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對外第一戰——曹魏的白狼山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北方對外作戰就不得不提魏國了,魏國對外作戰可以說是除了畢軌一次外,其他都是全勝,可以說是史上罕見的。
而在北方打得最漂亮,收穫最大的無疑就是曹公的白狼山之戰,此戰可以說把盤踞邊境上百年的烏桓一舉消滅,使烏桓最後淡出歷史舞台,堪稱是三國時期對外第一戰,並且徹底消滅了袁氏家族,基本上是統一了袁紹的河北四州之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三國時期烏桓概況及蹋頓其人
烏桓本來是屬於東胡的,東胡是秦漢之際時北方非常強大的遊牧民族,但卻因為向剛剛崛起的草原頭狼冒頓索要土地,冒頓大怒之下,便率軍把東胡給滅了,從此匈奴便成為了草原霸主。
烏桓是一個以遊牧和射獵為生業的民族,「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
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
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
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東胡被匈奴大敗之後,烏桓一直臣服於匈奴,歲向匈奴交納一定數量的牛、羊、馬皮,稱之為「皮布稅」。
也正因為烏桓是匈奴的藩屬,所以在漢武帝解決匈奴問題的時候,烏桓也是西漢打擊的對象,史書稱「斷匈奴左臂。
就這樣一直到了東漢時期,烏桓終於變得強大起來了,屢次侵犯邊境,成為東漢大患。
靈帝時期,出現了四位首領分別是難樓、丘力居、蘇仆延、烏延。
這四個人都非常有才能,並且丘力居和漢末起兵造反張純聯合起來,侵犯四州,丘力居也因此成為了諸郡的烏桓元帥,最後還是因為劉虞和公孫瓚的努力下,才逐漸平息了烏桓的叛亂。
就是因為漢末之亂,東漢沒有在實力去管北方邊境的事務,以至於烏桓經常侵犯邊境,丘力居和張純的聯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並且這時烏桓已經占據了漠南之地,開始崛起於草原了。
當時的烏桓軍事制度方面也較為完善,開始吸收漢族的官職,英雄記就記載有百夫長、千夫長等,可以看出十進法的軍事制度已經廣泛使用了。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中原的大量勞動人口移向東北,劉虞傳記載避黃巾之亂而到投奔的有百萬餘口,所以這就致使烏桓經常去掠奪邊境,俘獲了大量勞動力人口,武帝紀就記載了俘虜了將近十幾萬戶。
更為關鍵的是烏桓還不只是侵犯幽州,海景次進攻冀州青州,綜合起來,數目就更多了,馬長壽先生分析說這樣就使得大量農民在那裡開闢土地,種植穀物,甚至也開始了販運貨物,製作鎧甲武器,成為了烏桓實力增長必不可少的條件。
丘力居去世後,以為他兒子年少,所以就由他的從子蹋頓代領烏桓元帥,三郡烏桓都服從於蹋頓的統領之下,可以說是三郡烏桓的一次大聯盟。
史書記載蹋頓『』有武略『『,非常有才能,還曾經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大戰中,幫助袁紹擊敗公孫瓚,獲得四州之地。
袁紹便假借漢獻帝的名義封他們為單于這時蹋頓的威望已經達到頂點,其他的單于便擁護他為王,並且讓他負責出謀劃策。
因為當時南匈奴已經衰落,而鮮卑在檀石槐死後也衰落不堪,蹋頓占據了遼東之地,成為三郡烏桓是首領,可以說是當時的草原霸主。
蹋頓這個人也是非常有才能,後漢書甚至將他和鮮卑的檀石槐並稱。
【而靈、獻之間,二虜迭盛。
石槐驍猛,盡有單于之地;蹋頓凶桀,公據遼西之土。
】
並且三國志也稱讚此人』『又驍武』『,邊境的老百姓都把他比作漢初的草原霸主冒頓,草原的外族都非常佩服蹋頓,史書記載蹋頓』『以雄百蠻』『。
可以說此人是個非常強勁的對手,也是新一代的草原霸主。
【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
吧蹋頓比作冒頓此事在晉朝時仍有流傳,拓跋力微就曾經說"我歷觀前世匈奴、蹋頓之徒,苟貪財利,抄掠邊民
這就很明顯看出了蹋頓在北境的聲望絕非浪得虛名。
葉適認為烏桓蹋頓的實力不比之前的匈奴和鮮卑弱,所以稱烏桓:烏丸蹋頓之暴,不減前世。
