軍不得前進。
可此次北征烏桓,曹老闆可是力排眾議,虛國而征,心中豪情未等抒發難道就灰溜溜的回去嗎?可是天公卻不作美,面對連日的大雨道路泥濘異常,使行軍受阻,曹老闆也一籌莫展,這使曹操不由的產生了班師回朝的想法,無終啊,無終難道就是這次北征的終點了嗎?
關鍵先生田疇出馬
在曹操無計可施之際,關鍵先生出現了,遼西「活地圖」田疇給曹操指了一條通往遼西的古道。
田疇本就是無終本地人,有名氣也很有能力,使得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得知田疇賢名後,袁紹曾幾次請他去做官,但田疇都拒絕了),田疇本就因為烏桓殘殺當地士大夫而痛恨痛恨不已(這就是袁紹請他出門,田疇不肯的原因,袁紹早就與烏桓暗通曲款,怕是恨袁紹都來不及),一聽說曹操來討伐烏桓,可能也覺得曹老闆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就跑過來獻計。
田疇為曹操指出了一條荒廢了200多年的路,他對曹操說:「這條道夏秋經常有水,淺時不通車馬,深時不載舟船,這樣子已經很久了。
舊北平郡治在平岡,經過盧龍,可以到達柳城;這條道路自建武以來,已陷壞斷絕,至今有二百餘年,但是還有微逕可以辨認、行走。
現在敵人以為大軍當由無終沿濱海道行軍,因道路不通不能前進,只得撤軍,所以懈弛無備。
如果我軍秘密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這裡敵不設防,是空虛之地,路近便於行軍,可以直撲老巢,打他個措手不及,蹋頓就只能束手待擒了。
」這與曹老闆的戰略方針簡直是不謀而合,但也是有風險的,已經荒廢很久,以前是路,現在不一定成什麼樣了。
曹老闆就是有魄力,路,既然有了,再難也要走!(記得鬼吹燈精絕古城中,胡八一入沙漠前一定要找「活地圖安力滿」,關鍵時候真能救命啊)
在田疇帶領下,曹軍北出盧龍塞 (今河北喜峰口),繞過白檀 (今河北寬城縣藥王廟古城)、平剛(今遼西凌源市境內),東指柳城 (今朝陽市南袁台子古城)。
曹操為了迷惑烏桓,假裝已經退兵。
他讓士兵在路旁立了一塊木碑,上面寫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
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烏桓以為曹操已撤軍,因而就放鬆了防禦。
行軍路線這一段可能有些繞,我給大家簡單梳理下,原本的行軍路線是曹操大軍到達無終後,本想準備出濱海道(就是大家熟悉的遼西走廊,這條道路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巨變),過碣石,進攻柳城,可正值雨季,無法行軍。
在田疇獻計之後,行軍路線變為了從西漢時期的古道,於是北出盧龍塞,繞過了白檀之險,東北到達了平岡城,又東至白狼山。
白狼山一戰功成
經盧龍塞進入遼西境內後,到烏桓都城柳城還有800多里的路要走,曹操讓將士們「放棄輜重,輕裝前進」,由於這條小路被荒棄多年,曹操帶領將士只能見山開山、遇谷填谷。
不過,經歷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距離柳城還有200里的時候,烏桓才有所察覺。
正在享樂的袁熙、袁尚大吃一驚,這曹操不是退兵了嗎,怎麼神兵天將的就到自己老巢了呢!倉促的與蹋頓集結數萬騎兵迎戰。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率軍登白狼山,與烏桓大軍遭遇。
我們來看看雙方的陣容,曹操這邊是大將有張遼、張郃、許褚、于禁、徐晃,前文說道曹操是虛國遠征,足足有二十萬大軍,《三國志》說到:當時「公車重在後」,可見曹操的主力步兵是出塞到了遼西的,只是沒有參加白狼山會戰。
就是由於戰略方針問題曹軍重裝主力步兵是在後面,現有的只是萬餘人騎兵(其中包含精銳虎豹騎),前文說道「放棄輜重,輕裝前進」,將士盔甲較少,並且是急行軍,面臨士兵體力不堪的劣勢。
再來看看烏桓這邊,雖說察覺到曹操大軍來大吃一驚,但是二百里也不是說到就到的,蹋頓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集結數萬騎兵迎戰,以逸待勞,由於是烏桓的主場,烏桓騎兵人多勢眾,曹操部下又累人又少不免有些懼怕。
但張遼什麼大場面沒見過,面不改色,反而激起了心中熱血,看著烏桓騎兵,仿佛就是一堆堆經驗等著收割,所以張遼勸曹操出擊,曹老闆臨大敵而不懼,而是讓士兵先短暫休息,與敵軍對峙,而自己親自登高望見敵軍有些沉不住氣,軍陣不整,當即決斷縱兵出擊,並以自己所持麾授張遼,命為先鋒,居高臨下衝擊敵陣。
曹軍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展開一場血戰,這一戰,烏桓大潰,烏桓王蹋頓被斬於陣內,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柳城也被曹操占領,遼東單于速仆丸與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觽甚盛。
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觽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三國志魏志武帝本紀》
