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諸葛亮的這個權衡之術使得三國維持了幾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政權作為三國時期幅員狹小、實力最弱的一方,在歷史上卻有無與倫比的明星效應。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馬超、姜維等蜀漢人物在民間都有著神話般空前絕後的知名度,連趙雲、黃忠、王平、廖化、孫乾、簡雍這樣的二三線人物也都家喻戶曉。


但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人們對三國關注度驟然降溫。

蜀漢中後期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國演義》一筆帶過甚至避而不談,史書記載語焉不詳,多數人幾乎一無所知。

除了姜維北伐還能夠引起一些關注之外,蜀漢中後期歷來是史學研究、舞台再現和小說演繹的盲區。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寫到諸葛亮去世之後,好像突然江郎才盡而失去創作激情,把此後很多情節寫得馬虎潦草,對於諸葛亮身後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隻字不提。

這讓很多人產生錯覺,以為諸葛亮去世時把權力交給了姜維。

姜維緊接著大舉北伐,連年征戰完全耗盡了實力,後主劉禪因此很快就舉手投降了。


後來的多數作史者在寫到劉備去世後,也是把諸葛亮治蜀、蜀漢北伐作為敘事重點,對諸葛亮身後的兩位繼任者蔣琬、費褘只作簡短交代。

作家柏楊在他的《中國人史綱》說:「在郿縣近郊五丈原,諸葛亮逝世……他的軍事職務由大將姜維接充……」

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政權又延續了30年。

蜀漢政權於公元221年5月份正式建立,到公元263年年底亡國,歷時43年。

諸葛亮擔任丞相的時間只有12年。

在諸葛亮秋風五丈原之後,蜀漢後主劉禪又繼續做了30年皇帝,他在位時間超過40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


諸葛亮臨終前,也不是把權力直接交給姜維。

姜維當時的職務是中監軍、征西將軍。

征西將軍在曹魏是重號將軍,但在蜀漢是普通雜號將軍(《宋書.百官志》引魚豢語:「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

黃初中,位次三公。

漢舊諸征與偏裨雜號同」)。

「中監軍」是蜀軍一個方面軍的將領——蜀軍共有前、後、左、右、中五部,其中的「中軍」主要是拱衛京師,但當時戰事頻發,中軍也時常外出作戰。

中軍首領共有五位,分別是中軍師、中監軍、中護軍、中典軍和中參軍。

姜維作為中監軍具有協理軍務、督察將帥的權力,品秩不低,但是距離接替蜀軍統帥的位置還差很遠。

姜維在蜀軍從前線撤退時負責斷後並因此立功——他所率領的軍隊成功阻退了曹魏軍隊追擊,確保蜀軍平安撤回後方。

姜維因此晉升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爵位由過去的亭侯升為鄉侯,算是晉升;實際職務由中監軍變為右監軍,基本上是平調;統諸軍,應該是具有統籌、協調全軍事務的權力,算是得到了重用,但遠不是「統帥諸軍」。

姜維的輔漢將軍仍是雜號將軍,排在他前面的重號將軍還有很多,像大將軍蔣琬、車騎將軍吳懿,前將軍鄧芝、左將軍向朗、右將軍輔匡、後將軍吳班、奮威將軍馬忠等。

姜維在諸葛亮去世13年後(公元247年)才升任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成為排在皇帝和大將軍費禕之後的第三號人物。

