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孫權、劉備、曹操三國鼎立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軍閥,像窮凶極惡的董卓,頑悍樂殺的公孫瓚,貪利恃寵的陶謙,倏彼倏此而橫的呂布,狂愚而逞的袁術,雍容論道的劉表,昏庸懦弱的劉璋,都無戡亂之才,他們在群雄角逐中註定要被殲滅。

而志大才疏的袁紹,文武兼資的曹操,弘毅寬厚的劉備,任才尚計的孫權,都有統一天下之志,任人有方,馭才有術。

而後袁紹敗亡,遂演成了三分之局。

三國人才三分

東漢末軍閥混戰,為何人才三分,這有著複雜的歷史原因,是一系列偶然事變的分合所形成的必然之勢。

在亂世之中,局勢未明朗之時,際遇交合帶有較大的偶然性。

但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天下擾攘,君擇臣,臣亦擇君,又是必然之勢。

荀彧、郭嘉、董昭,初投袁紹,後歸曹操。

魯肅與劉曄友善,最初欲依巢湖鄭寶,而後兩人分道揚鑣。

諸葛瑾、諸葛亮,同胞兄弟,一個輔孫權,一個佐劉備。

所以,東漢末年的人才形成三分而未若江河之歸大海,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

三國人才三分的客觀原因

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漢朝還沒有完全失去其繼續存在的合理性,劉姓皇帝仍是一面旗幟。

兩漢儒學昌盛,它所宣傳的君權正統觀念深入人心,士大夫多尚氣節,袁紹在反對董卓廢立時就說:「漢朝統治天下四百年,恩澤深厚,贏得全天下人民的擁護。

如今皇帝雖然年幼,但沒有什麼不良行為,董公想要廢掉合法的嫡長子,換立一個庶出兄弟,恐怕滿朝公卿是不會答應的。

二是東漢世家大族正處於上升時期,多名節之士。

尤其是兩次黨錮之禍,士大夫反對宦官專政,贏得了天下人的歸心。

這兩個客觀因素,對曹操有得有失。

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占了優勢,四方人才多歸往之,這是得。

但曹操出身於宦官集團的庶族,初起時不敵袁紹,不僅使得一部分北方士人流歸了袁紹,如沮授、田豐、審配等;而且延遲了他統一北方的時日,眼看孫權坐大,劉備寄居荊州而不能及早消滅,這是失。

關東軍討董卓,孫堅力戰第一,義動天下,也贏得了一部分人才的歸心。

張昭、周瑜、程普、黃蓋等傾心輔佐孫氏兄弟,這是孫吳之得,反之則是曹操之失。

劉備以帝室之胄,「受左將軍之命,躬膺天子之寵任,而又承密詔以首事,先主於是乎始得乘權而正告天下以興師」(王夫之語,《讀通鑑論》卷九),露布衣帶詔討曹,使曹操蒙受「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周瑜語,見《周瑜傳》)的惡名,劉備則以正統自居。

諸葛亮輔劉備,不僅僅是報三顧之恩,而且也是扶持正統。

這是劉備之得,亦是曹操之失。

三國人才三分主觀原因

也有兩個方面。

一是曹操的對手劉備、孫權都是人中之傑,總攬英雄有很大的號召力。

二是曹操品德不濟,奸險詐偽,暴虐無比,使得一部分智士遠離了他,像諸葛亮、龐統等人寧肯歸隱待時,也決不北投曹操。

陳宮、張邈之叛,就是鄙薄曹操的為人。

曹操傲慢,把蜀中使者張松推給了劉備,這是最大之失。

曹操不仁愛士民,多次屠城,濫殺無辜,並在征戰中頒布了「圍而後降者殺無赦」的反動軍令,所以他始終未能獲得「天命攸歸」的輿論。

曹操兵圍漢獻帝,失人臣禮,始終帶著「漢賊」的帽子打天下。

曹操的這些弱點為孫、劉所利用。

因此,曹操不能像他的先輩漢高祖、漢光武那樣囊括天下英雄,也就不能統一天下,只好作了個半壁河山的「周文王」而遺恨九泉。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形成的三分人才均勢和三分地理均勢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漢末戰亂形成的「人才三分」是「時勢造英雄」;如何平亂世,人謀規劃了三分之局,則是「英雄造時勢」。

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而總趨勢,則是前者為因,後者為果。

即三國鼎立是人謀所結之果。

你認為三國鼎立是人謀還是時勢造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三國名將種種死因 ,了解您所不知道的真相

三國,歷來被很多歷史愛好者所討論的話題,而《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而裡面的人物過於演義化,小說化,從而並不真實,那麼,這些真實...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

數三國風雲人物,必觀此文!

東漢末年,漢祚衰微,群雄逐鹿,戰火紛飛,那是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的年代!這個年代的人民,為逃避戰火四處逃逸,吃了上頓沒下頓,過的是朝不保夕、水深火熱的生活!此時不經有人要問,是誰顛覆了漢家的江...

《三國演義》中的成敗觀

編者按: 《三國演義》的成敗論,具體體現在對英雄人物功業成敗分析、戰爭原因揭示,以及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漢朝和魏、蜀、吳興亡的描寫等方面。成敗論的真諦在於,強調英雄人物自身品質、才能和個性條件的...

中國通史之(八)三國六十年

今天要講的這個時期,想必大家已經太過熟悉了,因為四大名著的原因,三國一直是大家愛討論的話題。糾結了好久,一是大家熟悉,二來這個時間段只有短短60年,但想到初衷既然是要串一下中國歷史,所以還是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