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春秋(四)——恩怨兄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事情要從《春秋》所用的紀年法說起。
孔子削舊史編訂《春秋》,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
因為是以魯史為主,兼及他國史,所以以魯君在位年代紀事。
《春秋》里出現的第一位紀年國君是魯隱公。
魯隱公是位不成其為國君的國君。
魯隱公的父親魯惠公先娶的妻子叫孟子,是元配的嫡妻。
春秋時諸侯之女生下三月起名,嫁後不再稱名,那麼怎麼稱呼呢?有幾種稱呼的方式。
第一,排行+母家姓。
魯惠公妻子「孟子」就是這一類稱呼。
孟,表示排行老大。
「子」是姓氏。
孟子是宋國國君的女兒,宋是子姓之國,周武王封商紂王庶兄微子為宋國國君,商族就是子姓。
第二,自己的國名+姓。
比如齊姜。
第三,丈夫國名+姓。
比如秦嬴。
第四,丈夫諡號+姓。
比如莊姜。
第五,夫家的氏+母家的姓。
比如欒祈。
第六,自己的諡號+自己的姓。
比如聲子。
以上的諸侯之女,如果是周王之女就稱為王姬。
問題是魯惠公的元配孟子死了。
沒有記載她有兒子,應該是沒有,不然下面繼位的問題就輪不到別人了。
魯隱公的母親是聲子,諡號「聲」,姓「子」,也是宋國國君之女。
聲子的地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繼室,就是在孟子死後續娶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聲子為賤妾」,那麼當時「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
反正這個問題沿續到後來就是魯隱公算作庶子,不算嫡子。
按西周宗法制他就不能繼位。
誰繼位呢?魯桓公。
魯桓公的生母是仲子。
排行老二的子國之女,是孟子的妹妹。
仲子的出生很傳奇。
宋武公生了這個女兒,發現她的手掌上有紋飾,上面寫著四個字「為魯夫人」。
感覺這個不像是真的,但就是這麼記載的。
於是這個魯惠公接受了這個天生命定的宋國之女,立她為夫人。
於是仲子的兒子公子允就是嫡子。
公子允生下不久,他的父親魯惠公就去世了。
桓公年少,不能自立怎麼辦呢?於是立桓公而讓長兄攝政。
攝政的長兄並不是魯國的國君,怎麼能稱為「公」呢?「攝位稱公亦猶周公攝位稱王,固周禮也。
」簡單說,這是當時的規矩。
實際情況就是隱公稱公攝政,但還是奉桓公為君。
《春秋》記載的時間是「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指的是魯隱公元年,就是魯隱公稱公執政的第一年,這是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
「王正月」指周曆的正月。
夏曆以現在的農曆一月為正月;殷歷以現在的農曆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現在的農曆十一月為正月。
魯國奉周曆,「王」表示記事用周曆。
魯隱公應該算是一個厚道的哥哥,攝政十一年沒有奪位自立,一心想將來還政給弟弟允。
但是隱公執政十幾年,當然有自己的下屬。
他的下屬不願意隱公失去權位讓位給弟弟,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也就隨著隱公退名而卸職了。
於是有人暗中勸隱公幹脆殺了允以免還政。
隱公非常驚愕,沒有答應。
這勸他的人怕隱公把這事告訴允,於是又跑到允那兒誣陷說隱公想謀反殺了弟弟。
可悲的是魯隱公的弟弟允,相信了這種誣陷。
也許允早就想快點自立,或是已經忌恨代他執政的長兄,正想除掉長兄而遇到這個機會。
允和誣陷的公子翬一起設計謀讓人殺死魯隱公,隨後允繼位為魯桓公。
為了掩人耳目,魯桓公把當初為他殺長兄魯隱公的人也殺了。
可見桓公比長兄有心計得多。
魯隱公的地位不上不下,說國君還不算完全名正言順,說不是又行國君之政。
即便「春秋三傳」對魯隱公該不該做國君這個問題也說法不同。
《公羊傳》贊成隱公先繼位,然後再還政給桓公。
認為隱公年長又賢德,所以大臣們欲立隱公為君。
「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為桓立也。
」意思就是說如國隱公當時辭位不就,那麼因桓公當時年幼不一定能被立為國君。
就算被立,大臣們也不一定真心輔佐他。