清人也認為蹋頓雄於北方邊境。
【自冒頓倔強一時,其後如檀石槐、蹋頓、軻比能之興,皆僅雄長北邊,中國無釁,人才向用,彼固不能有加也。
】
這時烏桓逐漸強盛,馬長壽先生分析認為是為了抵擋檀石槐帝國的侵蝕,所以烏桓必須聯合起來,所以內部開始凝聚為一個政治實體。
強盛起來的烏桓,面對此時中原的內亂,不僅稱雄北疆,不斷寇擾邊郡,而且往往和一些割據勢力聯合,參與中原地區的戰爭。
二、曹操平定冀州後及白狼山之戰前各方形勢。
建安十年的時候,經過數年的艱苦奮鬥,曹操終於平定了冀州,並且斬殺了袁譚。
袁尚便去幽州投奔了他的二哥袁熙,但不久卻在幽州遭到了兵變,無奈之下只好投奔一直支持袁家的烏丸首領蹋頓,並且希望藉助三郡烏桓實力光復冀州,以圖中原。
隨著袁尚入烏桓的還有官吏百姓十幾萬戶,可以說,憑藉著三郡烏桓的實力,再加上這十幾萬戶的官吏百姓,打敗一個剛剛占據冀州,沒有根基立足不穩的曹操是綽綽有餘的。
【及紹子尚敗,奔蹋頓。
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尚欲憑其兵力,復圖中國。
】
而且這時烏桓與曹操還發生了點小摩擦,這年秋天,三郡烏桓進攻鮮于輔於廣平,原因是因為鮮于輔背叛袁紹而投曹操。
曹操便親自渡過潞河,去救廣平,烏桓軍便逃走了。
這次是一點小的接觸,也讓曹操下定決心去北征烏桓,果然在明年就出兵討伐。
曹操這邊剛剛打下冀州,境況非常不穩定,這一點從高幹就可以看出來,本來高幹投降了曹操,結果一聽說曹操要打烏桓,就立馬舉旗反叛,逼的曹操親自打了三個月才把壺關攻破。
但是他立馬就下了幾條措施,首先是改變袁氏的豪強兼并之法,袁氏在冀州的時候,重用豪強,致使豪強擅恣,審配許攸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審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為逋逃主。
慾望百姓親附,甲兵強盛】
果然,曹操這條措施一下,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史載』『百姓喜悅』『,這樣一來就把冀州的民心給安撫好了。
然後皇帝下詔封曹操為冀州牧,這樣一來,有了朝廷的命令,曹操管理冀州也就名正言順了。
還有就是親自到墓前去哭袁紹,這一下就極大地安撫了袁紹舊族和一些舊臣的心,冀州就漸漸穩定下來了,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是月,袁熙大將焦觸、張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烏丸。
觸等舉其縣降,封為列侯。
】
【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其眾十餘萬降,封為列侯。
】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
」重豪強兼并之法,百姓喜悅。
】
焦觸張燕的投降,民心的穩定,這都可以看出曹操暫時使冀州穩定下來,但這只能是暫時的,袁氏在河北十幾年,親附者無數,不可能這麼幾條就把這些豪強大族給穩定了,隱患還是很大的。
暫時治理好冀州之後,曹操就決定出兵誅討袁氏餘孽袁尚、袁熙兄弟,順便把不老實的烏桓給收拾一頓。
但曹操後方卻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劉表在盯著他,劉表劉備看見曹操平定了袁紹後,實力強大無比,便擔心的曹操平定袁氏後會來找自己算帳,所以劉表很有可能回來偷襲自己的後方,曹操手下的諸將也認為劉表不會放棄一個這麼好的機會。
【 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
】
但只有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認為劉表斷然不會這樣。
他說:「表,坐談客耳,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
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太祖遂行。
聽了郭嘉的話,曹操便不再遲疑,決定親自出兵攻討烏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曹操將會面臨他人生所遭遇過環境最惡劣行軍最艱苦的一戰,他將何去何從呢?
