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殺此人卻不能殺,只能殺了他兒子,他用「就是不死」來反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亂世中出現了一位「梟雄」——曹操。
曹操在三國時期叱詫風雲,占據著北方大部分地盤,稱得上三足鼎立中實力最為強悍的一方諸侯。
其實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角度來說,曹操已經不能用「諸侯」來形容,確切的說他就代表著「大漢」王朝。
此時三國中除了各方諸侯外,還有幾大家族,諸如劉備集團中的荊州氏族和益州集團,還有以袁紹為首的「汝南袁氏」;當然,在曹操老巢「兗州」也有一個舉足輕重的「氏族」集團,就是「弘農楊氏」一族。
尤其是「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這兩大家族在漢朝地位堪稱舉足輕重,世人皆稱「四世三公」,門人弟子星羅棋布,甚至主導著大漢朝堂。
至於「汝南袁氏」,袁紹曾是曹操前期的最強對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假借天子之名順理成章的出兵征伐,「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最終將其剿滅;又加除掉的「袁術」一支,「汝南袁氏」一族算被曹操盡滅。
此時的曹操一定因為打敗了強大的「袁紹」而沾沾自喜;更何況「漢獻帝」在手中作為人質,所謂的「大漢」王朝,存亡命運皆被曹操掌於手中。
此時的曹操雖名義上只是個小小的「兗州刺史」,實則是「大漢」實際控制人。
正因如此,曹操在許都大擺慶功宴;暢飲慶祝之時,曹操也忘了自己的官職和身份,在宴席間忘乎所以,更為自己表功頌德。
曹操喝的正酣暢之際,忽見一人怒視自己;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漢廷」之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太尉「楊彪」。
說起這個「楊彪」,在大漢朝堂之上官居「太尉」;其實「楊彪」不僅僅是「太尉」,更做過諸如「司空」、「司徒」和「尚書令」,說白了大漢朝廷的「高管」,楊彪幾乎做了個遍。
楊彪在大漢王朝憑藉才華和地位,無論是「太尉」還是「尚書令」,在任期間都能搜羅不少的忠臣義士;楊彪一生為漢官,門下有影響力的弟子徒孫可謂星羅棋布,遍布漢廷各個機關係統。
而「曹操」僅憑武力肯定是不能完全壓制眾臣的,唯有「收攬人心」;想要「收攬人心」,楊彪就成了曹操最大絆腳石。
宴席間「楊彪」投來怒視的目光,傻子都知道這是嫌曹操太過忘乎所以了;曹操雖有心當眾翻臉,可又顧及到「楊彪」的影響力。
沒辦法,曹操只能忍氣吞聲,將「漢獻帝」推上主位,自己則「灰溜溜」的退出宴席。
這次曹操和楊彪雖然沒當眾撕破臉,但曹操看出了楊彪對自己的不滿,楊彪也知道了日後定會被曹操陷害。
曹操與楊彪自宴席一別後,就成了一對「冤家」;此時「大漢」朝野盡被曹操把持,想要陷害楊彪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久,曹操就以楊彪曾「勾結袁術,暗圖廢帝」的罪名抓入牢中;這邊「楊彪」前腳剛鋃鐺入獄,後腳就有名士「孔融」出面求情。
不僅如此,就連曹操手下素以「嚴刑逼供」聞名的「滿寵」也報告說「沒有證據。
」
這可好,曹操想要殺「楊彪」,結果還殺不了;曹操想要殺「楊彪」就必定得罪天下名流,甚至還會背上一個「枉殺忠臣」的罪名。
正逢亂世,曹操雖雄兵百萬,但也不得不屈服於「名聲」;不得已,曹操最後還是將「楊彪」從獄中放出,並且官復原職。
儘管「楊彪」被釋放,但曹操無休止的刁難仍然繼續;後來楊彪見「漢室將傾」,就謊稱自己「腳抽筋」推出官宦爭鬥,這也正合曹操「心意」。
曹操為人狹隘,睚眥必報是其本色;最終沒能整死「楊彪」也成了曹操一塊心病。
既然整不死「楊彪」,那就父債子償,整死「楊修」;「楊修」是楊彪的兒子,也是三國年輕一輩中的翹楚,但有一個致命弱點,太過「恃才放曠」。
「楊修」之死的故事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自以為能猜中曹操心思;結果曹操借「擾亂軍心」將楊修置於死地,而且殺的有理有據。
「楊修」雖在三國中素有「才名」,但拿一個「雞肋」就敢妄言軍事;此時無論楊修是否真的說中曹操心思,曹操都有充足理由殺了他。
曹操殺楊修雖有理有據,但「楊彪」深知其中真正原因;楊彪因心疼兒子悲傷不已,自然會整日魂不守舍,日漸消瘦。
可曹操偏偏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去刺激楊彪「公何瘦之甚?」
曹操這是明擺著在楊彪面前耍無賴,親手殺了人家兒子還問別人為什麼消瘦,傻子都知道這是公然挑釁。
