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寫家書教育子女,倆兒子一個成了外交家,一個是著名數學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古代經典教育之下,人們最正統的成長之路應該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來看清代的曾國藩的人生之路,恰恰就印證了這句話,曾國藩不僅自我修養向「聖人」看齊,在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很有心得。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存在很多缺陷的,比如最流行的家庭模式:男主外、女主內。

所以媽媽一般是家庭教育的主力,而父親則忙著在外掙錢,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

有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社會家庭里的「父教」嚴重缺失,孩子成長過程中沒能接受多少來自父親一方的教導。

再來反觀清代的曾國藩,他在「父教」方面是很有建樹的,很成功的,對現在的人有很好的啟示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曾國藩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主要有兩方面:第一,他有一本教育「教材」,就是著名的《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一生中寫下了1500多封家書,用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曾國藩之所以會寫這麼多家書,原因跟現在很多做父親的一樣,就是離家很遠沒時間在子女身邊言傳身教,所以就用家書的方式在信中對子女的方方面面進行指導、關懷。

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工作忙、很累,但再忙再累能有曾國藩忙?曾國藩戎馬一生365天沒有休息日,但他還是堅持寫了1500多封高質量的家書來督促子女的成長,用心寫出來的這些家書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見父親教育孩子不是單純的「陪在身邊」這麼簡單的,不是時間和距離的問題,而是在於「用心」。

「陪伴」不僅限於距離上的陪同,更需要「精神」距離上的陪伴。

曾國藩通過家書來陪伴子女,現在社會有手機等通訊工具,更加便捷。

曾國藩在給子女的家書里,親切隨意娓娓道來,沒有一點中國式嚴父刻板、空洞的八股氣質。

曾國藩的家書從、家務、飲食、作文、穿著、娛樂等等方面無所不包,無不過問,非常細緻。

曾國藩經常教育家人要「孝、友」,「孝」就是要尊敬長輩,「友」就是對平輩要謙和友善,所謂「兄友弟恭」。

再一個就是「勤儉」,男人們在外打拚,女人們在家也要勤奮,不能閒著,閒著就容易出毛病。

再有就是強調「讀書」,不僅男孩要讀書,家裡女子也要讀書。

曾國藩家書里有八成都是關於怎樣讀書、讀什麼書的討論,這些在如今都很流行。

曾國藩教育子女成功顯著,後人里人才輩出。

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是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家,當年俄國占領了新疆伊犁,清政府派出的外交家已經在條約上簽字畫押,把伊犁周邊的土地都送給俄國了。

清政府又派曾紀澤去談判,結果僅憑口舌之利就爭回了大片土地,這也是晚清政府外交上的唯一一次勝利。

曾國藩另一個兒子曾紀鴻是晚清著名數學家,他把圓周率演算到了小數點後100位,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成就了。

除了兩個兒子之外,曾國藩第三、四、五、六代子孫也很成才,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曾國藩家族不是這樣的。

曾國藩家教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第一,不願意子孫當大官,只想他們成為君子。

曾國藩的長子曽紀澤從小就十分的聰明,對於曽紀澤這樣的官宦子弟來說,似乎人生已經註定,那就是讀書、科舉、中進士走上仕途,繼續當大官光耀門庭。

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曾國藩本人是非常痛反感科舉的,要知道他自己考秀才就考了7次,他爹甚至考了17次才考中秀才。

當時的科舉考試確實太難了,秀才僅僅是百分之二的錄取率,所以要想考中進士更是難上加難,不是說你努力、聰明就能考中進士的,還需要一份「運氣」。

左宗棠比曾國藩要聰明的多,但他一輩子都沒能考上進士,運氣不好,可左宗棠一樣能成名。

但是又有多少封建讀書人能像左宗棠一樣呢?大部分人讀書讀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整天捧著那幾本狹窄的經典讀來讀去,到頭來不僅啥都沒考上,反而成了生活上的「廢人」,手不能提肩部能抗。

​曾國藩就是從官場摸爬滾打走出來的,他對官場的污濁最有體會,那些好不容易從科舉考試脫穎而出的讀書人,為了爭名逐利漸漸的在官場迷失了自己的初心,讀書為了明理,但與其逐漸拋棄自己的初心不如不要進入這個死循環,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

所以曾國藩在他兒子曽紀澤16歲時寫家書對他說:我決定不讓你學八股文了。

曾國藩家教另一個特點就是:主張窮養孩子。

他認為出身世家大從小富貴慣養的孩子未必就有優勢,只有經歷過艱苦的孩子才能有所建樹。

曾國藩不主張靠做官發財,他對子女的態度是不給孩子們留錢財、也不留古書、字畫,他認為後代要是真有才,那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若是後代不學無術不爭氣,那我多留一分錢就會讓他們多做一份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國藩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教我們如何教育孩子

曾國藩晚年曾多次說過,我這一生無一日不讀書。那麼曾國藩作為一代大儒,為什麼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把讀書作為自己的每日必修課呢?讀書在他的人生中,為什麼會如此重要?在曾國藩生活的年代,讀書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