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如何解決唐末以來,禁軍、節度使以及宰相權重問題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途徑,是通過加設官員,互相監督,共分權利來實現的.最直接的體現,在政治上是一職三官,在軍事上是將兵分離,通過這個方法對集權很有作用.由於一職三官,還有早年杯酒釋兵權(中央集權),為了補償大將們,宋朝開了恩蔭制先河,導致後朝因此做官的人越來越多,但也導致官僚機構膨脹的惡果。
組織困局其實由來已久。
唐末直至五代十國,公司派出機構權力過大———以藩鎮割據形態出現的節度使在其治內完成了組織系統的自我循環,節度使擁兵自重,集軍、民、財三政大權於一身,可以不經皇帝批准擅殺刺史。
這對唐代三省六部的官僚行政制度的破壞力度極大。
財不上中央,幹部的人事任免也自成體系。
節度使所扮演的這種「封疆大吏」角色,就相當於當下公司組織的大區經理、外派的各地分公司總經理。
而宰相作為總經理,權力也是過大。
唐代包括五代十國期間都實行三省六部體制,這實際上是一種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合一的制度。
中書省出令,門下省審議,尚書省頒布執行。
宰相權力之大,專制如武則天者,也不敢輕易越過中書門下宰相這一級直接發號施令。
宰相有選拔官吏之權,貞觀年間,四品以上官員都要由宰相提名奏上,皇帝才可批覆同意。
而今,趙匡胤上位後,如果重拾唐代的三省六部體制,一方面他要直面藩鎮割據、節度使權力過大的問題,另一方面相權架空皇權的隱憂亦不能不防。
面對困局,趙匡胤問道於謀臣趙普,如何才能組織破局?趙普給出的答案是:「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
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這其中「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是核心話語。
趙匡胤大悟,遂有「杯酒釋兵權」之舉。
至此,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背後隱含的制度設計初露端倪:他一方面把石守信等人調到外地去當節度使,使其脫離原來掌握的軍隊,另一方面取消殿前都點檢和殿前副都點檢這兩個職務,由殿前都指揮、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率領禁軍,合稱「三衙」,互不統屬。
制度設計的機心便在這裡:三衙有統兵之重,卻無發兵之權;而樞密使有發兵之權,又無統兵之重;禁軍從此無統帥,將領們唯一的統帥是皇帝本人。
這是一層機心,叫做分化事權,互相監督。
第二層機心是在「三衙」內部層層設防,防止出現專權獨斷現象。
趙匡胤規定,「三衙」長官都指揮使之下,設副指揮使、都虞候、副都虞候各一員,進一步將都指揮使已被分化的權力強行稀釋,使其有職無權。
至此,杯酒釋兵權後的制度設計將禁軍軍權全部收歸中央,趙匡胤寢食稍安。
針對唐朝以來節度使權力過大的問題,趙匡胤採取了兩步:一是將各節度使所屬的地方賦稅全部運送中央,僅留一小部分用於維持日常開支,節度使的財權被剝奪了。
二是削弱其兵權,令諸州府甄選精兵送往中央,取其精華,以此削弱節度使的軍事實力。
再以後,節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管理政事,而只變成一種榮譽性的虛銜——— 在趙匡胤及其繼任者的制度設計下,唐末以來節度使干政問題被徹底解決。
對於宰相權重的問題,趙匡胤採取的依舊是分化事權、層層監督的制度設計。
樞密院管國防軍事,三司(鹽鐵、度支、戶部)管財政,宰相只管一般的行政事務。
這是三權分立。
隨後趙匡胤又在宰相權限之下設參政知事(副宰相),掌實權,規定兩位宰相「分日知印」,進一步切割宰相權力。
又設台諫官,監督宰相之權。
由此,源自秦、漢、唐以來的宰相權重問題在趙匡胤手上得到解決。
種種制度創新解決了此前的組織困局,但制度設計之弊如影隨形。
「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無論在哪一個層面收職權、財權、兵權,趙匡胤都需要「花官買穩定」。
冗官(組織膨脹)的結構性成因,最初便來自這裡。
可以說,趙匡胤的種種制度設計,在當時的背景下是具有一定意義的組織破局。
可是,這是一種自廢武功的致命缺陷。
一是將不知兵,兵都不認識你,一般情況下能為你賣命?二是文官將兵,雖然古代有很多文官帶兵也取得不俗戰績的先例,如周瑜、司馬懿、范仲淹等,但宋朝的很多帶兵文官他是不懂軍隊的,而且打仗時帶兵的將領要有一股銳氣,而文臣呢,是沒有那種膽魄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比較繁榮的朝代,這是宋朝統治者從立朝開始制定文治天下的必然結果。
宋朝的中央集權比以往的朝代更進了一步,對軍隊的控制,對武官的控制,是有效的結束了五代十國後朝代頻繁更迭的局面。
宋朝就像一個特有錢的地主,沒有保鏢。
遼、西夏、金、元就像占山為王的強盜:有人有馬有武功,就沒錢,只好搶。
山大王不搶沒保鏢的地主搶誰?
「杯酒釋兵權」引發的制度變革對趙宋王朝興衰的影響
唐末的藩鎮割據,再加上農民大起義,導致唐王朝統治秩序分崩離析,軍閥混戰,割據自雄。自此華夏大地成了那些野心勃勃武人追逐「王侯」夢的樂園,「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於是乎,城頭變換大王旗...
宋太祖為何杯酒釋兵權 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
為什麼宋太祖要杯酒釋兵權為什麼宋太祖要杯酒釋兵權,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靠陳橋兵變登上皇位的,他怕他的手下也會像他這樣黃袍加身。為此,趙匡胤一直憂慮這件事。在一次酒會上,趙匡胤向這幾個老部下說出了自...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簡單介紹 結果如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發生在宋朝時候的事情,在宋朝剛建立的時候,趙匡胤想到自己是被部下擁戴當上皇帝的,他一直擔心自己手下的武將也有可能被手下們黃袍加身。後來,趙匡胤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這些武將對...
大宋王朝之三:杯酒釋兵權就是老趙的一場戲,核心就是重文輕武!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把各將官的兵權削了,武臣不再帶兵,自然也不准再管地方民政。」寧欣《中華文化通志》:「杯酒釋兵權的和平方式以防範、遏制武將勢力的發展,並以文臣知軍事,...
杯酒釋兵權的「影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揭秘: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創造了大宋盛世,也埋下了無盡的禍端!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歷史上的今天 杯酒釋兵權始末
961年8月22日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之初,國家有兩股軍方勢力。一是禁軍勢力,即由中央政府直屬的主力部隊(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總兵力不足20萬人;二是藩鎮勢力,即由駐守各地的藩鎮(...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後把兵權都交給了誰?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要杯酒釋兵權呢?這是為了避免走五代時的老路,防止武夫亂國,武夫手握重兵,容易坐大,然後順便就把江山給奪了。為此,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
宋代武官地位低?學者稱趙匡胤怕被槍桿子奪權
從唐代開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多年間,中國都是在打打殺殺中度過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不但老百姓流離失所,連皇帝都是高危的職業。軍旅出身的宋朝開創者趙匡胤決定,從制度建設上終結武人的時...
宰相趙普的「十二字方針」成就大宋三百年基業
作者:【齊濟頭條號】特約嘉賓文一評老師 唐朝末年,朝庭在邊防普遍設立了節度使制度,附著唐朝中央政府的逐漸腐化與衰弱,這些邊疆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至於「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