楊彪回答「愧無金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漢武帝時,一個「金氏」匈奴的兩個兒子荒淫無度,結果「金氏」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殺了,理由是免日後生亂。
而「楊彪」此時這麼說,意思是說自己羞愧沒有「金氏」的先見之明,畢竟還懷有老牛舔小牛那樣的親子之愛;其實也在曹操面前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對兒子被殺的痛惜之情。
曹操本想挑釁,但聽「楊彪」的回答合情合理,而且言語中滴水不漏;不得已,只得假裝安慰一番後悻悻離去;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老牛舐犢」的成語典故。
曹操一直想置「楊彪」於死地,但「楊彪」無論說話還是做事,處處滴水不漏,以至於讓曹操抓不到一點把柄。
就這樣「楊彪」一直不屈不撓地「活著」,直到公元220年,66歲的曹操都死了,「楊彪」依然身子骨硬朗。
曹操半生都想「楊彪」死,無論是罷官還是殺子,都不能置其於死地;而「楊彪」也半生對抗曹操,儘管手無實權,又有傷子之痛,唯一的反抗就是「活著」,以此不讓曹操得逞。
倔強的「楊彪」就是不死,直到曹操之子「曹丕」當皇帝,此時又想起了這位名士「楊彪」;結果楊彪來了句「漢官我都做不好,怎麼做魏官?」這算給了死去的曹操一記響亮的耳光,如果曹操泉下有知,真不知道會氣成什麼樣。
公元225年,84歲的「楊彪」終於歸天,比曹操硬是多活了將近20年。
曹操一心向漢,最終卻被說成漢賊,原因只怪當時漢獻帝太懦弱
漢末三國,群雄爭鬥,大家都應該知道《三國演義》只是一部被羅老師加入了感情色彩的小說,其中的內容就有很多不真實的存在,比如曹操就是一個被黑了千年的典型,三國的曹操一直被人罵成是漢賊,忤逆,謀反,小...
《三國演義》中因為聰明被殺害的楊修,他的顯赫身世,你知道嗎?
現在一談起楊修,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之深,很多人都第一時間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今兒暫且先不談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政治上的是是非非,遠不是小說里的那麼簡單,拋開楊修的聰明,我們來談談他...
曹操殺了那麼多名士以絕後患,卻為何放過了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三國時期對人才的重視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大的雄主,他對人才渴求之深,已經到達如痴如醉的瘋狂地步,所以他三下求賢令,廣泛地吸收和籠絡天下文人名士,以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人才之...
曹操一生沒有稱帝,怎麼還是會被扣上漢賊的帽子?
曹操對漢獻帝已是仁至義盡,被罵漢賊實是冤枉了千百年漢丞相、魏武王曹操,因為首創「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又殺死漢獻帝劉協的伏皇后、董貴人,以及伏後所生兩個皇子。而且他死後不久,其子曹丕代漢稱帝,是...
話說三國 解讀你不知道的大漢王朝
大漢王朝自劉邦建國到東漢末年經歷了四百多年,期間雖有呂后專權,王莽篡漢,但是漢的本源未變,還是劉姓的漢朝。而到了漢末,卻出現了董卓干政,十八陣諸葛集結的局面,從此天下紛爭不斷,才有了三足鼎立,...
東漢末四大家族,潁川就占了兩家,開創三國盛世,唯獨袁氏被滅族
東漢末年,政局動盪,在劉秀大帝盛世之後,漢朝不可避免的又陷入了西漢時期的土地兼并,士族林立局面,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龐大的壟斷規模,在漢末時期,朝廷的官員,基本都是屬於各大家族。
四世三公的袁紹,四世三公的楊修,哪個含金量更高?
漢末天下諸侯逐鹿,袁紹之所以手下謀臣猛將雲集,一度成為北方最強諸侯,連冀州牧韓馥都心甘情願把冀州拱手相讓,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頭上頂著一個「四世三公」的巨大光環:汝南袁氏自袁安起在漢章帝...
曹操殺了他的兒子,他卻活活把曹操熬死,讓曹操死不瞑目
話說東漢末年,天下有兩大豪門大族,一個是汝南袁氏,就是袁紹他們家,另一個就是弘農楊氏。這兩大家族都是四世三公,家族連續四代都有人擔任朝廷三公這樣的職務。而有一個人,是宦官之後,因為自個出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