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不願兒子參加科考 並非憤世嫉俗 早已安排門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838年,27歲的曾國藩進京參加會試,金榜題名。
並以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績,賜同進士出身,從此步入官場。
可以說,曾國藩一生榮辱、半世功名,都與這次會試有關。
沒有這次會試,曾國藩搞不好就一輩子混跡於湖南鄉下。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曾國藩有了兒子後,不願意他們參加科考。
為什麼會這樣呢?
曾國藩生育了三個兒子。
老大叫曾紀第,早年夭折。
老二叫曾紀澤,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
老三叫曾紀鴻,是一名頗有才華的數學家。
曾紀澤和曾紀鴻,都天資聰慧、特別是曾紀澤,11歲不到,就能夠獨立寫出一首四言詩。
四言詩屬於古體詩,一般人很難掌握。
曾國藩看了,最初還不相信是曾紀澤自己寫的,第二天與朋友再次搞了一次面試,「果能清順」。
曾國藩欣喜之餘,特意在家書中報告了這件事情,喜滋滋地想:「或者得祖父德蔭,小有成就亦未可知。
」
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早就被送去刻苦攻讀八股文,參加科舉考試,及早獲得功名。
但曾國藩沒有這樣做。
他的理由是科舉制度「誤人太深」,沒有必要在八股文裡面耗費青春。
為此,他多次對人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
」
後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曾國藩和曾紀澤父子都不在意,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曾紀鴻的情況也是如此。
曾紀鴻16歲那年,曾經參加過一次鄉試。
當時曾國藩因為攻滅太平天國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一時風光無兩。
按照曾國藩的影響力,只要給主考官遞一個條子,就可以讓曾紀鴻榜上有名。
別人也不可能說什麼。
畢竟那時候官場腐敗,科舉考試也流行「遞條子」等潛規則。
你不做,別人也會這樣做。
可是,曾國藩不但不給主考官遞條子,還禁止曾紀鴻這樣做,在考前專門寫信叮囑他:「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
」
考試結束後,發榜之前,曾國藩再次給曾紀鴻寫信:「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
」
最終,曾紀鴻名落孫山。
曾國藩不願意兒子參加科舉考試,並非憤世嫉俗,也不是標新立異,實際上是早已留下退路。
1850年,在朝廷署理工部左侍郎的曾國藩,獲得了一項「福利」。
清廷規定,「四品京官以上,三品外官以上,皆得蔭一子入國子監讀書。
」曾國藩,便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蔭生資格。
以後,曾紀澤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只要經過吏部的簡單考試,就可以任職正六品的官員。
說來說去,還是拼爹。
果然,1870年,連舉人身份都不是的曾紀澤直接由正二品蔭生補為戶部員外郎,進入官場。
1872年,曾國藩去世。
1877年,為父親守制期滿後,曾紀澤又承襲了曾國藩的一等毅勇侯爵位。
後來,曾紀澤先後被派往英國、法國、俄國,成為晚清中國著名的外交家。
曾紀鴻呢,也沾了父親不少光。
曾國藩去世後,曾紀鴻被朝廷賞賜了舉人身份,充任兵部武選司郎官,也進入了官場。
只不過,曾紀鴻不愛當官,而是醉心於研究數學。
自學成才的他,寫了《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多部數學專著,頗有聲望。
遺憾的是,曾紀鴻於1881年英年早逝,年僅33歲。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國藩家書》等】
曾國藩為什麼不願意讓兒子學八股
在自己的兩個兒子當中,曾國藩顯然更喜歡曾紀澤。從很小開始,紀澤就表現出突出的讀書天賦。今天的小學生,三年級起才開始練習作文,而且一開始寫的都是非常簡單的題材,比如「今天你做了什麼事之類」的記敘文...