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趙普的「十二字方針」成就大宋三百年基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齊濟頭條號】特約嘉賓文一評老師
唐朝末年,朝庭在邊防普遍設立了節度使制度,附著唐朝中央政府的逐漸腐化與衰弱,這些邊疆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至於「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天寶元年(742年),藩鎮邊軍不斷增加,達到四十九萬人,占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十五萬人。
而中央軍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
藩鎮的日益強大,與中央政權矛盾日深,到天寶末年,終於爆發成為安史之亂。
公元907年唐朝被藩鎮之一的朱溫奪去了政權,最終導致了五代十國這一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五十年亂世出現。
公元960年,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大將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上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
應當說,趙匡胤是一個生逢五代十國這一亂世的將領,他對於這一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黑暗時期的社會弊病感受最深。
這些由當年割據的藩鎮所建立的眾多國家,在政治上,權位之爭超乎尋常,父子相殘,兄弟相殺,上下級間殘殺;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幾乎處於停滯或倒退。
十多個政權互相攻訐,又互為從屬,還有時不時南下攪局的遼國。
各方勢力為了搶地盤、爭名頭,打著各種旗號相互角逐、廝殺、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可謂精彩紛呈,但生逢其時的百姓卻叫苦不迭。
趙匡胤登基後不久,兩個實力派藩鎮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相繼擁兵反叛。
趙匡胤親率精兵良將出征,歷時半年方將叛亂平息。
所以,從趙匡胤在黃袍加身的那一刻起,藩鎮問題就成了他的一塊兒心病。
此後的一天,趙匡胤與心腹謀臣趙普有一段很著名的談話。
太祖趙匡胤問趙普「天下自唐末以來,兵戈不息,蒼生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他便說:「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
趙普的意思很明白「無他奇巧也」,也就是沒有短平快的好辦法,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
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范浚在《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這些話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從小軍官到殿前都點檢,又從殿前都點檢躍上皇帝寶座的趙匡胤,十分懂得軍事力量的重要作用。
因此,宋朝一建立,趙匡胤就吸取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了對禁軍的控制。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祖鑒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
因為殿前都點檢是宋太祖黃袍加身前擔任過的職務,從此不再設置。
由石守信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一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這些話實際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記住陳橋兵變的事件,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
果然宋太祖採取措施解除了這些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
此後,太祖趙匡胤通過一系列的手段,穩定了國家的局勢,由此開啟了大宋政權三百年的基業
歷史上的今天: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宮廷劇中經常會上演眾皇子爭奪「九五之尊」的劇情,似乎每個野心勃勃的男人都想要坐上那把龍椅。過往的歷史中,也不乏一些非皇家血統的人通過手段坐上那個位置。北宋開國皇帝就是其中一位。趙匡胤,原為後周禁...
揭秘: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創造了大宋盛世,也埋下了無盡的禍端!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為何多貪財好色之徒?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960-1279年)的建立者,涿州(今屬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為何多貪財好色之徒?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960-1279年)的建立者,涿州(今屬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是集中了權利,還是離間了人心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
為了保趙家天下,趙匡胤竟兩次「杯酒釋兵權」,權術直逼梅長蘇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後,先後擊潰了後周殘餘勢力李筠和李重進的反叛,基本鞏固了北宋王朝的統治。隨後,宋太祖就著手考慮如何革除五代時期驕兵悍將任意廢立主上的弊端,採取切實措施加強中央集...
歷史上真實的「杯酒釋兵權」始末
宋太祖即位後,接受趙普建議,解除武將兵權,以免重蹈晚唐五代滅亡之覆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等宿將飲酒,勸諭他們釋去兵權,這是消除禁軍將領發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