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沒有殺禰衡卻殺了楊修?楊修有小聰明缺大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楊修出身於當時聲名顯赫的弘農楊氏,而弘農楊氏是漢末數一數二的門閥士族,在當時大概只有汝南袁氏能和楊修比出身。

而且,楊修還是袁氏的外甥。

也就是說,他身上有當時聲名最為顯赫的兩個家族的血脈。

出身於如此顯赫的家族,而且又出名很早,和當時的名士孔融成了忘年交。

曹操對他的能力也非常肯定,他在曹操的相府中又歷任要職,當過主簿。

資歷與司馬懿相近,年齡也相近,都是曹操作為後備梯隊重點培養的儲備幹部,是要留給子孫用的。

而且,楊修被殺的時候,他父親楊彪還活著。

楊彪也不是一般人,作為弘農楊氏的嫡傳,他也曾經擔任過太尉,在漢獻帝被董卓強迫遷都到長安的時候,楊彪也是追隨著的。

後來漢獻帝逃出長安,被曹操迎奉到許都,楊彪也跟著到了許都。

即便是到許都之後,楊彪也仍然是漢獻帝比較信任的人,曾經擔任尚書令。

雖然當時的漢獻帝的朝廷已經完全是空架子,但楊彪仍然是曹操有些忌憚的人。

曹操為了加強對漢獻帝的監控,罷免了楊彪,才改由荀彧擔任尚書令。

楊修被殺之後,曹操去世,曹丕繼位。

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為了收攬人心,搜羅當時的門閥士族和漢朝遺老,榮寵備至,其中就曾想過讓楊彪擔任太尉,但楊彪表示拒絕,其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這才輪到了賈詡。

賈詡當了太尉,孫權聽到消息後就表示嘲笑。

如果是楊彪當太尉,孫權當然就沒話說了。

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對楊修這樣一個出身背景都很特殊的人,當然不能隨隨便便說殺就殺了,如果不是有什麼他認為必須殺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動手的。

所以小聰明之說不可取,否則,曹操為什麼不殺公然罵他、侮辱他的禰衡呢?

那麼,讓曹操決心不顧楊彪的面子,不顧及得罪弘農楊氏的可能後果,殺了楊修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這就是楊修自己輕浮,在事關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曹操都還沒決定立曹丕為嗣,還是立曹植為嗣,楊修卻選擇了站在曹植一邊,支持曹植,幫助曹植奪嫡。

而且,因為楊修有能力,應變能力又比較強,所以給曹植出了不少主意。

對比一下楊修給曹植出的那些應變的主意和賈詡給曹丕出的主意,就能看出來,和賈詡這種老謀深算的人相比,楊修雖然聰明,但是政治鬥爭經驗實在是太貧乏了,完全沒有搞懂他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選擇。

賈詡給曹丕的主意很簡單,讓曹丕做一個好兒子就行了。

而楊修給曹植的主意則是幫曹植應對曹操的考察,同時給曹丕挖坑。

再對比一下楊修和司馬懿,也能看出來這種明顯的差別。

在曹丕和曹植奪嫡之爭比較激烈的時候,司馬懿始終保持中立,曹操讓他站那邊,他就站哪邊。

曹操不說話,他就不摻和曹丕和曹植的爭鬥。

因為,這意味著司馬懿忠誠於曹操,而楊修則是在曹操還在的時候,已經站到曹植那邊去了,這就等於背叛了曹操。

這兩個簡單的對比就能看出,雖然出身於四代太尉之家的弘農楊氏,但楊修卻沒有學會作為一個政治家最需要的品質,也就是審慎,反而經常表現得很輕浮,不夠成熟老練。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又確實是死於自己的小聰明。

在曹操已經決定立曹丕為嗣之後,當然就要開始考慮讓曹丕順利接班,同時又儘可能避免曹植心懷不滿,與曹丕發生正面衝突,導致兩個兒子必然要死一個的局面。

而要做到這一點,最保險的辦法當然是剪除曹植的羽翼,讓他失去威脅曹丕的能力。

因為,僅靠曹植一個人,其實並沒有能力反對曹丕。

而在曹操當時看來,在曹丕繼位後,如果曹植有不臣之心,有能力幫助曹植反對曹丕的,最主要的就是楊修。

因為楊修的家世和社會地位影響,也因為曹操知道楊修並不是一個只會耍小聰明的人,而是有切實的軍事和政治才幹的。

所以,曹操選擇了殺楊修來保全自己的兩個兒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霸主曹操的謀士

三國時期,三位大將各據一方,曹操的地域最為廣泛,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廣闊的領域,最重要的是身邊的謀士較多。戲志才,或志才為字,名不詳,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精通...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