只有隱公先繼位再讓位給弟弟才能保證桓公一定能成為國君。
說實話為什麼這麼折騰呢?因為《公羊傳》的思想特彆強調宗法制的正統。
後面也說了為什麼隱公年長又賢德不能做國君呢?「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都是嫡子就立年長的,有嫡有庶就一定要立嫡不看年齒。
那麼桓公比隱公貴在哪兒了?同是魯惠公的兒子就要看生母。
「子以母貴」。
諸子尊卑以母親的尊卑為序。
還有一種說法叫「母以子貴」。
如果妾的兒子有機會繼位為君,那就可以把他的生母尊為夫人了。
不過妾升為夫人地位還是要低於嫡夫人。
「妾子立為君,母得稱夫人。
故上堂稱妾屈於嫡。
下堂稱夫人,尊行國家。
」由妾升為夫人在宗廟不得配夫,由其子單獨立廟祭祀。
順便說一下,按當時禮制,諸侯娶九女:嫡夫人,右媵,左媵。
嫡夫人高於右媵,右媵高於左媵。
嫡夫人有姪、娣。
右媵也有姪、娣。
左媵也有姪、娣。
姪是指侄女,娣是指妹妹。
比如嫡姪,就是嫡夫人的侄女;嫡娣就是嫡夫人的妹妹。
這個不能往下說,再說起來話就長了,以後有機會再說。
《公羊傳》這種思想對魯隱公真的不太公平。
《穀梁傳》的觀點是不同。
「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
」從根上說錯在魯惠公,想傳位給少子不立長了就是不對的。
「勝其邪心以與隱矣。
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是成父之惡也。
」《穀梁傳》認為,魯惠公克制住了自己的邪念傳位給隱公是改邪歸正。
誰知道隱公知道父親的想法,所以要讓位給弟弟。
這是成就父親的惡念。
《穀梁傳》覺得「兄弟,天倫也。
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
已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兒子受命於父親,諸侯受命於周天子。
魯隱公忘了天子和父親的任命,讓位給弟弟是小恩小惠不講大義。
把君位看得這麼輕,沒有做到履行正道。
魯國編年史略——立志做周公卻不得善終的魯隱公
魯隱公息是周公八世孫,魯惠公與繼室聲子之子。成年後,父惠公為其娶於宋。然宋女至魯後,父親惠公見宋女美麗,於是自納之,宋女是為仲子。不久仲子為惠公生下公子允,就是後來的魯桓公。息和允二人的母親都...
太史公沒錯:《左傳》開篇五十八字,卻暗藏魯國宮闈一場人間悲劇
著名的《左氏春秋傳》,開篇就有一段不引人注意的話:「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去掉...
國君很能忍,爹奪其妻,大臣奪其權,弟弟奪其命,他最後得一字
春秋時期的國君,看起來風光,其實不好當。要想當好,要麼你必須要特別守規矩,要麼你必須要特彆強硬,如果既不守規矩,又不強硬,那職位可真不適合你做。
父親幹了一件對不起兒子的事,害得外人躺著也中槍,有冤無處訴
文/半禾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魯國的第十三任掌門人魯惠公娶了宋國的公主孟子,此孟子可不是儒學宗師「亞聖」孟子,首先性別就對不上碼號。宋公主孟子命薄,沒來得及生下一男半女就死了,魯惠公收編了孟子的陪...
媳婦變後媽,一心護著後媽和親爹的兒子,可最後卻被兄弟害死!
在我國的春秋時期,有這麼一位諸侯國君,馬上就入洞房的新娘子卻被親爹搶走了,媳婦成了後媽。自己一心一意護著後媽和親爹生的兒子,可最後還被這個弟弟給害死了。就這麼一個國君,冤情堪比竇娥啊!這個國君就...
冤大頭國君:被老爹搶了未婚妻,被弟弟搶了君位,還丟了性命
文/格瓦拉同志按照傳統史學界的觀點,春秋始於周平王東遷洛邑,然而孔子在編輯《春秋》一書時,卻將起始時間定為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比之平王東遷晚了近半個世紀。老夫子之所以選擇魯隱公為春秋的起始...
玄坤聊春秋——隱公攝政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主題,春秋開篇 「元年春,王正月。」在開始講春秋的故事時,我們先來要明白兩個詞元年和正月指的是什麼,這不同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元第一年和每年的第一個月,這裡的「元年」指的是國君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