三、親征烏桓前所做的準備及雙方戰前實力對比
建安十一年的時候,也就是剛剛平定冀州過去一年不到,曹操命令董昭修建了兩條漕運:一是「平虜渠」,一是「泉州渠」,因為烏桓腹地離鄴城甚遠,運糧極其不便,所以就開闢了這兩條渠以來運輸糧食。
《董昭傳》【患軍糧難致,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昭所建也。
】
這次開闢的兩條渠,在後世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促進了東北經濟軍事商業的發展,日後兩晉時期還有人從此進軍,到了唐代仍然可以使用。
為了確保此戰的勝利,曹操帶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將,其中謀臣就有輔佐他平定河北的郭嘉,武將更是有張遼、徐晃、張郃、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牽招等名將,還帶來了曹操手底下最最精銳的虎豹騎由他的族弟曹純率領,可見曹操對於此戰的重視。
除此之外,曹操還作了封功臣令,把二十多個功臣封為列侯,並免除戰死戰的賦稅,這也為再次用兵作戰起到了精神上的動員作用。
【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餘人,皆為列侯,其餘各以次受封,及復死事之孤,輕重各有差。
】
烏桓那邊也不含糊,在此之前,蹋頓就經常帶兵侵擾幽州冀州,掠奪大量人口,並且袁尚還想用那十幾萬戶人充當士兵,以此來光復中原。
除此之外,蹋頓為了打贏此戰,把三郡烏桓全部召集起來,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都來協助蹋頓,蹋頓的實力大漲。
除了在數量上占據優勢外,蹋頓的士兵在質量上也是非常強大的,三郡烏桓皆是天下名騎,曹操方面只有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能跟烏桓騎兵相抗衡,烏桓那邊民風也相當彪悍,所有成年的男子都被視為戰士,並且如果戰死在烏桓人看來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可見這烏桓士兵的不要命不怕死的精神是曹軍所不及的。
被掠奪的和跟隨袁尚去烏桓的人口加起來得有三四十萬人,再加上烏桓本地的人口,這一相加在五十萬左右沒什麼問題,再加上袁尚希望把他那十幾萬用作士兵,三郡烏桓的精騎也有數萬,而且烏桓成年男子都可以去打仗,但從最後白狼山一戰只有數萬騎兵參戰,可以說真正的兵力不會太多,應該接近十萬。
那曹操軍有多少人呢?郭嘉說他『虛國遠征』,還有田疇那邊的五百人可以不計,曹操兵力應該在數萬,但可惜的是曹操並沒有全部用上,在最後的決戰中,曹操的大部隊在後面,跟隨曹操的主要是騎兵,並且包括虎豹騎也隨同前來,兵力應該是萬餘騎差不多。
這劣勢是很明顯的,曹操軍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占劣勢,而且曹操是遠道而來,急行軍,士兵疲憊不堪,相反的是烏桓卻以逸待勞,並且熟悉地理環境,曹操要想打贏此戰,將會無比艱難。
四、度越隴塞路漫漫 決戰前的艱苦行軍
在一起都準備好後,五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無終。
這是他手下謀士郭嘉認為行軍速度太慢,必將誤了大事,就催促曹操說:嘉曰:「兵貴神速,宜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並且讓曹操捨棄輜重,輕裝行軍,趁其不備。
曹操便聽從了郭嘉的意見,率領大軍急行軍,可是七月份是夏雨連綿的時節,道路泥濘不堪,根本無法行進,史書記載稱』『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傍海道不通」,而這時烏桓也有了準備:「遮守蹊要,軍不得進」。
這也有一個問題,曹操既然五月就到了無終,為啥七月份才下雨把他給擋住了,曹操真的聽從了郭嘉的兵貴神速計策嗎?確實,如果是輕軍急行軍的時候,定然不可能這麼晚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曹操在五月多也碰見了雨,這個原因並非憑空猜測,在史書也有記載:
【舊北平郡治平岡,道出盧龍」,則無終去盧龍不過數百里,而無終乃出塞大道,疇故云「虜謂大軍當由無終」。
