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主動出擊曹兵時,擔心東吳呂蒙從後方渡江攻襲荊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人,孫武子之後裔。
父親孫堅曾為朝廷鎮壓過黃巾起義,被提升為烏程侯長沙太守,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任聯軍先鋒,聯軍解體後在荊襄一帶與劉表、黃祖作戰時陣亡,長子孫策繼其基業,率眾奪取江東,患病夭折,臨終前將印綬傳於弟弟孫權。
孫權繼位後,在江東廣納賢才,率眾攻殺黃祖,報父之仇。
曹操率軍下江南時,他經過猶豫和徘徊,終於接受了青年將領周瑜等人的意見,下決心與劉備結盟,抗拒曹操,促成了赤壁大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孫權主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一方面,他親自領兵在合肥、濡須一帶向曹操軍隊發動進攻,但在這條戰線上屢次不能得手;另一方面,他與盟軍劉備集團為荊州明爭暗鬥。
荊州守將關羽未能重視雙方關係的維護,孫權於是聯絡曹操,乘關羽北伐之機,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並擒斬關羽。
劉備興兵為關羽報仇,吳兵節節敗退,孫權於危急中力排眾議,提拔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促成了彝陵之戰的勝利。
劉備死後,孫權接受了諸葛亮關於復修兩國盟友關係的主張,建立了與蜀國牢固的聯盟關係,至死未渝,其間他為配合諸葛亮收復中原的作戰計劃,數次派兵攻曹,均無效果,七十一歲時病死,兒子孫亮繼位。
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他兄弟五人,早年漢使劉琬來江東,見到他們兄弟幾人,對人講:
「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
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第二十九回)孫策臨死前給孫權交印綬時對他講:
「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第二十九回)劉琬的觀察,尤其是孫策的評價是極有見地的,從孫權一生的行為看,他戰略上目標明確,用人上舉賢任能,又善於進行自我批評,個人性格上雖有許多弱點,但從總體上看,他不失為東吳基業的成功的保守人,不失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關羽在主動出擊曹兵時,擔心東吳呂蒙從後方渡江攻襲荊州,曾作了相應的部署。
後來呂蒙採納了陸遜的建議,他向孫權託病辭職,讓沒有名望的陸遜代己之任。
陸遜一到任,就向關羽致書送禮,信中語詞極其卑謹,一副討好關羽的樣子,關羽果然麻痹大意,撤走了荊州的大半防衛之兵,結果呂蒙乘機偷襲了荊州。
這裡,關羽因驕傲輕敵所致,未能識別陸遜的詐謀,吃了大虧。
關羽出兵攻曹前,原派傅士仁、糜芳為先鋒,二人在寨中飲酒時,軍中失火燒著火炮,打死本軍多人,軍器糧草盡被燒毀,關羽即令斬之,因眾人求免,關羽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鋒印綬,並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臨走又警告說: 「若吾得勝回來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罰!」(第七十三回)後來,呂蒙偷襲荊州,傅士仁、糜芳相繼投降東吳。
在傅、糜投敵事件上,關羽犯了一系列的錯誤:
第一,二人在失火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在他們受到處分、心中不服的情況下,派二人去守後方重城,他們是很難盡力配合的;第二,派二人去守後方,本應多加勉勵,但他委派時卻說是罰他們去守二城,這就使他們對守城工作失去了興趣,喪失了誠心;第三,臨走時作出警告,顯得多此一舉。
在警告的內容中,他把自己的得勝與二人受罰聯繫起來,似乎自己得勝了二人反要受到處罰。
這就不是鼓勵二人對他前方作戰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使二人產生消極對立情緒。
還在他出兵不久,身邊的隨軍司馬王甫曾建議說: 「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得一人以總督荊州。
」(第七十三回)關羽回答他已派潘濬守荊州,用不著擔憂。
王甫指出: 「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
」建議派為人忠誠廉直的趙累代替,關羽堅持說:
「吾素知潘濬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
」呂蒙偷襲荊州後,孫權對潘濬官職未作變動,仍舊讓他執掌州事。
關羽自謂素知其人的潘濬,對關羽未起任何幫助作用。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關羽的識人不准;第二,他過分自信,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識人、用人是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關羽在識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誤說明,他可以是一名優秀的戰將,但不是一名優秀的統帥。
我們可以以孔明入川為界,把關羽的一生劃分為兩個時期: 前一時期,他在劉備、孔明的領導下作戰,雖有個人性格方面的諸多毛病,但這不影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將;後一個時期,他鎮守荊州,對荊州負全盤領導責任,這時,他剛而自矜、忽視人際關係的個人性格及識人、用人上的一系列失誤等因素綜合作用,終使他未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人。
關羽愛兵如子,為何身邊僅剩數十人,敗走麥城?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是三國演義中「義」的代表,被後人尊稱為「武聖」,在世界各地也被當做神靈供奉。關於關羽的傳說不勝枚舉,多讚頌其英勇神武,義字當頭,然而他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
股事傑說,成功了一輩子,關羽最後為何兵敗麥城?
我對於最近的「規則與情懷」之爭倒也沒啥看法了,反倒覺得一句被說的爛透的話有幾分道理:「性格決定命運。」1讀史使人明智。大家都知道我喜歡講三國故事。但凡事情太複雜,讓我大呼「看不懂」的時候,我就去...
勇冠三軍的萬人敵如何從威震華夏到身首異處!
揣著對三國群英的惋惜和敬佩的心情,一起來討論下曾經叱吒三國的一代名將關羽如何從圍襄陽困樊城威震華夏演變為失荊州走麥城直至身首異處!217年劉備在 法正、 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先發動漢中大戰,此戰劉...
關羽為何失荊州?七大主要原因曝光
關羽俗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荊州之失,責任不全在關羽,也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種原因,概言之有七。 一是劉備錯用關羽。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規劃成就霸業、復興漢室的戰略時,曾提出以益州為根據地,荊州...
功成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今譯】持有的東西達到了滿盈的狀態時,不如就此罷手。把東西錘鍊的很尖銳,是不能夠長久保持...
關羽攻樊城失敗的幕後陰謀
一、劉備命令關羽攻取樊城(一)劉備、諸葛亮的殺機214年,劉備取得西川;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進位為漢中王。探子來報,曹操聯結東吳,準備取荊州。諸葛亮的計策是把封關羽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
關羽兵敗樊城,不是不想回益州,而是被此人堵住了回益州的大門
在三國時期,民間有一句話叫「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話雖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但這幾個人之中,關羽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他與文聖孔子齊名,關羽也是世人公認的武聖。關羽,字雲長,早期跟隨...
糜芳和傅士仁為何要背叛關羽?——關羽(七)
話說由於孫權曾經向關羽提親被拒,而且使者被罵了回來,孫權因此大怒而且一直懷恨在心。於是在關羽圍樊城時,受到了曹魏的挑唆和利誘,孫權決定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而荊州在馬上面臨著江東偷襲時,其內部也...
揭秘:歷史上關羽失掉荊州幾大主要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