但直到此時,他仍然沒有統帥諸軍的權力,他每次出兵作戰都要受到大將軍費禕的節制。

因此不能說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便接替了諸葛亮的軍事職務,能夠統帥全軍。


諸葛亮臨終前的政治安排,是建議後主把輔政大權交給丞相府留府長史蔣琬.蔣琬的留府長史大致相當於丞相府的秘書長,留守成都。

諸葛亮率軍長期駐紮漢中軍事前線,他的丞相府設在成都並承擔著統籌前線、後方事務及徵兵、後勤保障等諸多職能,留府長史因此兼具蜀軍後勤部部長的職責。

後主劉禪基本落實了丞相諸葛亮的政治交代,把大權交給蔣琬。

蔣琬實際主導蜀漢政局大致有十年。

後期因為身體不好,他於公元243年主動把權力交給尚書令費禕。

費禕在諸葛亮去世時的職務是蜀軍司馬,蔣琬升任大將軍後則接替他出任尚書令。

蔣琬把大將軍職務交給費禕後,他事實上退居二線,費禕開始主導蜀漢政局,直到公元253年遇刺身亡,主政時間大致也是十年。

姜維是在前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之後才真正走上蜀漢政權首席輔政大臣的位置,這已是諸葛亮去世二十年後的事情。


在中國文化語境裡,「三顧茅廬」歷來作為高層人物思慕英才、禮賢下士的典範,受到後人無限思慕頌揚。

其實這在三國時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這涉及到兩漢時期的用人選拔制度——察舉徵辟制,所謂「察舉」,就是由州、郡、國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進行考察,尋找那些品德高尚、孝道廉潔的人才,然後以「孝廉」「茂才」「賢良」等名目推薦給中央政府;「徵辟」則是由皇帝或其他官員出面邀請那些名望顯赫、德才兼備的人士出來做官。

皇帝出面徵召稱之為「征」,官府徵召稱之為「辟」。

西漢名臣東方朔就是一個底層青年。

漢武帝即位年,徵召天下有才之干,東方朔便上交了自薦材料——這份自薦書寫滿了三千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來。

武帝讀後認為東方朔氣度不凡,於是予以徵召。

劉備三請諸葛亮大致接近於「辟」。

察舉徵辟在兩漢時代本來是一件非常熱門的事情,天下志士趨之若鶩。

但是到東漢末期情況發生了變化。

當時漢室中央蓑微,各方諸侯攻城略地,戰亂殺戮此起彼伏。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為了自清自保而不願意與掌權者合作。

諸葛亮在《出師表》里自稱「苟全性命與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實際上是當時很多名士所共同選擇的生存狀態。

《三國志》記載的多數文臣謀士都曾經有過拒絕徵辟、迴避作官的經歷,像司馬懿、張昭、袁煥、劉巴、龐德公等人為了逃避徵辟而不惜裝病、隱居或者更名改姓、遠走他鄉。

荊州名士劉巴年輕時曾經多次被荊州牧劉表徵用推舉,都被一口回絕。

劉備、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也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不願與劉備合作,便遠走到交趾(今越南一帶),更改姓氏為張,後來從交趾展轉來到益州,但益州隨即又被劉備占領。

劉備為了讓劉巴為自己效力,在圍攻成都時下令:「誰殺害劉巴,我就滅他三族。

」劉巴這才向劉備低頭認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的英雄人物,夢三國的後期人物英雄

蔣琬 第一位介紹的,是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蔣琬。諸葛亮連年用兵,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的需要。難怪諸葛亮每與人語,便稱讚道;「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病重時,諸葛亮...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亡在牛人太多

後世人談論蜀國的敗亡,主要歸因於三方面:一是諸葛亮之後蜀國政壇後繼無人;二是後主劉禪昏庸;三是大將軍姜維大意,沒有在陰平天險屯駐足夠的守軍,致使被魏國的鄧艾抄了後路……在我看來,這三類判斷多少都...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什麼廢除了丞相一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是重要的官職,可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曹操都兩位丞相都掌握各自朝廷的大權。就諸葛亮來說,作為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在劉備去世後執掌蜀漢大權。...

蜀漢第一位大將軍是誰?不是關羽也不是張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將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武將官職。一般來說,大將軍是古代領兵之最高統帥。「大將軍」這一職位始於西漢時期,是將軍的最高封號。到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大將軍成為當...

若非諸葛亮錯用此人,後主劉禪必一統三國!

看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五丈原病危時,將自己的生平所學全部傳授給了姜維,諸葛亮為什麼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一個降將姜維,而且連「連弩」之法圖本都悉數傳給了姜維。除了自己的兒子,諸葛亮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