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軍統帥,關羽有何致命缺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曾說關羽的特點是「矜於士而體恤卒」(見《三國志·蜀書》),在同僚面前傲氣十足,目中無人,實在是關羽作為領導人的最大弱點。

他自恃武藝高強,對誰也不服。

關羽駐守荊州時,聽說劉備在漢中招降了馬超,又聽說馬超武藝過人,他竟讓關平帶信給劉備,要入川來與馬超比試高低,孔明寫信回答他:「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

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第六十五回)關羽看信後自綽其髯大笑,說道:「孔明知我心也。

」並將書信在客人中傳閱。

看來,關羽的用心也並不是一定要入川比試,他只是要人們相信他的武藝在馬超之上。

他把孔明的書信讓別人傳閱,正是借孔明的信作為權威性評判,使別人在心中樹立他武藝最高的信念。

劉備奪取漢中後,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

使者送來印綬,他竟然不接,對使者當面說:「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第七十三回)其實,他看不起黃忠沒有一點道理。

他爭奪長沙時,至多與黃忠打了個平手,只是由於長沙太守韓玄要誤殺黃忠,魏延才殺了韓玄救黃忠來降。

其實,關羽表示不甘與黃忠為伍,正是對自己當年未能戰勝黃忠的一種心理補償,至於由此會引起什麼不良的後果,他是不考慮的。

關羽恃才傲物,說話不講情面,使他與好多人的關係出現不和。

劉備當了漢中王后,準備立嗣,派人赴荊州徵求關羽的意見,關羽認為劉封非親子,不能選立,並建議劉備派劉封駐守地處邊遠的上庸山城,將其調離成都,以絕後患。

為此,劉封對他很不滿,在他敗走麥城時,劉封在上庸拒絕對他增援。

劉封的行為絕不說明關羽對其預料正確,因為,第一,劉封始終沒有背叛劉備,只是拒絕增援關羽;第二,劉備初收劉封為義子時,關羽就持反對態度,那時他對劉封並無一點了解,反對的理由只是收養義長子會造成以後立嗣麻煩。

關羽這種傲慢態度也表現在對友國人事的態度上,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做官,受孫權之託去成都索要荊州,劉備為了應付,即寫下讓關羽交割地盤的信,諸葛瑾持信到了荊州,關羽只是不認,且很不客氣,弄得諸葛瑾滿面羞慚而去。

孫權為了抗擊曹操,一度主動地與關羽拉關係,曾托媒人去荊州,求關羽將其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結姻親關係。

關羽一聽勃然大怒說:「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乎!」(第七十三回)幾乎要將媒人斬首。

關羽的態度激怒了孫權,使孫權下定了聯合曹兵襲取荊州的決心。

關羽傲氣十足的最大資本是自己的勇武,他不明白勇武只是對一般戰將的起碼要求,而對一個統帥人物的諸多條件中,勇力不是最主要的。

關羽在主動出擊曹兵時,擔心東吳呂蒙從後方渡江攻襲荊州,曾作了相應的部署。

後來呂蒙採納了陸遜的建議,他向孫權託病辭職,讓沒有名望的陸遜代己之任。

陸遜一到任,就向關羽致書送禮,信中語詞極其卑謹,一副討好關羽的樣子,關羽果然麻痹大意,撤走了荊州的大半防衛之兵,結果呂蒙乘機偷襲了荊州。

這裡,關羽因驕傲輕敵所致,未能識別陸遜的詐謀,吃了大虧。

關羽出兵攻曹前,原派傅士仁、糜芳為先鋒,二人在寨中飲酒時,軍中失火燒著火炮,打死本軍多人,軍器糧草盡被燒毀,關羽即令斬之,因眾人求免,關羽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鋒印綬,並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臨走又警告說:「若吾得勝回來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罰!」(第七十三回)後來,呂蒙偷襲荊州,傅士仁、糜芳相繼投降東吳。

在傅、糜投敵事件上,關羽犯了一系列的錯誤:第一,二人在失火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在他們受到處分、心中不服的情況下,派二人去守後方重城,他們是很難盡力配合的;第二,派二人去守後方,本應多加勉勵,但他委派時卻說是罰他們去守二城,這就使他們對守城工作失去了興趣,喪失了誠心;第三,臨走時作出警告,顯得多此一舉。

在警告的內容中,他把自己的得勝與二人受罰聯繫起來,似乎自己得勝了二人反要受到處罰。

這就不是鼓勵二人對他前方作戰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使二人產生消極對立情緒。

還在他出兵不久,身邊的隨軍司馬王甫曾建議說:「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得一人以總督荊州。

」(第七十三回)關羽回答他已派潘濬守荊州,用不著擔憂。

王甫指出:「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

」建議派為人忠誠廉直的趙累代替,關羽堅持說:「吾素知潘濬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

」呂蒙偷襲荊州後,孫權對潘濬官職未作變動,仍舊讓他執掌州事。

關羽自謂素知其人的潘濬,對關羽未起任何幫助作用。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關羽的識人不准;第二,他過分自信,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識人、用人是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關羽在識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誤說明,他可以是一名優秀的戰將,但不是一名優秀的統帥。

我們可以以孔明入川為界,把關羽的一生劃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時期,他在劉備、孔明的領導下作戰,雖有個人性格方面的諸多毛病,但這不影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將;後一個時期,他鎮守荊州,對荊州負全盤領導責任,這時,他剛而自矜、忽視人際關係的個人性格及識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誤等因素綜合作用,終使他未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三國人物之關羽——大意失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局,認為曹操統一北方已成事實,孫權占有江東已有三世之久,要想成事只有占據荊州、益州,再一爭天下。正當劉備占據荊益兩地威震天下,一統天下之際。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關羽攻樊城失敗的幕後陰謀

一、劉備命令關羽攻取樊城(一)劉備、諸葛亮的殺機214年,劉備取得西川;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進位為漢中王。探子來報,曹操聯結東吳,準備取荊州。諸葛亮的計策是把封關羽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

功成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今譯】持有的東西達到了滿盈的狀態時,不如就此罷手。把東西錘鍊的很尖銳,是不能夠長久保持...

低情商的女人才會這樣發微信

對任何人都要有平等的態度成大事者認為,對待任何人都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在三國的故事中,關羽和張飛兩個人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沒有缺乏對 人的平等態度,最後他們都算死在他們不能平等對待的人手中...

關羽之丟失荊州,決不僅僅因為「大意」

先說一件小事:劉備和諸葛亮遠征西川,孫權看出了這個擴張集團的危險。為減輕來自關羽方面的壓力,全力對付曹操赤壁大敗後可能的軍事報復,採取了主動和好關羽的態度,派諸葛瑾再至荊州,提出讓孫權的兒子與...

糜芳和傅士仁為何要背叛關羽?——關羽(七)

話說由於孫權曾經向關羽提親被拒,而且使者被罵了回來,孫權因此大怒而且一直懷恨在心。於是在關羽圍樊城時,受到了曹魏的挑唆和利誘,孫權決定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而荊州在馬上面臨著江東偷襲時,其內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