操輕兵趨利,五月至無終,何故不進,以至秋水梗道?且操署路旁表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大水不在秋,明矣。
蓋操至無終,適值大水,頓軍久之,始易道而進。
及出盧龍,則已七月,故以八月登白狼也。
】
可見,曹操這次的運氣也是夠背的。
如此大雨,就算是在兵貴神速也沒什麼用了。
無奈之下,曹操只好詢問自己之前請來的當地名士田疇,田疇便為他指了一條新的道,就是盧龍道。
【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
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
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禽也。
】
這條路比較隱秘,但也危險重重,因為兩百多年過去了,這條路已經幾乎沒人走了,並且路陷壞斷絕,而且有進無退,一旦發現了,那將危險無比,甚至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但為了獲得此戰的勝利,曹操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便同意了這條路,於是他就假裝撤兵,並且豎起了大木樁,上面寫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烏桓的探馬看到這個木樁,還真以為曹操退兵了,立即報告了蹋頓,使烏桓放鬆了警惕。
殊不知,立馬便率領輕騎部隊直搗柳城。
史書對這次行軍記載的非常簡單【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
】但仍然可以看出行軍的艱苦來,開山填谷了五百多里,並且還路過了鮮卑的領地,一路上可以說是驚險無比。
曹軍的狀態也非常不好。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喜劇的,但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行軍是多麼的艱苦。
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曹操大軍終於抵達了離柳城不到二百里的地方,可是這時卻被烏桓大軍發現,烏桓軍大驚,但卻是以逸待勞,況且還有兩百里地,曹操軍雖然急行軍到底,且疲憊不堪,是否還有一戰的實力呢?掃清餘孽,光復中華的曹操與以雄百蠻、夷戎華夏的蹋頓終於相遇了,這兩大梟雄的對決到底會鹿死誰手呢?
小記:白狼山和柳城位置所在考
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柳城之戰和白狼山並不是一戰,而是曹操在白狼山大敗蹋頓軍後,然後乘勝包圍了柳城,隨之攻克。
《水經注.濡水》:【龍東越青陘,至凡城二百許里。
自凡城東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
向黃龍則五百里。
故陳壽《魏志》曰:『田疇引軍出盧龍塞,塹山堙谷,五百餘里,徑白檀,歷平罡,登白狼,望柳城。
』平罡在盧龍東北遠矣,而仲初言在南,非也。
濡水又東南,徑盧龍故城東,漢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頓所築也。
濡水又南,黃洛水注之,水北出盧龍山,南流入於濡。
濡水又東南,洛水合焉。
水出盧龍塞,西南流注濡水。
又屈而流,左得潤水,又會敖水,二水並自盧龍西注濡水。
】
《水經注.漯水》:【漯水又東北徑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於是遇白狼之瑞。
】
《水經注.大遼水》:【遼水右會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縣東南,北流西北屈,徑廣成縣故城南,王莽之平虜也,俗謂之廣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東流徑石城縣故城南。
《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縣。
北屈徑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