征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遂擊,大破之,斬單幹蹋頓。
—《三國志 張遼傳》
班師回朝途經碣石留下千古詩篇
曹操此役收穫極其大,陳壽曾說:「太祖潛師北伐,出其不意,一戰而定之,夷狄懾服,威振朔土」
並且曹操帶回了當時最為重要資源--「人口」,勢力割據,互相討伐不就是為了搶占資源嗎,其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口了,由於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當時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對諸侯來說,手下沒人怎麼徵兵?沒人誰來種糧?曹操把烏桓掠奪的十幾萬人全部帶了回來,全部遷徙到中原,為當時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居功甚偉。
曹操還收編了烏桓精騎,這支騎兵戰鬥力還是非常恐怖的,曹操橫掃中原,靠的就是騎兵。
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九月,曹操撤出柳城。
《三國志·魏武帝紀》:「九月,公(曹操)引軍自柳城還 」這次班師曹操走的是另一條路,即從今天朝陽縣到沿海,然後沿著遼西走廊往南走,途經綏中碣石,即興賦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前文都提過這就不在贅述了)
此外,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操對於追不追擊有些猶豫不覺,郭嘉此時病危,為曹操出了生命中最後一計,就是著名的「遺計定遼東」。
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
及公破烏丸,或說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
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
」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
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
郭嘉準確預測了袁尚袁熙的結局,為此戰畫上了句號。
此一戰役,歷時月余,行程800里,徹底解除了強盛的烏桓對中國的威脅,掃清了袁氏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
大漢遺風,三國時期曹魏對外作戰十戰九勝,不容胡馬踏足山河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裊雄亂舞,不知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典故,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當時的蒼涼亂世被後人神往至今。然而當時華夏大地的舞台上真的只有「三國」嗎,當時的少數民族在哪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當時...
曹操率軍取烏桓,郭嘉獻計:若有此人相助,定能一戰而勝!
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之後,袁紹的河北四州已全部落入曹操手中,中國北方基本統一,袁紹的兒子袁熙,袁尚都投靠了烏桓。為了消滅袁氏餘孽袁熙、袁尚、抵禦烏桓入侵,曹操認為在北方進行最後一次征戰的時候到了。
三國時期曹操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戰——白狼山之戰
東漢末年,北方遊牧民族烏桓逐漸強大起來,併入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內。當時喀左屬右北平郡(今凌源),遼東、遼西和右北平三郡的烏桓形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並以柳城(今朝陽袁台子),為...
三國對外第一戰——曹魏的白狼山之戰!
三國時期北方對外作戰就不得不提魏國了,魏國對外作戰可以說是除了畢軌一次外,其他都是全勝,可以說是史上罕見的。而在北方打得最漂亮,收穫最大的無疑就是曹公的白狼山之戰,此戰可以說把盤踞邊境上百年的烏...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三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世人皆稱讚
說到五胡亂華,就想到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的時代。不禁感嘆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胡人在中華大陸上橫行。其實在三國時期,北方的曹操跟胡人就有一場戰爭就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