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之後,王明、博古和李德最後的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明(1904——1974):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領導人,原名陳紹禹,又名陳紹玉,字露清,安徽六安金家寨(今屬金寨縣)人,1904年4月出生於小商人家。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江局書記等職務。

1930年從蘇聯回國後,打著「反對立三路線」旗號,在1931年1月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央領導權,至1934年間,在黨內推行了一條以教條主義、媚蘇親蘇為特徵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危害。

抗日戰爭開始後,王明又回到國內,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放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

抗戰初期在武漢任長江局書記時給黨帶來很大損失。

1941年後王明因病長期休息。

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王明受到了康生等人的嚴厲批評。

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宣判了曾統治黨4年之久、影響黨達14年之久的王明「左」右傾錯誤路線的死刑。

當時王明給全會寫信對決議表示「完全同意和擁護」。

1942年黨整風運動時,王明態度惡劣,拒絕參加整風。

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親自提議讓王明繼續擔任中央委員。

終於,王明在44名當選中央委員中,以選票倒數第二當選。

「七大」之前,王明主要從事婦女和統戰工作。

「七大」以後,中央決定由王明擔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黨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條文。

1946年6月,中央又成立了法制問題研究委員會(1948年12月改為法律委員會),中央仍任命王明為該委員會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王明領導該委員會出色完成了制定陝甘寧邊區憲法草案、全國性的憲法草案等工作,還在山西參加過一段時間的土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明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9月召開黨的「八大」前夕,中央曾於8月上旬致電王明,希望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回國參加會議。

9月8日,王明回電錶示因病無法回國參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團請假。

黨中央和毛澤東從黨的利益出發,仍提名王明為中共中央委員的候選人。

這樣,王明在「八大」上仍被選舉為中央委員,但長期留居蘇聯,以後化名「馬馬維奇」、「波波維奇」撰文歪曲歷史,攻擊中國。

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

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憲,字則民,出生在山明水秀、人傑地靈的江蘇無錫。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圖為博古 王明 周恩來

1931年9月-1935年1月,秦邦憲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秦邦憲在六屆四中全會當選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深受王明路線影響,負責上海臨時中央的領導。

1933年初遷到瑞金,對中央蘇區的影響更大。

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因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指揮,致使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即長征。

秦邦憲在遵義會議後雖然失去了最高統帥地位,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他是中央紅軍與張國燾紅四方面軍較量的幹將,在涉及中央紅軍內部利益時,他站在毛澤東一邊。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秦邦憲與周恩來等人趕赴西安,促使了西安事變順利和平解決。

1937年1月,秦邦憲被任命為新華通訊社社長,1941年3月,秦邦憲任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社社長,為建立一支新型的新聞隊伍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秦邦憲等人到達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擔任憲草小組委員會中共委員。

王若飛、秦邦憲等於4月8日乘美國運輸機回延安向中央匯報請示。

飛機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機包括葉挺將軍、王若飛等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

延安《解放日報》總編輯余光生,副總編輯艾思奇、陳克寒在《悼念我們的社長和戰友博古同志》一文中,說:「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且是我們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志的最傑出的導師和模範。

李德(1901——1974):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又名華夫,還曾用名李特羅夫。

李德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最高三人團成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國共產黨。

1918年參與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

1926年被德國政府逮捕監禁。

1928年越獄逃往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2年春畢業後,進入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因與王明較熟,被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派往中國東北收集日軍情報。

1933年9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

在指揮紅軍作戰中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戰術,反對游擊戰,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致失敗。

紅軍長征開始時,是軍事最高領導三人團成員之一。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被撤銷指揮紅軍的權利。

後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

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軍委軍事研究編委會主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教授。

1939年夏去莫斯科。

遵義會議後的一個個勝利,使李德漸漸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態度轉變,紅軍長征至四川巴西地區時,李德已調到新組建的紅軍大學當教員。

到延安後,李德不再被邀請參加中央的任何會議。

1937年底,王明等人回到了延安。

李德多次找王明和張聞天請求共產國際把他召回蘇聯。

王明則竭力勸阻,蘇聯正在搞肅反,等待他的可能是流放甚至槍斃。

李德暫時打消了回蘇聯的想法。

但他還是想在適當的時候去蘇聯。

1939年秋天,周恩來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胳膊骨折,造成重傷。

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去蘇聯療傷,李德同機前往莫斯科。

李德結束了在中國的軍事生涯,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

回到蘇聯後,由於在指導中國革命中犯有錯誤,李德被進行了審查。

但他並沒有受到殘酷迫害,只是喪失了以前的政治地位。

之後,他被分配到蘇聯外國文學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加入蘇聯紅軍。

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任教。

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定居,潛心著譯。

1964年任德國列寧著作德文版主編。

對中國革命歷史事實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1974年8月15日,李德因病在東德逝世,終年73歲。

-------------------------------

讀文誦史細數華夏九州事;說古論今暢談上下五千年

添加微信公眾號請直接搜索:鳴謙書法

李海龍書法微信:dayou20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恩來與共產國際:遵義會議是重要轉折

在周恩來生平研究中,周恩來與共產國際的關係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眾所周知,自周恩來1924年回國至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在幾乎有關中國革命的所有重大問題上,都與共產國際有過較為密切的接觸。因...

關於長征勝利80周年考題大預測

【中公教育】—事業單位招聘網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會議於2016年10月2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那在下半年的事業單位考試中就極有可能...

關鍵時刻對黨作出重大貢獻的王稼祥

關鍵時刻對黨作出重大貢獻的王稼祥作者:管廷蓮來源:學習時報王稼祥是我黨我軍第一代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多次在黨和紅軍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堅定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使黨和紅軍轉危為安,為...

王稼祥的發言震驚了全場,連毛主席都感到意外

王稼祥的發言震驚了全場,連毛澤東都感到意外。在會前,毛澤東認為王稼祥能夠不反對自己就算不錯了,萬萬沒想到他還會幫著自己說話。這標誌著王稼祥開始拒絕盲從以王明為首的「左」傾中央,開始勇敢地說出自己...

共產國際對長征前黨和紅軍的影響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題:共產國際對長征前黨和紅軍的影響潘宏、蔡琳琳、李悅共產國際也稱第三國際,1919年3月成立,1943年解散。中國共產黨於1922年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