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連士兵接受二十軍棍的處罰都要過問?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說到諸葛亮的去世,大多數人都會唏噓不已,這位一生為蜀漢操勞的蜀相,最終竟積勞成疾,生生累死在前線,實在是可敬可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的死是咎由自取,畢竟據《三國志》記載,他第五次北伐的時候,事必躬親,士兵要接受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他就要親自過問,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操心太多,自然會油盡燈枯。

其實如果有選擇的話,諸葛亮也不想這樣,但是當時的形勢下,他不得不事必躬親。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並非喜歡專權,在劉備進取益州之前,他力薦龐統,縱使龐統沒有任何資歷,地位卻與他平齊,他也沒有作何不滿;劉備拿下益州之後,終於讓劉巴歸順,然而劉備想殺劉巴之時,他卻說劉巴之才在自己之上;打算北伐之際,他為劉禪舉薦了蔣琬、費禕、董允、向寵等人;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大膽啟用了新人馬謖,並讓其鎮守重鎮街亭。

然而為什麼到了最後,他卻事必躬親了呢?小編讓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受馬謖失街亭一事的刺激

馬謖曾經在諸葛亮平定南蠻之時,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非常得諸葛亮賞識,被諸葛亮當作接班人大力培養。

因此在派他駐守街亭的時候,諸葛亮是報有厚望的,正是因為信任馬謖的能力,所以他什麼也沒說,他認為馬謖能夠完美的完成任務,並立下大功,這樣他就可以將其順勢提拔,讓馬謖為自己分擔更多的責任。

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根本不堪大用。

當時馬謖本可據城而守,拖住張郃,甚至慢慢消耗張郃的有生力量。

但是他卻腦迴路清奇的放棄了城池,到山上紮營,結果使張郃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了街亭。

他一失敗,主力大軍的退路已失,糧草無法運輸,疑兵也被暴露,諸葛亮根本沒辦法好好打了,只能迅速撤兵。

自己大力培養,寄予厚望的人都能做出這等事,諸葛亮怎麼還敢把大事託付給別人呢?無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多操心了。

二、劉禪無能,後方也需要他操心

劉備雖然才幹比不上曹操,但是能夠從賣草鞋的商販,成長為一大割據勢力的首領,他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他在世的時候,諸葛亮不管是負責留守後方,還是出兵前線,都可以專注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

但是劉禪不一樣,他只擅長吃喝玩樂,對於政事一竅不通,縱使有蔣琬、費禕等人看著,諸葛亮也不能完全放心,就算出征在外,也要事無巨細的過問,否則一旦出了岔子,後果不堪設想。

三、蜀國無可用之才

到了蜀漢後期,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大不如從前了。

在最初的時候,蜀漢武有關張趙馬黃等人征戰沙場,入主益州之後,文有法正、劉巴等人相助。

諸葛亮把任務分派出去,非常放心,自然不必事事親自過問。

可是很多這些人都相繼過世了,能夠受諸葛亮派遣的人還有幾個呢?武將魏延倒是有勇有謀,但是他卻喜歡冒險,一旦失敗,將使蜀漢面臨滅亡的危險;原屬劉璋的吳壹是外戚勢力,需要抑制;千里走單騎的廖化,跟隨劉備多年,卻沒有任何耀眼的功績;受諸葛亮賞識的儒將向寵,早早戰死沙場。

文臣中蔣琬費禕等人雖然忠心,處理政務也還可以,但是他們也發揮不了諸葛亮在朝堂上的作用。

所以諸葛亮必須要竭盡平生之才,兼顧方方面面,才能保證蜀國不會有失。

諸葛亮從跟隨劉備起,就一直受到倚重,但是劉備作為一個梟雄,擁有統籌全局的能力,可以讓諸葛亮專注的做好某一件事,後來他身邊人才越來越多,諸葛亮的擔子也就越來越輕。

可是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無能,諸葛亮不但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還要把劉禪的責任擔起來,再加上蜀國的人才凋敝,沒有人能夠為他分擔肩頭的重任,他除了鞠躬盡瘁,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我想如果有選擇的話,他也不願如此吧。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5次北伐都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後代歷史學家對待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這個問題共總結出了兩個原因,一是街亭失守,使得諸葛亮一招走錯滿盤皆輸,馬謖的玩忽職守讓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個因素是因為...

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何不讓他戴罪立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讓馬謖防守街亭,結果馬謖和魏將張郃交戰失敗,丟了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時候,正是蜀漢人才嚴重匱乏的時候,急需用人之際,諸葛亮能不能不殺馬謖?讓他戴罪立功?為什麼非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