《三國志.魏書.田疇傳》:【太祖令疇將其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
單于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
】
馬與龍曰:【酈注平岡在凡城東北百八十里,時曹公已歷平岡,虜軍不應逆於凡城,蓋當時虜聞魏軍至,倉卒未審所由,遂至相左也】
盧弼所云:【白狼縣在石城平岡之西,而白狼山實在石城平岡之東。
】
【如吳謝二說,白狼山在今建昌縣,則去柳城決不止二百里。
】
關於二地的位置,歷來都有不少爭議,但通過分析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有白狼山和白狼堆兩個地方,但這兩個地方疑似一地就是白狼山,白狼山的位置在平岡的西邊,而水經注又記載平岡在凡城一百八十里的東邊,可見凡城並非白狼山的所在地,但盧弼先生卻認為在平岡西邊的是白狼縣,並不是白狼山,白狼山的實際所在地應該是平岡東邊,要按這種說法,凡城離平岡不到二百里,而武帝紀又記載曹操到了平岡離白狼山不到兩百里,這又可以說名白狼山就是凡城了,確實令人奇怪,又有人說白狼山在建昌縣,撲朔迷離,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張地圖比較直觀,但也可以看出平岡和白檀兩個地方說法不一。
但可以看出柳城離白狼山還有一段距離,也就印證了之前所說的白狼山和柳城不是一戰的說法。
但是關於曹操的行軍路線確實撲朔迷離,我之前看了譚其驤先生的地圖認為紫線是曹操的行軍路線,但經過李飛大神的指點,讓我去看了嚴耕望先生的唐代交通圖考,讓我了解了曹操這次出兵的路線和幾個地名的具體方位。
首先是盧龍道,這是東北地區與中原的三險之一,被稱為天下之阻,可以看出其險峻。
根據考古工作者在黑里河和家子河的交匯處發現了黑城遺址,就是平岡城,平岡的位置在甸子之南,黃土梁子之北,大哈河西岸。
而白狼在大凌河的上游。
所謂的盧龍塞也就是從無終出發,經過平泉、黑城、南渡大凌河,到達其上游,再沿著大凌河東北走,到達朝陽,而朝陽就是柳城的所在地,就是完整的盧龍古道了。
根據嚴先生分析,塹山堙谷,五百餘里是出塞後經平岡到白狼的道路,而白狼在柳城東北二百多里,無終到盧龍城也是二百里地,且曹操曾給田疇上表說過『』由山中九百餘里『』這樣算來正好是九百里地,這就說明了這個路線是沒有問題了。
李飛大神也給我提供了一張地圖,要比之前的更精確一些,可以助更好的理解。
現在我們在重新整理一遍曹操的行軍路線,軍隊到達無終,本想從山海關等地行軍,可道遇大雨,不通車馬。
田疇找到了西漢時期的平岡之路,於是就北出徐無山,出盧龍塞口,經過了白檀之險,東北到達了平岡城,又東至白狼山,山在柏狼縣的西邊,在凡城就大敗蹋頓軍,隨著大凌河到達柳城,然後攻克之。
這就是曹操完整的行軍路線。
曹操的路線確定了,也確定了白狼山和柳城並非一戰,但關於白狼山之戰的位置還尚不清楚,武帝紀田疇傳都記載了是發生於白狼山,而烏桓傳卻記載戰於凡城,胡三省說白狼山在凡城境內,組建二地或不在一個地方,也極其相近,晉書地理志記載『』慕容熙以荊州刺史鎮凡城,高雲以并州刺史鎮白狼『』,可見無論是白狼山還是凡城都本身並沒有錯。
又從幾次石趙與燕的戰爭可以看出來,凡城是軍事通道,足見其重要性。
很多人認為水經注中就把凡城和平岡的位置顛倒了,其實不然,酈道元是北魏末期的人,而曹操所行的那條路卻是在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和北魏末的已經不同了。
永和六年,慕容俊三路伐趙,使慕容垂東道出徒河,慕容於出西道,慕容俊親自中道出盧龍塞,並且遣慕輿根開山除道,並在攻克薊城後,遷都於此,就讓步渾大大修正盧龍道,使二都的交通更為方便,所以到了酈道元的時期,仍然主要是由此道行,致使酈道元認為這就是曹操的行軍之路。
五、大決戰-------超世英傑vs冒頓之鑄
當曹操行軍離柳城不到兩百里的時候,卻突然被烏桓的騎兵給發現了。
烏桓軍顯然沒有想到曹軍會突然出現,所以驚慌失措,急急忙忙準備好了,蹋頓就和袁尚、袁熙、樓班、能臣抵之率領著數萬噸烏桓騎兵迎戰曹操。
一場遭遇戰迫在眉睫。
【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
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
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觽甚盛。
