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是他假名,盲目聽從李德指揮,致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邦憲(1907~1946),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又名博古。
江蘇無錫人。
早年就讀於蘇州工業專門學校,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
1925年入上海大學學習,參加五卅運動。
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
之後又任中共臨時中央局成員、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領導職務。
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匯報工作,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遇難。
1931年9月-1935年1月,秦邦憲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秦邦憲在六屆四中全會當選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深受王明路線影響,負責上海臨時中央的領導。
1933年初遷到瑞金,對中央蘇區的影響更大。
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因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指揮,致使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即長征。
秦邦憲在遵義會議後雖然失去了最高統帥地位,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他是中央紅軍與張國燾紅四方面軍較量的幹將,在涉及中央紅軍內部利益時,他站在毛澤東一邊。
秦邦憲和周恩來、葉劍英參與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因此,他們被中央派遣去南京參與國共合作的談判,並取得成功。
博古在新四軍組建初期也有功勞。
秦邦憲是中共長江局成員,參與領導了武漢會戰期間的抗日宣傳。
秦邦憲回到延安後,領導創辦了《解放日報》,這是中央機關報。
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葉劍英秦邦憲周恩來
博古負總責的時期,犯了路線錯誤。
他在黨的七次代表大會前與大會上大包大攬地檢討說:「我應向黨所負的責任就在於執行了這個路線,而且在執行中把它發揮了,極端化了。
」在1935年元月15日至17日召開的著名的遵義會議上,博古作了初步檢討,承認五次反
「圍剿」失敗,撤出中央蘇區,不能不開始長征。
其間,1933年冬福建省發生了抗日反蔣的事變,博古贊成與福建合作,但因共產國際與黨內多數領導人反對與福建人民政府合作,博古只好放棄個人意見,服從上級與服從多數而錯失良機。
博古負總責時犯過路線錯誤,但在任用幹部上做過好事,在1934年12月以前,中央秘書長是由鄧穎超擔任的,她患肺結核辭職,12月18日後,改由鄧小平接任,鄧小平以此職務參加了遵義會議,1935年夏鄧小平到部隊,中央秘書長的職務改由劉英接任,這是許多相關的人都證實了的。
其實,博古參加四次反「圍剿」已經體會到發動農民進行游擊戰爭的重要。
他在總結四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時說:「在粉碎敵人四次『圍剿』中,游擊戰爭的開展,非常不夠,沒有充分組織游擊部隊,有計劃的配合紅軍作戰。
」當時我們如果「有一支像從前朱、毛、彭、黃的游擊隊伍,即你們的勝利,一定要比現在大得多。
」
解讀長征(23):一次會議是如何挽救黨挽救紅軍的?
作者: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姜廷玉央廣網9月12日消息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受的嚴重損失,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左」傾錯誤領導者的懷疑和不滿,...
共產國際對長征前黨和紅軍的影響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題:共產國際對長征前黨和紅軍的影響潘宏、蔡琳琳、李悅共產國際也稱第三國際,1919年3月成立,1943年解散。中國共產黨於1922年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