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曹操不應該是戲中的白臉,理應得到尊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藍臉的多爾礅盜玉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喳喳哇……
說起三國時代的曹操,歷史上,民間對其都是壞名,而唯一入耳的也就是奸雄一詞,大多數都以奸賊稱呼。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第一個說曹操是英雄的人,在這裡我是比較支持的。
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蘇東坡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的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劉備失敗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說明曹操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是個徹徹底底的奸臣賊子。
在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將曹操描寫為一個漢朝的篡逆者。
而在當時呢,外戚宦官輪流掌權,朝野上下烏煙瘴氣,步入建安年代,東漢朝廷早已無可救藥。
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評論道:「建安之初,四海盪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
」董卓擅行廢立,劉焉自造龍袍,淮南袁術稱帝刻璽、袁紹欲私立新帝的亂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對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陰謀推翻漢靈帝另立新主,拉攏當時任議郎的曹操時被其拒絕;聯軍討伐董卓時,與其他人觀望顧慮相比,放棄追殺董卓,曹操身先士卒奮力進取,帶領全部精騎追逐;初平二年韓馥、袁紹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再次為曹操所拒絕,並明確提出:「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就是說你們可以去聽那個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誠於西面的漢獻帝;李傕等人禍亂長安,獻帝一行狼狽從他們手下逃命時,漠然無視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主動迎接獻帝的人;這一系列的言行中雖然有曹操的慎重權謀,但客觀上不能否認是對朝廷的尊重。
所以說曹操是一個赤裸裸的篡逆者是不公平的,按古代的禮數來看,曹操是足夠尊重漢朝的,按現在的理論來看,朝上烏煙瘴氣,朝下民不聊生的漢朝為什麼就一定要守護著?任何一個為君者如果不能為他的百姓帶來富貴安康,就需要人站出來打倒他,在群雄並起的時代,曹操受到了比其他人都多的罵名,是很奇怪的。
曹操是真正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規定了自己「後宮」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對親兒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
才高八斗的曹植為人放蕩,曾私自「開司馬門而出」,他的車夫立刻就被處死;曹植的妻子衣服太華麗,違反了自己提倡節儉的命令後儘管是兒媳婦照樣砍頭。
曹操的軍事、文學才能很少有人否認,但其實曹操最厲害的在我看來是他的治國,是他的政治策略。
回顧三國前的歷史,東漢桓帝年間,中國的人口曾經達到五千多萬,但到了三國時銳減到七百多萬,甚至還不如四五百年前動不動就「斬首十萬」的戰國時代(那時還有一千多萬)。
殺光這麼多人不可能,但餓死卻不難。
究其根源,無非是天災人禍。
自東漢桓帝靈帝以來,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不斷,民不聊生之餘人口、戶數大量減少。
根據後漢書記載,漢桓帝時期,比較大的災禍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隸、豫州飢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按照這個估計,僅此一年這兩地就餓死了大約三四百萬;漢靈帝時期,「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光和五年二月,大疫。
」,「光和六年夏,大旱」。
其餘小規模的天災、少數民族叛亂或入侵,不計其數。
加上爆發於公元184年的黃巾大起義和隨後的軍閥混戰後,生產遭到了完全的破壞。
總結下來就是窮,百姓衣食難安。
這樣的亂世中,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使民眾豐衣足食,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
然而,漢末三國中的各個諸侯中,軍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內政上有作為的不多。
政治經濟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會自然的反映在軍事上。
恢復生產的方法,無非是開源節流,這兩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曹操推行的屯田制的實行,政策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短時間內就將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欣欣向榮,稱其為一大創舉並不過分。
另外曹操在攻破鄴城後,鑒於東漢後期沉重的人頭稅,改為戶調製,並且大力制止對農民的亂攤派行徑。
這一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
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
而且可笑的是在周瑜的老家出現了這樣的滑稽:曹魏拚命建設大興土木,孫吳拚命破壞殺人越貨。
吳蜀這方面的建設乏善可陳。
蜀中是因為先天條件優越,而且諸葛亮在後方的安頓上充分利用了天府這一地理優勢,境內已經有了都江堰這樣的傑作而無需畫蛇添足勞民傷財。
東吳則完全是敗筆:東吳曾兩次在丹楊填建湖田,興建浦里塘。
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勝數,卻因為未能在枯水時施工,導致風急浪高而淹沒墩基,結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
」第二次重建,仍然失敗。
難江南雖然號稱魚米之鄉,三國時的農業水準卻相當低下,連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識的東西都未能普及,又沒有水庫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設,其生產效率可想而知。
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百萬雄兵也得餓肚子,又怎麼能爭霸天下?可以這麼說,曹魏給後人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蜀漢保本,東吳則是一屁股債。