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
八月,曹操登上了白狼山,因為當時曹軍處於行軍狀態,並且披帶鎧甲的較少,而且疲憊不堪,曹操左右的人都害怕無比,但曹操臨大敵而不懼,沒有讓士兵輕舉妄動,而是親自登高,視察破綻,曹操真不愧是一個敏銳的軍事家,很快就發現蹋頓軍有點小的擾動,致使敵陣稍微有點亂,戰爭就是拼耐心,很顯然,蹋頓軍已經有點沉不住氣了,作為一名卓絕的軍事家,曹操當然不會白白錯過這個機會,就立刻命令張遼為前鋒,並親自配給他持麾,讓他率軍衝擊敵陣。
經過休整之後,曹軍體力已經基本恢復了,各個跟隨張遼如下山的猛虎一般,衝擊敵陣,居高臨下,勢不可擋。
蹋頓軍一戰及潰,這時曹操宣布全軍出擊,曹仁率領的虎豹騎一躍而上,蹋頓軍抵擋不住,紛紛潰逃。
是役,斬殺草原雄鷹蹋頓,並且首虜名王以下二十多萬人。
【征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遂擊,大破之,斬單幹蹋頓。
】
——《三國志 張遼傳》
【及北征三郡,純部騎獲單于蹹頓。
】—《三國志 諸夏侯曹傳》
【尚與蹋頓將眾逆戰於凡城,兵馬甚盛。
太祖登高望虜陳,柳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
】——《三國志 烏丸鮮卑東夷傳》
【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觽甚盛。
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觽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三國志魏志武帝本紀》
此戰取得大勝,史載死者被野,數萬騎兵被殺的只剩下數千,然後率軍攻破柳城,《零陵先賢傳》記載,曹操攻打數日都沒有攻破,然後周不疑進了十策,柳城立刻被攻下,這段史料應該是不準確的,曹操於野戰大勝後,勢不可擋,柳城定然無法阻擋,柳城裡的數十萬人幾乎全部被俘虜。
袁尚袁熙還有速仆丸等人,丟棄了自己的族人,逃到了遼東公孫康那裡,仍然有數千騎兵。
取得大勝後,宋書記載了曹操手下做的鼓吹曲:
言曹公越北塞,歷白檀,破三郡烏桓於柳城也。
屠柳城,功誠難。
越度隴塞,路漫漫。
北逾岡平,但聞悲風正酸。
蹋頓授首,遂登白狼山。
神武海外,永無北顧患。
壯哉,曹神。
無恥袁氏,竟將子民賣予異族,幸虧曹操萬里遠征,不留問題給子孫
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鄴城,打敗了繼承袁紹大將軍之位的幼子袁尚,全定冀州,袁尚只得向北逃奔幽州,投靠二哥幽州刺史袁熙,沒過多久,袁熙袁尚又因部下叛亂而地盤全失,只得再往北投奔烏桓...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三國時期曹操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戰——白狼山之戰
東漢末年,北方遊牧民族烏桓逐漸強大起來,併入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內。當時喀左屬右北平郡(今凌源),遼東、遼西和右北平三郡的烏桓形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並以柳城(今朝陽袁台子),為...
白狼山一戰封神!曹操北征烏桓(二)
上回分析了此次戰役的大環境,以及對曹氏集團的影響,還提及到有關鍵先生,這次就來詳細解讀這場東漢末年對外第一戰:袁尚、袁熙投奔烏桓讓曹操下定決心北征,召集手下開會商討,而內部大多數謀士、將領卻持反...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三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世人皆稱讚
說到五胡亂華,就想到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的時代。不禁感嘆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胡人在中華大陸上橫行。其實在三國時期,北方的曹操跟胡人就有一場戰爭就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