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因為聰明被殺害的楊修,他的顯赫身世,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一談起楊修,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之深,很多人都第一時間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今兒暫且先不談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政治上的是是非非,遠不是小說里的那麼簡單,拋開楊修的聰明,我們來談談他的身世。


在談他的身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四世三公」,何謂四世三公,四世三公就是指四代人都做過三公,三公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全權料理國家大事,可謂位高權重,是所有當臣子的最高目標和最高榮耀。

具體指哪三公曆朝歷代說法稍微不一,因為今天我們要談的楊修是後漢時期的人物,所以我們就以後漢的三公為準則,即太尉、司徒、司空。

也許你不知道的是,一代儒生名臣楊震就是楊修的高祖父,他就做過三公里的太尉,百官以三公最高,三公又以太尉最高,恰巧楊修的的祖上四代都做過太尉,可謂聲名顯赫,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後漢書·楊彪傳》里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到了楊修這一代,才衰落了下來,僅僅做了曹操的主薄,即使做的官不大,楊修的才華也立即顯現了出來,據史書記載,他起初當曹操的丞相主薄時,內外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曹操喜歡。

說到東漢時期的四世三公,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物袁紹,《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皆為漢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可是在歷史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力,袁氏只顯赫了一個時代,隨著東漢末年袁紹兄弟的兵敗而銷聲匿跡,而楊氏卻源遠流長,歷代被推崇,其影響力一直到隋唐才稍微有所減少,隋文帝楊堅為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和穩固自己的正統地位,就曾自稱是楊震的後代,一個開國皇帝,都搶著認其為祖先,可見其在歷史上和史書上的影響力。

為什麼弘農楊氏在中國歷史上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就不得不提到楊震,楊震作為一個標準的儒生,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位高權重而為官公正清廉,在家鄉未出仕時就被尊為「關西孔子」,他知識淵博,嚴以律己,注重家風,他主張留給子孫後代清廉的名聲而不是財產權利,也提出了著名的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以說他的清廉和自律在當時是出了名的,他的品行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儒生和知識分子,所以在後來的史書記載過程中,執筆的史官對其都有極大的好感和興趣,就這樣,他的事跡一代代被記載,而袁氏家族不注重家風,為官奢侈,多為知識分子所反感,自然其影響力大不如楊氏了。

楊修,在其家風的影響下,是一個很正統的儒生,他自然秉承儒家的正統思想,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所瞧不起的,可以說他們二人的政治主張不同,在他的骨子裡,他更推崇漢室後代的劉備。

價值觀的不同,使得曹操視為眼中釘,處處找機會要除掉。

楊修也知道曹操要除掉自己,但不懼怕,依舊干預曹植曹丕爭奪繼承權,毫不忌諱地幫助曹植出謀劃策,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他的高祖父楊震那裡找到答案,楊震被罷官時,非常慚愧地說自己位居高官卻沒有為國家盡到應盡的責任,便服毒自盡,相當的有骨氣。

我們可以說楊修明明知道曹操與他政治修養和主見不同,但依舊毫不畏懼,這一點是有家族遺傳的,是有「捨身取義」的骨氣的。

當然,關於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來楊修之死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也就不在深刻探討。

楊修家族的顯赫,我們都已了解,我想顯赫的四世三公,源於家風,源於自律,源於知識,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效仿和推崇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