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
在曹操時期,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即使是高官顯貴也不敢過度鋪張,甚至出現了有人故意穿破舊衣服取悅曹操的咄咄怪事。
曹操的遺囑,也體現了自己的一貫儉樸的風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畢,皆除服。
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
有司各率乃職。
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相比之下,劉備、孫權的晚年則是昏聵糊塗。
《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典略》記載:「劉備稱漢中王,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後來成了陳群勸諫曹睿棄奢華罷宮室的反面教材。
曹操誠然,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應該受譴責的。
但綜合看他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無愧於陳壽「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的評論。
只是劉備一向以打人情牌為主,更加的能得到人民的認可,而曹操則更為險詐一些,做事方法在當時的社會被唾棄,但是他對於百姓可是十分看重的,對於生產力也是發展最好的。
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說翻臉就不認人 。
許攸來投奔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所以許攸也很得意,許攸經常跟曹操說:「阿瞞,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
」,而且許攸過分的不尊重曹操,直呼其小名,並常常邀功。
曹操實在忍無可忍了,把許攸殺了。
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
曹操有一段時候是不順利的,處於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魏種也背叛了。
後來在後面的戰鬥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人都認為曹操肯定要殺他,但是曹操想了一下,來了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這是曹操的寬容。
還有一次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洒洒,痛罵曹操祖宗,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曹操全然不介意,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
毛澤東對曹操卻有著相當高的評價,毛澤東曾說過,曹操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毛主席曾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議論曹操時說:「曹操結束漢末豪族混戰的局面,恢復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平原,為後來西晉的統一鋪平了道路。
」
易中天說孟德是:
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
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
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
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
這樣的曹操比我們認識的劉備等更為的真實,這樣的曹操受人辱罵,實在是不夠公平,即便在三國這樣人才輩出的年代,曹操仍然是軍事,政治,文學的頂尖人才。
而且出身不好的曹操能夠一步一步走到這種地步,為後來晉朝的統一奠定基礎,是足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的。
從三國演義走進歷史曹操的天空
最近,又對照著看了一遍新舊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就電視劇本身,可以說是一部恢弘巨製。無論老版還是新版《三國演義》,因為都是搬小說上影幕,難免脫離不開原著關於"尊劉貶曹"的政治性傾向。應該說從劇情...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一 何進
何進在妹子當上皇后之後,他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國舅爺,在漢朝以國舅為首的外戚是一支很強的力量,雖然呂后之亂以後,真正開始了異姓不王的時代,但是外戚雖然不能稱王,其權力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約束,在東漢...
曹操是奸雄?是能臣?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
造成孫權、劉備、曹操三國鼎立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漢末軍閥,像窮凶極惡的董卓,頑悍樂殺的公孫瓚,貪利恃寵的陶謙,倏彼倏此而橫的呂布,狂愚而逞的袁術,雍容論道的劉表,昏庸懦弱的劉璋,都無戡亂之才,他們在群雄角逐中註定要被殲滅。而志大才疏的袁紹,文...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還有誰評價過曹操的一生?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曹操成名前許劭的評價。東漢末年許劭與其從兄許靖喜歡品評當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許劭評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於是...
曹操的去世當然引起了天下的震動,他的後事如何處理就成了焦點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關羽授首呂蒙病逝之後一個月,帶著一身疲憊返回洛陽的曹操還來不及品味救援襄樊離間孫劉斬殺關羽的勝利,就以六十六歲的高齡去世。雖然名正言順的三國時代起於他身後的曹丕,但...
三國中的曹操,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這些方面可以看出
曹操,東漢末年的人,此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就隨小編來聊一聊,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個陰險狡詐之人,經常玩弄權術,為人還殘暴成性,見不得別人好,算得上是位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如果曹操真是如羅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